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董玉娣中學英華小學技壓群雄 中國歷史問答比賽蟬聯冠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董玉娣中學英華小學技壓群雄 中國歷史問答比賽蟬聯冠軍

2023年06月02日 15:50 最後更新:16:58

考盡同學仔對華夏五千年文明的認識!

「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總決賽於5 月18日舉行,經過激烈角逐,保良局董玉娣中學、英華小學最終技壓群雄,分別奪得中、小學組的冠軍,成功蟬聯。

更多相片
今屆比賽的參與規模和激烈程度,都為歴屆之冠

考盡同學仔對華夏五千年文明的認識!

今屆比賽的參與規模和激烈程度,都為歴屆之冠

由香港高昇基金贊助,《巴士的報》主辦,《星島日報》作媒體夥伴﹐本屆已是第六屆,今屆高手如林,比賽的參與規模、整體水平、激烈程度,都為歴屆之冠。

特首李家超讚揚大賽透過競技切磋,增進中小學生對國史認識,同時促進學校間的交流

經過逾百間中、小學在數個月的淘汰賽,保良局董玉娣中學、英華小學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技壓群雄,成功蟬聯。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希望藉比賽令廣大同學對中國歴史感興趣,加深五千年中華文化的認識

特首李家超擔任大賽主理嘉賓並致辭,表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尤其是莘莘學子們,「更應該學好中國歷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可,以肩負未來傳承中國文化的國民責任。他還讚揚大賽透過競技切磋,增進中小學生對國史認識,同時促進學校間的交流。

小學組決賽戰競爭激烈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說:「知來路,方能明去路」,希望藉比賽令廣大同學對中國歴史感興趣,從而加深對五千年中華文化的認識,「了解歴史、尊重歴史,先可以更好地把握當下,以史為鑒、與時俱進,從而更好走向未來。」

觀眾也看得驚心動魄

觀眾也看得驚心動魄

英華在答題前都會先認真討論

經過多番激烈較量,賽事終於來到終局,與之前數輪比賽不同,決賽的必答題增至15題,考盡參賽者對源遠流長華夏歷史的縱度和深度。

優才在隊長的帶領下愈戰愈勇,大反超前奪得亞軍

英華作為奪冠大熱,在必答題時以10分優勢險勝其他學校, 而在搶答環節時更是乘勝追擊、積極搶答,最終以420的高分取勝。

中學組在必答題僅拉開40分差距,非常刺激

不過相比英華,優才的賽況更具戲劇性,他們在必答題時僅得260分墊底,但隊友們沒有氣餒,在隊長的帶領下愈戰愈勇,大反攻奪得亞軍。

董玉娣在搶答題中盡顯皇者風範,連奪數題

至於在中學組的賽事中,四隊實力相當,在必答題環節膠著,互相拉開僅40分的差距,不過董玉娣在搶答題中盡顯皇者風範,隊長連奪數題,成功再拿一城,以高比分拋離對手奪冠。

林護沉著應戰、發揮穩定,最終取得亞軍

林護沉著應戰、發揮穩定,最終取得亞軍

英華隊長係廖晉毅、隊員黎正行同杜星及老師陈树雄

而在搶答環節更是激烈,在對手積極搶線的攻勢下,林護沉著應戰、發揮穩定,力保每一題都搶到分數,最終取得亞軍。

英華隊員黎正行透露冠軍來之不易

回顧比賽戰況,作為奪冠大熱的英華小學隊員黎正行透露冠軍來之不易,除了在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以外,還需要臨場表現,「比賽時有一隊和我們分數相近,但我們還是努力、進取地搶答問題」,坦言在比賽中會發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不一定一直都是最好的」。

英華隊長廖晉毅感謝大會提供了一個學習平台

隊長廖晉毅則透露這次比賽收穫良多,同時感謝大會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台,又指「制勝關鍵是團隊合作,即使一個人有多厲害,對整件事的幫助也不及一群人(之間的)合作」,還借古喻今以「房謀杜斷」的典故形容與隊友間的配合。

董玉娣隊長邱賢穎在落後時安慰隊友要穩住心態

陳樹雄老師則稱比賽十分考驗同學的綜合素質,「大會的比賽範圍很有深度和廣度」,平時在練習時會著重注意如何在聽到關鍵詞後做出最快的反應,「這個(技能)需要重點去學習」。他還對大會的官網讚不絕口,「網站內容豐富,平時我自己都中意睇」、「我都會推介給同學仔去睇」, 不僅可以學習課外知識,還可以吸收有趣的歷史典故。

董玉娣在搶答環節一路奮起直追

董玉娣中學隊長邱賢穎透露對奪冠感到「很開心」,在必答題環節時落後20分,他安慰隊員「不要關注分數,放鬆心情」。被問到如何在忙碌學習下準備比賽,邱同學透露,會訂立時間表去平衡學習,而且比賽和考試內容其實是有關聯的,「可以用溫習中史科的時間同時來準備比賽,達到雙贏。」

