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干擾器官捐贈在謀殺生命  

博客文章

干擾器官捐贈在謀殺生命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干擾器官捐贈在謀殺生命  

2023年06月01日 19:59 最後更新:22:15

最近,香港器官捐贈系統出現異常狀況惹起關注。

5月22日,政府發言人就公眾近日對「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及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的關注發表評論,表示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的5個月期間,中央器官登記名冊接獲5785宗取消登記,數字遠較過去的高,其中有2905宗實際上從沒登記,佔申請取消的總數50%以上。單計今年2月份,根本無登記的「無效的取消」的比率更高達74%。

政府發言人認為「取消的數字有不尋常的情況,不排除少數人的意圖是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特首李家超其後發出批評,警方也介入調查。

外媒卻發表評論,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指香港官捐贈爭議,為何牽扯到國家安全,質疑官員將爭取捐贈與搗亂行為掛鈎。

初步觀察,事件的起因與扭曲「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有關,的確可能有惡意的搗亂行為。去年12月17日,一個4個月大的女嬰,需要接受心臟移植,但合適的心臟在本地遍尋不獲。後經香港向北京求助,內地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成功為女嬰配對逝世女孩的心臟,並將心臟運到本港,在兒童醫院完成移植手術。其後,香港與內地討論將有關機制恆常化。

但在抗中情緒影響下,有人刻意將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和器官買賣的傳聞扯上關係,散播對機制不利的消息。目前最異常的情況是有超過一半的申請取消捐贈者,實際上未有登記,估計出現這麼大量無效取消有兩個可能:一、有人在網上散播器官買賣等謠言之後,激發相信者湧去取消登記,當中很多人其實從未登記捐贈器官。二、有人盜用了市民的資料,向系統申請取消登記,意圖擾亂系統。若屬於後者,就可能干犯不誠實取用電腦,甚至更嚴重的罪名。

散播互助機制與器官買賣有關的假消息,甚至呼籲別人取消捐贈器官登記,都是極其惡劣的行為。根據醫管局的數字,直至今年3月底,香港有2973人在等候器官移植,其中81.8%在等候腎臟移植,其餘的是等候心、肝、肺及眼角膜移植。而香港願意捐贈器官的人本來已經不多,據國際器官捐贈與移植登記組織的統計,香港每100萬人口死後捐贈器官的人數,從2009年的7.5人下降至2020年的4.7人,遠低於與西方國家每100萬人有20至40人捐贈器官的比例。

香港現在加入了內地的人體器官共享機制系統,對香港絕對有利。香港只有729萬人口,內地有14億人口,內地可供款選擇配對的器官肯定會比香港的多,在互通有無的情況下,香港獲益的機會較大。但是,那些散播謠言者,首先是破壞了這個跨境人體器官互助機制,其次是呼籲甚至偽冒市民退出器官捐贈,搞亂系統,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那2973個等候器官移植的市民,他們原本有機會獲得移植,但在謠言影響下,有大量的人退出捐贈機制,就令到他們獲得移植器官的機會大減。所以,這些散播謠言的行為,其實等同謀殺等候器官移植的人。

或許這些人這樣做,只是隨意惡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人完全沒有同理心,他們沒有代入那些等待器官移植人們心急如焚的處境。這個世界,很多人政治上腦,胡亂作為,但卻令其他人付出慘痛的代價。警方介入調查,除了追究責任之外,還可以起警惕效果,制止事態進一步惡化。

盧永雄

Tags:

李家超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為何不大水漫灌?

2023年09月29日 18:29 最後更新:17:34

中國經濟復甦的力度未及預期,美西方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又再登場。有朋友問起,中國是否無力挽救疲弱的經濟?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個層次,第一,中國經濟是否如此差勁?

內地樓市股市表現較差,出口比較疲弱,相關行業人員的日子不好過。然而中國的內需,特別是中低端內需,仍然火熱,不覺得經濟全面轉壞。如看中國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仍有5.5%。中國經濟只是反彈力度不如預期,並非全面轉冷,而踏入7、8月,更有逐步向好的訊號。

第二,中國政府是否無力救市?

我們深受西方經濟政策的影響。過去20年,以美國為首的政府或央行行長,都不想民眾承受一丁點痛苦,所以每遇到經濟衝擊,便大力採用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去挺經濟。以聯儲局主席為例,只有在80年代初主政的沃爾克會是「鷹派」,會下狠手控制通脹,他曾經一度將指標利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升至20厘。但在格林斯潘上台後,歷任行長都是「鴿派」,這幾十年來美國基本上無痛,一遇到經濟衝擊,聯儲局便大量減息,甚至「量化寛鬆」大力放水,支撐經濟。

中國過去大體上都跟隨西方做法,只是做得不像美國那樣激烈而已。最典型的是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美國總統奧巴馬便借國際會議的機會,向中國總理溫家寶遊說,指美國經濟出現大問題,可能帶來全球衰退,若中國不全面放水,亦會大受其累。

結果中國推出4萬億人民幣的救市計劃,提供極其進取的財政政策,大搞建設,客觀效果是資金氾濫,2009年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率高達26%,錢多得驚人!

放水救市的好處是即時頂住經濟,將股市樓市撐起,大家馬上由地獄回到天堂,股照炒,舞照跳。但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救市,遺害極大,一方面製造出大量無效的建設。而私人市場因資金成本便宜,也會作出很多無用的投資。浪潮過後,就剩下一堆又一堆大白象工程或過剩的產能。

習主席在2012年上台後,努力進行去槓桿工作,消化過剩的產能,也是為2008年的大水漫灌埋單。

如今中國處理宏觀經濟的思路,與美國的想法更是分道揚鑣,因而出現經濟問題。中國所採取的措施並非大水漫灌,即使放水,也是比較有針對性,比較克制,甚至可以說是「唧牙膏式」的。這種細緻式的救市方式,令人覺得痛感仍然存在,但副作用也肯定沒那麼大。

反觀美國,表面上聯儲局暴力加息,收緊貨幣政策。但與此同時美國的財政政策則極其寛鬆,在財政上大量放水,大搞建設。美國今年5月的財赤飆升至2400億美元,遠比去年同期的660億美元財赤高。而由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的本財年首8個月,美國錄得1.165萬億美元財赤,前一年度同期赤字只為4260億美元。美國是鉅額發債,天量的金錢,以財政支出的方式,注入市場,所以在美國加息的同時,美國經濟好像保持相當的榮景,其實亦是以財政政策灌水所致。

截至2023 年2季度,美國滾動12 個月財政赤字率佔GDP 比重已經高達8.4%,而中國的比例只有3%。中國不搞美國那一套,要蒙受短期的痛楚,但長遠而言,中國經濟會比美國健康得多。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