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活人殉葬恐怖手法 五花大綁塞入棺材 墓裡的人可以活多久?

歷史長河

活人殉葬恐怖手法 五花大綁塞入棺材 墓裡的人可以活多久?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活人殉葬恐怖手法 五花大綁塞入棺材 墓裡的人可以活多久?

2023年06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17:17

在古裝電影或電視劇中,不時有殉葬的妃嬪臨死前痛苦絕望樣子的情節。活人殉葬在古時真有其事,在歷史記載上,史前時期就已經有殉葬文化,直到商周時期最為興盛,貴族諸侯們不但在生前彰顯自己位高權重,就連死後也想要「炫富」,《墨子‧節葬下》就有記載,「天子諸侯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活人殉葬是要讓對方,自願或者非自願,以非正常的手段結束掉生命,然後葬於墓穴之中。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死者獲得冥間的幸福。

更多相片
秦始皇曾欲用活人殉葬。

在古裝電影或電視劇中,不時有殉葬的妃嬪臨死前痛苦絕望樣子的情節。活人殉葬在古時真有其事,在歷史記載上,史前時期就已經有殉葬文化,直到商周時期最為興盛,貴族諸侯們不但在生前彰顯自己位高權重,就連死後也想要「炫富」,《墨子‧節葬下》就有記載,「天子諸侯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活人殉葬有時會將活人拖入墓內。

活人殉葬有時會將活人拖入墓內。

秦始皇一度欲以活人殉葬,後來才改以兵馬俑陪葬。

在帝王死後,如果是被選為殉葬的,就會被賦予白綾,毒酒或者匕首,讓他們自行了斷,這些多是帝王生前的嬪妃和宮女。其中殉葬的大多是沒有地位的宮女和美麗的妃嬪,權位高,家族勢力龐大的妃嬪是不用殉葬的。

活人殉葬自商周時期已有記載。

活人殉葬自商周時期已有記載。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在秦朝以前,活人殉葬的方式是有所削減的。秦始皇兵馬俑,就是秦始皇以陶俑代替了活人。在明朝時期,活人殉葬制度又再度興起。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有種情況,殉葬的人在活著的時候被五花大綁地塞進棺材,然後在棺材上面釘上釘子。以活埋這種形式殉葬的,導致死亡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嚴重缺氧。按照這種情況,活人不會活得太久了。

考古人員於陝西寨山遺址發現活人殉葬的墓地。

考古人員於陝西寨山遺址發現活人殉葬的墓地。

清朝康熙下令廢除活人殉葬。

還有一種情況是,殉葬者直接被帶往地宮。一旦被關在墓穴中,如果人多,就會很快死於缺氧。比如中等墓穴,裏面關了50人,或連一天的時間也堅持不了。如果人少,沒有死於窒息,人在沒有水的狀態,或只能維持三四天。

活人殉葬極殘忍。

活人殉葬極殘忍。

秦始皇曾欲用活人殉葬。

秦始皇曾欲用活人殉葬。

活人殉葬有時會將活人拖入墓內。

活人殉葬有時會將活人拖入墓內。

在帝王死後,如果是被選為殉葬的,就會被賦予白綾,毒酒或者匕首,讓他們自行了斷,這些多是帝王生前的嬪妃和宮女。其中殉葬的大多是沒有地位的宮女和美麗的妃嬪,權位高,家族勢力龐大的妃嬪是不用殉葬的。

活人殉葬的手段簡單來說分為兩類,一類是死後再下葬,另一類是活著的時候就下葬。一種為了殉葬,死得痛快一點,另一種是活著等死。

秦始皇一度欲以活人殉葬,後來才改以兵馬俑陪葬。

秦始皇一度欲以活人殉葬,後來才改以兵馬俑陪葬。

活人殉葬自商周時期已有記載。

活人殉葬自商周時期已有記載。

在秦朝以前,活人殉葬的方式是有所削減的。秦始皇兵馬俑,就是秦始皇以陶俑代替了活人。在明朝時期,活人殉葬制度又再度興起。

明朝歷史中,除了皇后之外,不管是否為皇室生育了子嗣,都是一律要殉葬的。除非有極個別的是得到了皇帝和太后的特赦。當活人殉葬達到了最瘋狂的時期,就連親王的正室妻子如果沒有生育過兒子,都要和側室一起殉葬。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有種情況,殉葬的人在活著的時候被五花大綁地塞進棺材,然後在棺材上面釘上釘子。以活埋這種形式殉葬的,導致死亡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嚴重缺氧。按照這種情況,活人不會活得太久了。

