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食貴住貴」冷卻BNO移英熱潮 辛偉誠嫌移民多面囗難睇

博客文章

「食貴住貴」冷卻BNO移英熱潮 辛偉誠嫌移民多面囗難睇
博客文章

「食貴住貴」冷卻BNO移英熱潮 辛偉誠嫌移民多面囗難睇

2023年06月01日 19:47 最後更新:19:59

這兩年14萬港人持BNO移居英國,搞到中層「穿窿」、學生流失,影響唔細,幸好熱潮最近開始有降溫之勢,首季申請簽證比上季減少7%,是計劃實行以來最低。現居英國的朋友同我講,近日英國食物價格飊升,屋租又狂加,收入如水瓜打狗,冇咗一截,真是苦過DD,這與多了港人舉棋不定,有一定關係。此外,辛偉誠打開囗牌說「移民太多」,似乎會逐步閂閘,不再當BNO港人是寶。

最新數字顯示,港人持BNO簽證移英的熱潮降溫,已獲批的港人中,也有部分舉棋不定,仍未成行,部分原因是英國食與住都越來越貴,生活難捱。

最新數字顯示,港人持BNO簽證移英的熱潮降溫,已獲批的港人中,也有部分舉棋不定,仍未成行,部分原因是英國食與住都越來越貴,生活難捱。

兩年幾前,港人拖男帶女浩浩蕩蕩湧去英國,最高峯時,申請達34300份,話唔擔心就假,其後數字逐季緩緩回落,去年第4季減至10100份,到今年1月至3日,進一步跌到9411份,破了一萬關囗,下季還有機會再挫。

此外,成功獲批的,今年首季有8300人抵達英國,比上一季的11000人,也少了25%,顯示部分人雖隨時可成行,卻揸不定主意,暫時拖住先,仍留在港搵銀,看清楚環境,才決定下一步怎走。

英國超巿食品價格急升,高處未算高,這方面生活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大增,同時屋租又急漲,對移英港人而言,實在十分攞命。

英國超巿食品價格急升,高處未算高,這方面生活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大增,同時屋租又急漲,對移英港人而言,實在十分攞命。

港人移居英國,除了工作和仔女讀書,最重要是「兩餐一宿」,但近期當地食物價格飛升,住宅租金亦高處未算高,「食」與「住」佔收入的比例急增,真的十分攞命,自然令未出發和未申請的港人更加猶豫。

據英國零售商協會的數字,5月份食品脹價按年上升15%,其中新鮮食品更貴了17.2%。政府的統計亦顯示,食品和非酒精類飲品的通脹率,達至近兩成的高位。居英的朋友說, 超市的牛奶貴了差不多四分一,麵包價錢與一年前比,也升了近三成,「食」的負擔越來越沉重。

辛偉誠政府曾想與零售業協商,跟隨法國做法,限定超市食品價格,但業界睬佢都儍,說價格急漲皆因能源、運輸等成本上漲,無理由要零售業承擔。故此,超市限價之議變成無米粥,加風難以遏止。

移英港人捱貴「食」之外,更要捱貴「住」,屋租近期不斷飊升。去年底英國平均租金,比一年前升了11.5%,其中倫敦上漲最急,新租按年平均增加16%。到了4月份,升勢未見放緩,租客一般要用收入的四分一交租,非常吃力。

移英港人不單膊頭重咗,政府的面色,也越來越難看。近日當局公布移民最新數字,去年淨流入人口達60萬(即流入移民人數多於流出人數),其中包括抵英的5萬BNO港人。

移民滾滾入境,英國政府並不視為好事,辛偉誠就打晒開囗牌,說「這數字是太高了。我想把它降低」,意思是,政府要開始閂閘了。

事實上,英國政府已悄悄收緊對BNO簽證申請的審批,今年第一季就有329份申請被拒,比例明顯上升,較前年只有0.5%不獲批准,態度明顯熱轉冷,如今辛偉誠更直言嫌移民太多,BNO計劃以後會否維持,是一個問號。