董玉娣隊員何耀安認為學習中史可增加對華夏文明認識

董玉娣中學隊員何耀安就認為學習中史時可以增加對國家的認識,特別是在了解較現代如1949年建國等,會覺得它離我們並不遠,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做到「以史為鑒,明白中華文明歷史發展和獨特的文化色彩」。

同學們在比賽中全力以赴

同學們在比賽中全力以赴

林護隊長黎穎駿、隊員慮懿綝、陳湛皓及老師莊振沖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隊長黎穎駿認為,這個比賽是促使他看更多課外書的推動力之一。隊員慮懿綝則表示比賽可以更直面自己的不足,同時在聽題時還可以獲得額外知識,認為從比賽中獲益良多。

今屆比賽的參與規模和激烈程度,都為歴屆之冠

今屆比賽的參與規模和激烈程度,都為歴屆之冠

由香港高昇基金贊助,《巴士的報》主辦,《星島日報》作媒體夥伴﹐本屆已是第六屆,今屆高手如林,比賽的參與規模、整體水平、激烈程度,都為歴屆之冠。

今屆比賽的參與規模和激烈程度,都為歴屆之冠

今屆比賽的參與規模和激烈程度,都為歴屆之冠

經過逾百間中、小學在數個月的淘汰賽,保良局董玉娣中學、英華小學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技壓群雄,成功蟬聯。

特首李家超讚揚大賽透過競技切磋,增進中小學生對國史認識,同時促進學校間的交流

特首李家超讚揚大賽透過競技切磋,增進中小學生對國史認識,同時促進學校間的交流

特首李家超擔任大賽主理嘉賓並致辭,表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尤其是莘莘學子們,「更應該學好中國歷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可,以肩負未來傳承中國文化的國民責任。他還讚揚大賽透過競技切磋,增進中小學生對國史認識,同時促進學校間的交流。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希望藉比賽令廣大同學對中國歴史感興趣,加深五千年中華文化的認識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希望藉比賽令廣大同學對中國歴史感興趣,加深五千年中華文化的認識

香港高昇基金主席黃健慧說:「知來路,方能明去路」,希望藉比賽令廣大同學對中國歴史感興趣,從而加深對五千年中華文化的認識,「了解歴史、尊重歴史,先可以更好地把握當下,以史為鑒、與時俱進,從而更好走向未來。」

小學組決賽戰競爭激烈

小學組決賽戰競爭激烈

觀眾也看得驚心動魄

觀眾也看得驚心動魄

經過多番激烈較量,賽事終於來到終局,與之前數輪比賽不同,決賽的必答題增至15題,考盡參賽者對源遠流長華夏歷史的縱度和深度。

英華在答題前都會先認真討論

英華在答題前都會先認真討論

英華作為奪冠大熱,在必答題時以10分優勢險勝其他學校, 而在搶答環節時更是乘勝追擊、積極搶答,最終以420的高分取勝。

優才在隊長的帶領下愈戰愈勇,大反超前奪得亞軍

優才在隊長的帶領下愈戰愈勇,大反超前奪得亞軍

不過相比英華,優才的賽況更具戲劇性,他們在必答題時僅得260分墊底,但隊友們沒有氣餒,在隊長的帶領下愈戰愈勇,大反攻奪得亞軍。

中學組在必答題僅拉開40分差距,非常刺激

中學組在必答題僅拉開40分差距,非常刺激

至於在中學組的賽事中,四隊實力相當,在必答題環節膠著,互相拉開僅40分的差距,不過董玉娣在搶答題中盡顯皇者風範,隊長連奪數題,成功再拿一城,以高比分拋離對手奪冠。

董玉娣在搶答題中盡顯皇者風範,連奪數題

董玉娣在搶答題中盡顯皇者風範,連奪數題

林護沉著應戰、發揮穩定,最終取得亞軍

林護沉著應戰、發揮穩定,最終取得亞軍

而在搶答環節更是激烈,在對手積極搶線的攻勢下,林護沉著應戰、發揮穩定,力保每一題都搶到分數,最終取得亞軍。

英華隊長係廖晉毅、隊員黎正行同杜星及老師陈树雄

英華隊長係廖晉毅、隊員黎正行同杜星及老師陈树雄

回顧比賽戰況,作為奪冠大熱的英華小學隊員黎正行透露冠軍來之不易,除了在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以外,還需要臨場表現,「比賽時有一隊和我們分數相近,但我們還是努力、進取地搶答問題」,坦言在比賽中會發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不一定一直都是最好的」。

英華隊員黎正行透露冠軍來之不易

英華隊員黎正行透露冠軍來之不易

隊長廖晉毅則透露這次比賽收穫良多,同時感謝大會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台,又指「制勝關鍵是團隊合作,即使一個人有多厲害,對整件事的幫助也不及一群人(之間的)合作」,還借古喻今以「房謀杜斷」的典故形容與隊友間的配合。