考古學家曾發現,陪葬妃嬪的雙腿呈現「被掰開」的姿勢。專家解釋,部分妃嬪是被賜白綾或毒酒後再葬入皇陵,這類屍骨雙腿是併攏的。更多妃嬪是被弄暈後,再拖到墳墓內,她們漸漸甦醒後,在求生本能下會掙扎,直到慢慢死去,因此雙腿依然呈現分開的狀態。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新華社

考古人員於陝西寨山遺址發現活人殉葬的墓地。

考古人員於陝西寨山遺址發現活人殉葬的墓地。

還有一種情況是,殉葬者直接被帶往地宮。一旦被關在墓穴中,如果人多,就會很快死於缺氧。比如中等墓穴,裏面關了50人,或連一天的時間也堅持不了。如果人少,沒有死於窒息,人在沒有水的狀態,或只能維持三四天。

這種殘忍活人殉葬風氣,到清朝時依然盛行,例如順治皇帝死後,殉葬的妃嬪超過30人,直到康熙時期才終於下令廢除。

清朝康熙下令廢除活人殉葬。

清朝康熙下令廢除活人殉葬。

活人殉葬極殘忍。

活人殉葬極殘忍。

往下看更多文章

劉璋請劉備入蜀抗曹 殊不知「放虎歸山」遭殲滅

2023年10月02日 20:00 最後更新:12:44

「放虎歸山」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西晉司馬彪所寫的《零陵先賢傳》。

當中有言:「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覆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三國時期,各路豪強爭霸不休。經過赤壁一役後,曹軍退守襄陽,荊州三分,是為三國鼎立之勢。雖說曹操潰敗而歸,但劉備要是想一統天下,結束這風雲亂世,還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和領土。同樣地,吳國孫權也想成就一番大業,便把目光投向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的四川。然而,曹操怎麼會把這塊香餑餑拱手相讓?早想統一中原的曹操巧妙地牽制住了孫權的勢力,一時間誰都無法對四川下手。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公元211年,曹操進攻漢中(今天位於陝西省跟四川的交界處),而張魯降曹則令益州劉璋的形勢一下子變得相當危急。嚴峻形勢,益州內部卻是爭權奪利、分崩離析。劉璋每天都為曹軍攻蜀一事急得如坐針氈。走投無路下,只得請求劉備前來協助抵禦曹操。正當他派遣法正前去迎接劉備時,一旁的謀士劉巴卻規勸他說:「劉備,確實是個英勇之人。倘若貿然讓他入蜀,就如放蛟龍於深水,勢必會對您的利益構成威脅!」可是,劉璋對劉巴的忠告充耳不聞,堅持要迎劉入蜀。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劉備得訊,自然喜不自勝,這不是正中下懷嗎?他還愁現在陷於僵局,找不到好時機進軍四川!他讓關羽留守荊州後,便親自率步卒萬人入益州。這時,看不過眼的劉巴再次向劉璋勸道:「如果您讓劉備去討伐張魯,那無異於放虎歸山!」他的意思是,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來一定後患無窮。然而,劉璋仍選擇一意孤行,推舉劉備為大司馬,領司隸校尉;而劉備也推舉劉璋為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這樣一來,劉璋便誤以為自己就可以與劉備共治蜀地,安享太平了。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豈料,一日,劉備接到荊州來信,說曹操興兵攻打孫權,便急忙忙請劉璋派一萬精兵及軍糧前去助戰。劉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四千老兵出川。本來劉備正想找個出兵的借口,就乘機大罵劉璋:「我為你抵禦曹操,你卻吝惜錢財,我怎能和你這種人成就大業!」於是,就反戈一擊,向劉璋宣戰。劉備勢如破竹,一路勝仗,直取成都。就這樣,四川這塊人人夢寐以求的寶地就落入劉備手中。完成了佔領四川的計劃後,劉備也順利擴充了實力,為往後蜀國的基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後人由此提煉出「放虎歸山」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把老虎放回山去;今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