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帶公民黨走上末路 政海沉淪始於一場「激進鬧劇」

博客文章

黎智英帶公民黨走上末路 政海沉淪始於一場「激進鬧劇」
博客文章

黎智英帶公民黨走上末路 政海沉淪始於一場「激進鬧劇」

2023年05月29日 18:20 最後更新:18:31

看着公民黨由風光一時,如今慘淡瓦解,深有「是非成敗轉頭空」之慨。該黨由一批「藍血」精英組成,大多數是自覺智力高人一等的大狀,最初以温和、理性、專業自居,激進主義非他們那杯茶,為甚麼最後會走上激進之路,並與阿爺對尖銳對立?我回望了它的歷程,其中轉折點之一,是2009年至2010年的立法會「五區總辭、全民起義」,而當時引領他走上這條不歸路的,正是黎智英。

公民黨參與「五區總辭、全民公投」,是走上激進路線的轉折點之一,背後有黎智英的影子。

公民黨參與「五區總辭、全民公投」,是走上激進路線的轉折點之一,背後有黎智英的影子。

當年「五區總辭」的想法,最初由激進派「社民連」的旗手黃毓民提出,目標是推動5區泛民直選議員辭職,讓市民用投票方式作「表決」,如議員在高投票率下勝出,泛民便可挾強大民意,要求特區政府和中央加快政改步伐。

毓民那時以盟主姿態,製造壓力促民主黨和公民黨參與,齊齊演出這齣「總辭大戲」。初時,公民黨個別核心成員其實有保留,黨魁余若薇就直指此行動「過激」。民主黨曾經一度積極考慮,但其後元老司徒華越睇越唔妥,覺得社民連想搶奪泛民領導地位,立心不良,背後亦有其他人抱着複雜動機,所以他公開提出反對。

據華叔生前憶述,有一天中午,支持「五區總辭」的李柱銘,約他到黎智英大宅吃午飯,席上除黎智英外,還有陳方安生和李鵬飛。李和黎都勸華叔支持這行動,但他即場拒絕了,午宴不歡而散。

李柱銘是黎智英的「死檔」,也與華叔一齊創立民主黨,很明顯是黎智英「講掂」了馬丁(李的洋名),由他出面游說華叔,其實背後主腦是黎自己。此外,李柱銘表面上是民主黨大佬,但因他是資深大律師,與「大狀黨」關係更密,對該黨決策有一定影響力。

當時陳方安生與公民黨連繫亦甚深,而她與黎智英是「知交」,乃公開秘密,她大力說服該黨參加「五區總辭」,可想而知。

公民黨在背後受到這幾位猛人游說,加上公民黨內部激進勢力亦冒起,該黨改變了立埸,終於與社民連坐上同一戰車,更在報章刋出全版廣告,高調宣布齊齊打這場仗,並用了十分火辣的口號「五區公投、全民起義」,而余若薇也知「革命」色彩太濃,聲稱「起義」非為推翻政府,雖然如此,公民黨已沾上了激進的顏色,其後索性以這顏色討選票,不能自拔。

這次「全民公投」,最後投票率只得17.1%,與超過一半的目標相差甚遠,可說草草收場,成為一場「鬧劇」,但公民黨和社民連都不肯承認失敗,之後更越玩越癲。

黎智英其後繼續不時與余若薇、陳方安生和李柱銘共商「改革」大業,不但在思想路綫上加以熏陶,還提供金錢資助。為支持「五區總辭」,他給公民黨和社民連辭職再選的立會議員,每人捐款100萬元。在2006至2011年間,他捐給民主黨和公民黨的錢,達到2000萬元。這種金錢捐助一直維持到2014年佔中前後。

李柱銘與黎智英都支持「全民起義」,並說服公民黨黨魁余若薇齊上戰車,令該黨走上不歸路。

李柱銘與黎智英都支持「全民起義」,並說服公民黨黨魁余若薇齊上戰車,令該黨走上不歸路。

公民黨當年中了激進主義的毒,轉舉「全民起義」的旗幟,有種種內外原因,但背後明顯有黎智英的影子,而它最後也與民主黨的命運一樣,被帶上一條黑路。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公民黨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兩個港督兩個樣路遙知功過 衛奕信撐港vs肥彭續唱衰

2023年09月24日 21:02 最後更新:21:24

香港兩任前港督,衛奕信和彭定康,近日都在新聞出現,卻是兩個面貌,兩種取態。貿發局早前在倫敦舉行「香港晚宴」,年年都來捧場的衛奕信,與財爺陳茂波親切交談,為香港打氣;肥彭則在刊物《新政治家》撰文,直斥英國政府對華軟弱,敦促強硬對待黎智英被捕等事件,繼續撩事鬥非,唯恐香港不亂。我翻閱已故前布政司鍾逸傑的回憶錄,在香港回歸歷程中,兩位督爺的態度和策略截然不同,當年若由衛督做到97年,而非讓反華鷹派肥彭「大鬧天宮」,香港可能走上另一條路。

