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培養香港新一代 少年警訊在行動

博客文章

培養香港新一代   少年警訊在行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培養香港新一代 少年警訊在行動

2023年08月05日 07:00 最後更新:12:24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將他們培養成為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國際視野,有素質的新一代,要從孩子做起,這不儘是學校和家長的責任,也是社會各界的責任。

筆者自2016年起擔任葵青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會主席已經7年,葵青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會一屆任期2年,40多名會長及顧問群策群力,輪流分擔參與工作。平均一屆組織200多個活動,在促進警民關係,培養香港新一代方面作出努力。

2018年時,我們一班會長及顧問思考如何令同學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少年警訊活動,決定成立一個面對中小學的獎學金計劃,短期目標是籌集資金可以運作10年。2019年葵青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獎學金計劃成立,旨在獎勵發展全面及優秀的少訊會員。幾年來該獎學金計劃運作得非常成功,促進同學學藝兼修,培養他們守法、勤勞、堅毅及關愛等正向價值觀。

今年第五屆葵青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獎學金計劃參與率非常之高,區內31所小學有九成學校報名。由各學校校長和老師推薦的120名少訊會員,通過領導能力、警務知識、體育才能、義工服務、學業成績及品行六個方面進行評核,有20位同學表現突出,脫穎而出,入圍7月28日進行的最終面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2名非華裔的同學入了最後20強。

面試程序包括:1. 自我介紹;2. 時事常識討論;3.罪案資訊討論。由評審團在以上面試過程中評分,再計算以往的評分活動,最後決出金獎3名,銀獎7名及銅獎10名。

今次的評審團成員包括葵青民政事務專員、葵青警區副指揮官、葵青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獎學金計劃委員會主席 和副主席以及筆者,大家見到一班少訊們在面試期間都非常主動,時事、警政知識豐富,還具有岀色的思維及表達能力,令人讚賞。

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香港培僑中學學生回信中提到,希望同學們要「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錘煉過硬本領」。葵青區少年警訊名譽會長會過往曾舉辦過多次交流團,前往內地包括北京、西安、瀋陽、青海、河南、武漢以及廣東省大部分縣市考察。幫助港青認識國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今年的交流活動也在疫後重啟,交流團一行70人於8月4日至9日前往大灣區及張家界考察。

葵青區少年警訊交流團8月4日至9日前往大灣區及張家界考察。圖為交流團成員在深圳人才公園合影。

葵青區少年警訊交流團8月4日至9日前往大灣區及張家界考察。圖為交流團成員在深圳人才公園合影。

此次交流團考察內容相當豐富及有意義,同學們將前往大灣區參觀無人機及儲能企業,認識了解國家高科技發展。參觀年青人創業基地,加強他們認識內地的最新發展情況和機遇。之後前往張家界,加深同學們對中國歷史文化了解。此外交流團此行全程搭乘高鐵,加強同學們對國家發達交通網絡認識。

香港與國家發展的聯繫日益緊密,港青關注國家大事,就是關注香港和自己的未來,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在交流活動中還特別舉辦講座,幫助同學們更加透徹了解「一帶一路」。

少年警訊名譽會長會將為培養香港新一代繼續努力。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劉興華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垃圾徵費明年推行 齊心減廢刻不容緩

2023年12月09日 07:00 最後更新:14:59

垃圾徵費明年4月1日推行,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最近說:「初期重勸喻不重執法」,問身邊認識的朋友,大多對於到時如何徵費還是不甚了了,相信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但香港垃圾問題處理已到了緊急地步,市民也要盡自己責任配合。

明年4月1日起須用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環保署網頁)

明年4月1日起須用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環保署網頁)

垃圾徵費確實是大工程,還未實行,時事評論員已想到一堆堆問題,例如若有人不以政府指定的垃圾袋棄置垃圾,物管處還是要「執手尾」,相關費用算在管理費上,等於懲罰守規矩的住戶 ; 更壞的是可能有人隨意把垃圾放在街上或後巷,要準備好何防止,否則難以追查,到時候可能會隨街垃圾等等。

從外國經驗,垃圾徵費確實對減少固體廢物有效,台灣實行垃圾回收政策近20年,現在回收率達55%,是全世界回收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 南韓在1995年開始,已實施垃圾徵費政策,以香港目前的情況,減少廢物已屬燃眉之急,不能再拖。

香港上世紀90年代開始關閉清拆焚化爐,開闢堆填區,堆填區的土地會沉降,不能起樓,修復後亦多數只會建公園一類的設施,無計可施之下,港府2013年決定在毗鄰石鼓洲的人工島建焚化爐,於2025年落成,此外也研究在屯門曾咀建第二座焚化爐。

現代先進廢物焚燒處理設施的氣體經處理後不會引致不良的健康影響,並能轉廢為能,石鼓洲焚化爐有設備把焚燒廢氣物產生的熱能轉化為再生發電動力,並採用先進的科技和污染控制設備確保排放的煙氣符合香港和歐盟委員會的廢物焚化設施排放上限以保護環境和公眾健康,當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更較歐盟的排放標準為嚴格。但即使如此,要覓地建焚化設備施絕不容易,石鼓洲焚化爐就曾面對居民司法覆核挑戰。

無論如何,源頭減廢才是根本,否則以現時每天產生一萬多公噸垃圾的速度,很快就堆填區圍城,久而久之香港變成不再是宜居城市,外資不願來港,對長遠發展影響深遠,鄰近的台灣、南韓實施用者自付、垃圾分類已三十多年,可見現代都市都注意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香港起步已較遲。

可以預計社會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特別是政策實施初期,畢竟這跟市民一貫習慣很不同,港府在政策落實之前,將加大宣傳,讓市民了解具體執行細節,當局派出外展隊到三無大廈宣傳,也有在其他屋苑加強解說,實施初期也需要加強巡查。此外,可盡量多設回收站,以免出現滿街大件垃圾的境況。

市民也要盡自己的責任,須知道垃圾圍城,長遠而言對健康還是經濟發展都有損害,港人要與世界潮流接軌,必先扭轉習慣,勿只貪圖一時方便。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鄭錦鐘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