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清代火鍋深受乾隆慈禧歡迎 學者曾高呼「戒火鍋」

歷史長河

清代火鍋深受乾隆慈禧歡迎 學者曾高呼「戒火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清代火鍋深受乾隆慈禧歡迎 學者曾高呼「戒火鍋」

2023年12月11日 10:00

天氣轉冷,又是火鍋放題的時候了。

火鍋的歷史最遠可以追溯至西周,不過目前可考的紀錄以清代為主。也許與清代發源於東北苦寒之地有關,清代火鍋已經十分盛行。而且不僅在民間盛行,還是著名的宮廷菜肴,乾隆皇帝與慈禧太后皆十分喜愛。而康熙及乾隆曾在暢春園、乾清宮等地舉辦過「千叟宴」,招待千多位老人一起享用火鍋,成為一時佳話。時至今日,一些火鍋店還是以清代造形的鍋具為主。

更多相片
清‧袁枚撰寫的《隨園食單》(網上圖片)

天氣轉冷,又是火鍋放題的時候了。

銀壽字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上文提到火鍋在清宮大受歡迎,目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傳世的火鍋具有四款之多,造形各異,可考的年代為咸豐及光緒年間之作,分別為銀壽字火鍋、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錫方形一品鍋及粉彩火鍋。當中除了粉彩火鍋欠缺詳細的資料外,其餘三個火鍋具皆有其背後的故事在內。火鍋在清宮中又稱熱鍋,其質地有陶瓷、純銀、銀鍍金、銅、錫、鐵數種。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組合式,由鍋、爐支架、爐圈、爐盤、酒精碗5部分組成,可以同時上桌燒煮食物,也可單獨用鍋溫食品。另一種為鍋中帶爐,爐內燒炭火,能把水燒開,生魚、生肉、蔬菜等放入沸水中可以煮熟。

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銀壽字火鍋屬第二種即鍋中帶爐型,高30cm、直徑32cm,考證為清光緒年間。之所以名為銀壽字,一是它採用銀質製成,設有鍋、蓋、煙囪及閉火蓋四個部份,而且鍋內帶爐,可用於燒炭。壽字見於火鍋的閉火蓋上,雕有鏤空「卐」字紋,鍋體滿布金銀圓「壽」字、長「壽」字、蝙蝠紋等,寓意「福壽萬年」之意。學者認為此鍋做工精細稱得上是造型完美,用料講究,應為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經常使用的火鍋。

錫方形一品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因為所用工藝而名為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屬於晚清時間作品,高19cm、口徑21cm及足徑15cm。火鍋為菱花式,圈足,上附鏨刻鎏金的提手和螭耳。通體在藍色地上飾各色的團花紋,有黃、紅、蘭、白等,團花三三倆倆,疏密自然,散佈周身。銅本身具備良好的導熱性能,自然成為火鍋具的最佳原材料。而琺瑯工藝以銅為胎體,以琺瑯做裝飾,是製作火鍋的不二選材。

清咸豐間粉彩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錫方形一品鍋外觀上不算突出,但該件錫制一品鍋已包括碗、碟、蓋、座等共25件組合在內十分豐富。目前僅知屬於清代出品,高30cm,口邊長34cm。鍋的形狀成正方形,內有5個錫碗,每個碗均配鏨刻花卉圖案的蓋,碗下設有酒精碗。鍋身設有4個插孔,並配有4個支架,將支架插入孔中即可以承接雕刻花卉的小盤。鍋身周邊刻有各種花卉圖案;底部有4個象鼻形鍋架支腿,支撐鍋的整體;鍋蓋上有塑造的獅子為紐,形象生動。整體構造巧妙,造型美觀大方,製作工藝精良,屬於珍品級文物。

清代火鍋的盛行,可在關於清代文獻作品中得到記載。民國時人徐珂根據清人、近人的文集、筆記、札記、報章、説部編成的《清稗類鈔》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輒有一小釜,熾火於下,盤置雞魚羊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侯熟而食,故曰『生肉火鍋』。」另外是清朝著名學者袁枚的作品《隨園食單》有<戒火鍋>篇︰「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菜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於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簡單來說,是作者認為「火鍋」把各種食材一併處理,未能發揮各種食材的特性,雖然答案見仁見智,但從另一面反映當時火鍋的盛行。

清‧袁枚撰寫的《隨園食單》(網上圖片)

清‧袁枚撰寫的《隨園食單》(網上圖片)

上文提到火鍋在清宮大受歡迎,目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傳世的火鍋具有四款之多,造形各異,可考的年代為咸豐及光緒年間之作,分別為銀壽字火鍋、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錫方形一品鍋及粉彩火鍋。當中除了粉彩火鍋欠缺詳細的資料外,其餘三個火鍋具皆有其背後的故事在內。火鍋在清宮中又稱熱鍋,其質地有陶瓷、純銀、銀鍍金、銅、錫、鐵數種。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組合式,由鍋、爐支架、爐圈、爐盤、酒精碗5部分組成,可以同時上桌燒煮食物,也可單獨用鍋溫食品。另一種為鍋中帶爐,爐內燒炭火,能把水燒開,生魚、生肉、蔬菜等放入沸水中可以煮熟。

銀壽字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銀壽字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銀壽字火鍋屬第二種即鍋中帶爐型,高30cm、直徑32cm,考證為清光緒年間。之所以名為銀壽字,一是它採用銀質製成,設有鍋、蓋、煙囪及閉火蓋四個部份,而且鍋內帶爐,可用於燒炭。壽字見於火鍋的閉火蓋上,雕有鏤空「卐」字紋,鍋體滿布金銀圓「壽」字、長「壽」字、蝙蝠紋等,寓意「福壽萬年」之意。學者認為此鍋做工精細稱得上是造型完美,用料講究,應為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經常使用的火鍋。

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因為所用工藝而名為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屬於晚清時間作品,高19cm、口徑21cm及足徑15cm。火鍋為菱花式,圈足,上附鏨刻鎏金的提手和螭耳。通體在藍色地上飾各色的團花紋,有黃、紅、蘭、白等,團花三三倆倆,疏密自然,散佈周身。銅本身具備良好的導熱性能,自然成為火鍋具的最佳原材料。而琺瑯工藝以銅為胎體,以琺瑯做裝飾,是製作火鍋的不二選材。

錫方形一品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錫方形一品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錫方形一品鍋外觀上不算突出,但該件錫制一品鍋已包括碗、碟、蓋、座等共25件組合在內十分豐富。目前僅知屬於清代出品,高30cm,口邊長34cm。鍋的形狀成正方形,內有5個錫碗,每個碗均配鏨刻花卉圖案的蓋,碗下設有酒精碗。鍋身設有4個插孔,並配有4個支架,將支架插入孔中即可以承接雕刻花卉的小盤。鍋身周邊刻有各種花卉圖案;底部有4個象鼻形鍋架支腿,支撐鍋的整體;鍋蓋上有塑造的獅子為紐,形象生動。整體構造巧妙,造型美觀大方,製作工藝精良,屬於珍品級文物。

清咸豐間粉彩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清咸豐間粉彩火鍋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從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多款精美火鍋具,加上當時文獻的記載來看,可見在清代火鍋不但在民間及宮廷皆十分盛行,而且十分講究,這一風氣也流傳至今,成為中國人流行的美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