前港督衛奕信年年出席在倫敦舉行的「香港晚宴」撐港,與財爺親切交談。他當年推動新機埸大計及政制「直通車」,努力穩定香港。

前港督衛奕信年年出席在倫敦舉行的「香港晚宴」撐港,與財爺親切交談。他當年推動新機埸大計及政制「直通車」,努力穩定香港。

衛奕信是職業外交官,也是中國通,曾在港大學普通話,對中國文化有深厚興趣,做過港府的政治顧問,於1987年至1992年任香港總督。這背景令他與政客出身的肥彭,在思維和作風上,都很不一樣。

同樣熱愛中國文化和香港的鍾逸傑,曾做過衛督的同僚和部下多年,對這位前上司認識頗深。他在《石點頭:鍾逸傑回憶錄》中說,衛督為人沉靜,愛好思考,以冷靜的外交手腕管治香港,同時又與中國合作。1989年天安門事件令香港民情大爆發,衛督要想辦法令香港冷靜,恢復信心,以確保香港的前途不至崩潰。

鍾逸傑回憶說,當年衛督重振香港信心的一大決策,是在天安門事件後4個月,決定興建新的國際機場。這宏圖大計受到北京質疑,擔心97年前花光香港儲備,但兩國政府經過兩年耐心討論,終簽署協議。其後英國首相馬卓安不理國會議員批評,於天門事件兩年後訪華,並表示制越中國無助其推改革,香港興建新機場的大計遂水到渠成。

在政制發展方面,英國和香港有人指責衛奕信不夠果斷,鍾逸傑就為其「平反」,說衛督一方面爭取增加立法局直選議席,另方面努力實現「直通車」構想,希望中英都同意的一套政制,可以順利過渡到97年之後,直選產生的議員也能在回歸後留任。如果做到這點,政治局面和政府施政就能維持穩定。

不過,如此「穩穩陣陣」的政制發展,卻非倫敦「鷹派」政客和部分英資財團所樂見,所以鍾逸傑說當時流言四起,說保守黨政府受到壓力,要把「懦弱寡斷」的衛奕信撤換。這果然在1992年元旦成真,倫敦宣布衛督離任,升上神枱晉身上議院。鍾逸傑對此耿耿於懷,說「英國政府對他狠了一點,而且沒有諮詢過行政局,連求情挽回的機會也沒有」。

此一由「鷹派」主導的舉措,對香港回歸後的政局,有深遠影響。1992英國大選後,在選舉落敗的保守黨政治明星彭定康,被委派來港,接替衛奕信,出任末代港督。鍾逸傑在回憶錄說,「這任命令一些人感到滿意,他們認為不必再起用中國專家了,委任一個政客也好,只要他能對香港政制改革,有如球賽中射十二碼一樣,勇於『面對中國』就可以了。」

肥彭當年「搞亂檔」令直通車撞毀,留下日後動亂的禍根。最近他仍撰文促英政府對華強硬。

肥彭當年「搞亂檔」令直通車撞毀,留下日後動亂的禍根。最近他仍撰文促英政府對華強硬。

後來的發展確是如此,肥彭這落泊政客重登舞台,即渾身解數,落力演出,鍾逸傑說他在少數幾個心腹協助下,完全是另一套的政制改革,秘密展開,準備干擾《基本法》規定的「循序漸進」審慎變革原則。至於一眾由衛督提拔的香港政治人物,以及鍾逸傑之類的穩重「老臣子」,全部坐了冷板櫈,沒有人能阻止炮製的「搗亂」大計了。

肥彭之後大打茅波,把功能組別選舉改頭換面為「變相直選」,北京當然不接受,鍾逸傑說香港工商領袖已預言,立法局沒可能在97年直通,「直通車」將會撞毀,而事實的確如此。

肥彭製造的亂局,為回歸下更大動亂埋下伏綫。26年過去。到今日,肥彭雖然政治能量大不如前,卻仍不甘寂寞,不肯死心,繼續戴着「正義之士」光環,力促英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對北京強硬,對最近外首祁湛明向中國示好,大肆抨擊。不過英國政府為了經濟利益,對肥彭之言,只當是發噏風。

兩個港督,兩種樣貌,路遙可知功過。衛督當年建「直通車」大業雖未成,但他當時努力穩定大局,對香港有功,我對他是敬佩的。至於肥彭,經多年持續動亂,香港付出了沉重代價,其「過」已清楚不過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