英華隊長廖晉毅感謝大會提供了一個學習平台

英華隊長廖晉毅感謝大會提供了一個學習平台

陳樹雄老師則稱比賽十分考驗同學的綜合素質,「大會的比賽範圍很有深度和廣度」,平時在練習時會著重注意如何在聽到關鍵詞後做出最快的反應,「這個(技能)需要重點去學習」。他還對大會的官網讚不絕口,「網站內容豐富,平時我自己都中意睇」、「我都會推介給同學仔去睇」, 不僅可以學習課外知識,還可以吸收有趣的歷史典故。

董玉娣隊長邱賢穎在落後時安慰隊友要穩住心態

董玉娣隊長邱賢穎在落後時安慰隊友要穩住心態

董玉娣中學隊長邱賢穎透露對奪冠感到「很開心」,在必答題環節時落後20分,他安慰隊員「不要關注分數,放鬆心情」。被問到如何在忙碌學習下準備比賽,邱同學透露,會訂立時間表去平衡學習,而且比賽和考試內容其實是有關聯的,「可以用溫習中史科的時間同時來準備比賽,達到雙贏。」

董玉娣在搶答環節一路奮起直追

董玉娣在搶答環節一路奮起直追

董玉娣中學隊員何耀安就認為學習中史時可以增加對國家的認識,特別是在了解較現代如1949年建國等,會覺得它離我們並不遠,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做到「以史為鑒,明白中華文明歷史發展和獨特的文化色彩」。

董玉娣隊員何耀安認為學習中史可增加對華夏文明認識

董玉娣隊員何耀安認為學習中史可增加對華夏文明認識

同學們在比賽中全力以赴

同學們在比賽中全力以赴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隊長黎穎駿認為,這個比賽是促使他看更多課外書的推動力之一。隊員慮懿綝則表示比賽可以更直面自己的不足,同時在聽題時還可以獲得額外知識,認為從比賽中獲益良多。

林護隊長黎穎駿、隊員慮懿綝、陳湛皓及老師莊振沖

林護隊長黎穎駿、隊員慮懿綝、陳湛皓及老師莊振沖

林護紀念中學老師莊振沖就直言,同學們的比賽經驗不多,「今年是第二年參賽」,不過最重要的就是調整心態,經常會安慰他們「唔緊要,努力就得」,所以在比賽時以輕鬆、享受的狀態應戰,指奪得亞軍高於原本的期望。在教導同學時,不僅會引用典故,而且還會進行問答增加中史課的趣味性。

Tags:

李家超

往下看更多文章

劉璋請劉備入蜀抗曹 殊不知「放虎歸山」遭殲滅

2023年10月02日 20:00 最後更新:12:44

「放虎歸山」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西晉司馬彪所寫的《零陵先賢傳》。

當中有言:「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覆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三國時期,各路豪強爭霸不休。經過赤壁一役後,曹軍退守襄陽,荊州三分,是為三國鼎立之勢。雖說曹操潰敗而歸,但劉備要是想一統天下,結束這風雲亂世,還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和領土。同樣地,吳國孫權也想成就一番大業,便把目光投向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的四川。然而,曹操怎麼會把這塊香餑餑拱手相讓?早想統一中原的曹操巧妙地牽制住了孫權的勢力,一時間誰都無法對四川下手。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公元211年,曹操進攻漢中(今天位於陝西省跟四川的交界處),而張魯降曹則令益州劉璋的形勢一下子變得相當危急。嚴峻形勢,益州內部卻是爭權奪利、分崩離析。劉璋每天都為曹軍攻蜀一事急得如坐針氈。走投無路下,只得請求劉備前來協助抵禦曹操。正當他派遣法正前去迎接劉備時,一旁的謀士劉巴卻規勸他說:「劉備,確實是個英勇之人。倘若貿然讓他入蜀,就如放蛟龍於深水,勢必會對您的利益構成威脅!」可是,劉璋對劉巴的忠告充耳不聞,堅持要迎劉入蜀。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劉備得訊,自然喜不自勝,這不是正中下懷嗎?他還愁現在陷於僵局,找不到好時機進軍四川!他讓關羽留守荊州後,便親自率步卒萬人入益州。這時,看不過眼的劉巴再次向劉璋勸道:「如果您讓劉備去討伐張魯,那無異於放虎歸山!」他的意思是,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來一定後患無窮。然而,劉璋仍選擇一意孤行,推舉劉備為大司馬,領司隸校尉;而劉備也推舉劉璋為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這樣一來,劉璋便誤以為自己就可以與劉備共治蜀地,安享太平了。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豈料,一日,劉備接到荊州來信,說曹操興兵攻打孫權,便急忙忙請劉璋派一萬精兵及軍糧前去助戰。劉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四千老兵出川。本來劉備正想找個出兵的借口,就乘機大罵劉璋:「我為你抵禦曹操,你卻吝惜錢財,我怎能和你這種人成就大業!」於是,就反戈一擊,向劉璋宣戰。劉備勢如破竹,一路勝仗,直取成都。就這樣,四川這塊人人夢寐以求的寶地就落入劉備手中。完成了佔領四川的計劃後,劉備也順利擴充了實力,為往後蜀國的基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後人由此提煉出「放虎歸山」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把老虎放回山去;今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