不過一些「黃友」則好希望移英港人回升,以證明繼續有人用雙腳投否定香港一票,所以有網民在連登製造聲音,說因近期一些事件,「又多咗朋友準備移民」。

實情是否如此,有待數字說明,可以肯定的是,仍未移民的港人,做決定已不會像兩年前那樣,一時衝動,去咗再算,眼見英國生活越來越艱難 ,必然冷靜理智地計過條數,謀定而後動,無謂累了自己,也累家人。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許智峯等「走佬」區議員埋堆搞局 「國際綫」新戲碼 選舉近須提防

2023年09月25日 19:20 最後更新:19:31

區議會選舉兩個多月就舉行,回想2019年11月時,激進分子群起乘亂搶奪大部分區議會議席,地區議事堂淪為「抗爭騷」舞台,出現空前混亂,直至2021年當局要求區議員宣誓,不少人辭職並出逃,亂局才收場。這批區議員當年意氣風發,如今落難他國,當然心有不甘,所以兩天前在fb宣布成立「香港區議員海外網絡」,誓言繼續搞局,不過只有14人聯名,未見氣勢,雖然如此,因區議會選舉臨近,當局對他們的動作,也不可不防。

許智峯等14名「走佬」前區議員,近日成立「海外網絡」,準備有動作。區議會選舉臨近,當局對此不可不防。

許智峯等14名「走佬」前區議員,近日成立「海外網絡」,準備有動作。區議會選舉臨近,當局對此不可不防。

這個組織由14名身處海外的前區議員組成,落腳澳洲的「風頭躉」許智峯掛頭牌,其餘各人原屬不同地區,都是同一路人馬,部分曾參與暴亂被捕,與許智峯一樣「走得快、好世界」,逃亡外國。

他們除宣布組成「海外網絡」,還同時以「末代民選區議員名義」發表宣言,狂踩香港現時的選舉,聲稱他們將承接民意,擔起連結香港人的工作。

「海外網絡」成員中,包括前區議員葉錦龍(左)和郭子健,都是曾參與佔中和反修例暴亂的激進分子,當年趁亂奪取區議會議席,十分意氣風發,如今當然不甘心。

「海外網絡」成員中,包括前區議員葉錦龍(左)和郭子健,都是曾參與佔中和反修例暴亂的激進分子,當年趁亂奪取區議會議席,十分意氣風發,如今當然不甘心。

究竟這個「網絡」的成員會做什麼實事?從其宣言看,相當之虛無飄渺,只不過是show存在價值的新戲碼。有黃媒就此詢問現居日本的前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他說會聯絡其他議員和團體,推動一些運動,例如近日的「食壽司打卡行動」,藉此「對抗中國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假新聞」。

移英的前葵青區區議員則說,在海外的前區議員有個角色,就是向外界展示真實的香港。長期而言,會研究香港前途的解決方案,例如是不是要推翻中共?是否建立一個流散群體?

從這兩人所言,可見他們有意聯繫海外港人及外國組織,繼續與中央和特區政府「對着幹」,戰鬥意味頗濃。政圈朋友認為,他們掛着「前議員」身份低貶香港的選舉,可以迎合外國「鷹派」政客的攻港策略,就是唱衰香港制度,在這方面,他們仍有可利用的價值。

不過,他們今次開鑼未能澎澎聲,目前在海外的前反對派區議員,人數超過60名,但聯名的只有14人,顯示大多數「走佬」區議員仍未參加,做不到他們囗號中「團結列陣」的氣勢。

郭子健的解釋是,部分人身處的國家,未必容許他們作政治表述,衡量風險後只好低調行事。由此可見,外國政府的風向正在變,未必一定一面倒支持激進港人的「抗中」行動,所以一些人寧願龜縮自保。

雖然這班「走佬」議員今次埋堆未見頭威,不過區議會選舉漸近,不排除他們會連繫在港的地區殘餘力量,趁機搞局滋擾,或在海外大唱對台,製造負面氣氛,當局對此不能不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