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紳士協會早前參觀了中華電力的龍鼓灘發電廠,據中電管理層介紹,大亞灣核電站的「專廠專線」模式,向香港供應核電接近30年,行之有效,完全符合ESG的期望,近年國際投資者愈來愈講究ESG(E,Environmental 環境保護 ; S,Social,社會責任 ; G,Governance,公司治理),講求可持續發展,在可見將來,ESG不達標的上市公司,可能不獲投資者青睞。

太平紳士協會早前參觀中華電力的龍鼓灘發電廠
港交所於2019年起規定上市公司要發表ESG報告,今年4月中刊發諮詢文件,建議強制上市公司在ESG報告中披露與氣候相關信息, 2024年生效。上市公司須披露重大氣候變化對業務營運、財務表現及現金流量的影響、有關的風險及機遇等。
最近有會計師調查640家香港上市公司2021至2022年度的ESG報告,60%董事會直接監督可持續發展事項,高於上年的54%,但僅有10%公司對ESG披露進行獨立認證,來證明所披露的ESG資料可靠,上市公司對推行ESG反應緩慢。
遵守ESG規則,許多時須作額外投資,相信這是上市公司反應遲緩的原因,推動ESG確會影響公司短期利益,但看長遠一點,國際大氣候對ESG日益重視,做好ESG有不少好處,事實上,歐美部份企業很重視ESG的程度,會衡量生產過程是否對環境友善、員工福祉是否得到照顧等,來決定是否把生意交給企業 ; 另一方面,愈來愈多投資者選股會考慮ESG因素,在ESG方面落後、缺認證的公司,未來吸引投資說不定遇到障礙。
國家制訂減碳目標,港府爭取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少企業須實行減碳措施,要投資相關設備,「綠色金融」應運而生,企業發行「綠色債」,或向銀行借貸,若指明資金用作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信貸成本會較一般貸款低。對銀行來說,「綠色金融」等同多一種金融產品,貸款給ESG做得好的企業,即使利息收入稍低,卻有其他無形好處,例如對商譽有利,更易爭取外國生意,可說是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面。
對投資者來說,投資ESG可能成績可能較好,以3年計算,恒生ESG 50指數跌11.46%,同期恒指跌22.28% ; 以1年計,恒生ESG 50指數跌8.5%,同期恒指跌10.59% ; 年初至今恒生ESG 50指數跌2.05%,同期恒指跌2.68%。有資料顯示,目前在基金市場,有逾35萬億美元投資在與ESG有關的企業及項目,預計2025年增至53萬億美元,投資ESG也可帶來投資獲利的機會。
金融服務界在環保方面,也做了很多改善的工作,例如在新股上市,招股書已經無紙化,在港交所的網站可以查閱到招股書,股票買賣愈來愈傾向無紙化,業界已經為環保作出貢獻,期望各方繼續努力,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李細燕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