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安祿山幾乎被軍法處置 因為一念之仁終致安史之亂

歷史長河

安祿山幾乎被軍法處置 因為一念之仁終致安史之亂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安祿山幾乎被軍法處置 因為一念之仁終致安史之亂

2023年06月09日 10:00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就如何處置一名有罪的邊將而發生激烈的討論。時任宰相張九齡看了報告,認為軍令如山,必須處死該名邊將。但唐玄宗認為該名邊將是個人才,值得保留。該名邊將是誰?安祿山是也。

安祿山本是營州(今遼寧朝陽)雜胡,母親阿史德氏是突厥人的女巫。史書沒有明文記載其父是誰,只知道其母後來改嫁,自是改名為安祿山。

更多相片
如果不是張九齡罷相,歷史也許要改寫了。圖為張九齡像。(網上圖片)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就如何處置一名有罪的邊將而發生激烈的討論。時任宰相張九齡看了報告,認為軍令如山,必須處死該名邊將。但唐玄宗認為該名邊將是個人才,值得保留。該名邊將是誰?安祿山是也。

影視劇中的安祿山與史思明 (網上圖片)

安祿山天賦異稟,據說他精通九種蕃語,從小就擅長與人打交道,因此做了諸蕃互市牙郎,在邊地市場做仲介謀生。安祿山熟悉山川形勢,瞭解風土人情,不僅做生意在行,也適合從軍,於是轉行投入范陽節度使張守珪帳下,當了「捉生將」,專門抓獲俘虜的低級軍官。

《明皇幸蜀圖》(網上圖片)

史思明早年因負債逃亡,被奚人俘虜,卻臨危不懼,假裝成唐朝的和親使,對奚人說,你們如果殺了我,一定會招來大禍。之後,他見了奚人首領,長揖不拜,傲慢地說:「天子使見小國君不拜,禮也。」奚人雖然對他痛恨不已,卻信以為真,不敢得罪,還派了數百人隨史思明入朝。史思明想到一條毒計,決定用這幾百條人命將功贖罪。到了平盧,他暗中派人向唐軍通報消息,將這些奚人迎入館舍,隨後坑殺。

安史戰亂期間,唐朝及史思明政府紛紛發行「大錢」,以滿足財政方面的開支。(資料圖片)

張守珪本要以軍法將其斬首,安祿山大呼求饒:「您不是要滅了契丹和奚人嗎?為何要殺我!「張守珪愛惜其才,於是改變主意,將他押解到京城,聽候發落。宰相張九齡看了報告,認為軍令如山,必須處死安祿山。

唐‧顏真卿《祭姪文稿》(局部)。安史之亂時,其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網上圖片)

另一個故事,是吳王闔閭重用孫武,派出宮中美女180人命他訓練,其中吳王寵姬二人為隊長。演習時,孫武見美女們嬉戲如常,尤其是兩個隊長沒做好表率,便殺了這兩個寵姬。

如果不是張九齡罷相,歷史也許要改寫了。圖為張九齡像。(網上圖片)

如果不是張九齡罷相,歷史也許要改寫了。圖為張九齡像。(網上圖片)

安祿山天賦異稟,據說他精通九種蕃語,從小就擅長與人打交道,因此做了諸蕃互市牙郎,在邊地市場做仲介謀生。安祿山熟悉山川形勢,瞭解風土人情,不僅做生意在行,也適合從軍,於是轉行投入范陽節度使張守珪帳下,當了「捉生將」,專門抓獲俘虜的低級軍官。

當兵之後,安祿山經常帶三五騎外去,俘虜數十契丹人而歸,靠軍功不斷升官。張守珪對其大加讚賞,並收他為養子。在此期間,安祿山認識了史思明。兩人除了體重不一外,可謂臭味相投。史思明與安祿山同齡,也是營州雜胡,做過互市郎,而且兩人同樣陰險狡詐。

影視劇中的安祿山與史思明 (網上圖片)

影視劇中的安祿山與史思明 (網上圖片)

史思明早年因負債逃亡,被奚人俘虜,卻臨危不懼,假裝成唐朝的和親使,對奚人說,你們如果殺了我,一定會招來大禍。之後,他見了奚人首領,長揖不拜,傲慢地說:「天子使見小國君不拜,禮也。」奚人雖然對他痛恨不已,卻信以為真,不敢得罪,還派了數百人隨史思明入朝。史思明想到一條毒計,決定用這幾百條人命將功贖罪。到了平盧,他暗中派人向唐軍通報消息,將這些奚人迎入館舍,隨後坑殺。

范陽節度使張守珪得知此事後,也將史思明當作人才,升為將軍。安、史二人自此開始,當了多年的同事。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三月,范陽節度使(治所幽州,今北京)張守珪的部下安祿山在與邊疆的契丹、奚人作戰時輕敵冒進,遭遇大敗。

《明皇幸蜀圖》(網上圖片)

《明皇幸蜀圖》(網上圖片)

張守珪本要以軍法將其斬首,安祿山大呼求饒:「您不是要滅了契丹和奚人嗎?為何要殺我!「張守珪愛惜其才,於是改變主意,將他押解到京城,聽候發落。宰相張九齡看了報告,認為軍令如山,必須處死安祿山。

張九齡跟唐玄宗說了兩個故事。春秋時,司馬穰苴被齊景公拜為大將,齊國大臣莊賈為其監軍。莊賈身為權貴,一向恃寵而驕,到軍營時故意遲到,違反了軍令,司馬穰苴絲毫不給面子,將他斬首。

安史戰亂期間,唐朝及史思明政府紛紛發行「大錢」,以滿足財政方面的開支。(資料圖片)

安史戰亂期間,唐朝及史思明政府紛紛發行「大錢」,以滿足財政方面的開支。(資料圖片)

另一個故事,是吳王闔閭重用孫武,派出宮中美女180人命他訓練,其中吳王寵姬二人為隊長。演習時,孫武見美女們嬉戲如常,尤其是兩個隊長沒做好表率,便殺了這兩個寵姬。

唐玄宗聽到這兒,卻依舊認為安祿山是個人才,可免於一死。張九齡急了,我這故事不就白講了嗎?他再次據理力爭:「安祿山違抗軍令,兵敗喪師,依法不可不誅!」史載,張九齡還說出了一句驚人預言:「臣觀其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

唐玄宗堅持己見,讓安祿山躲過一次殺身之禍,當然此後還有多次殺安祿山的機會,但也是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發生歷史上有名的張九齡罷相事件,由李林甫繼位,唐朝的政治開始走向黑暗,不復開元盛世。

唐‧顏真卿《祭姪文稿》(局部)。安史之亂時,其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網上圖片)

唐‧顏真卿《祭姪文稿》(局部)。安史之亂時,其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網上圖片)

天寶年間,權相李林甫為了防止邊帥入朝為相,以防止他人搶奪其宰相之位,仍向唐玄宗建議,在邊防重用胡人將領,「以寒族胡人專大將之任」。李林甫說,以前常以文人為邊帥,他們打仗怯懦,不如武將,如果與四夷幹架,還是要靠武將。武將中最好用的當然是蕃將,他們生性強悍,驍勇善戰,若加以安撫,必定會誓死效忠。

唐玄宗同意李林甫這一主張,提拔了高仙芝、哥舒翰等威震邊關的蕃將。天寶十一年(752年),安祿山已經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時機成熟了,終於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使大唐帝國由盛轉哀的「安史之亂」。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