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陶傑說徒弟林作變質因墮「醬缸」曲筆割席:不走正路師父也沒法

博客文章

陶傑說徒弟林作變質因墮「醬缸」曲筆割席:不走正路師父也沒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陶傑說徒弟林作變質因墮「醬缸」曲筆割席:不走正路師父也沒法

2023年09月22日 19:52 最後更新:20:19

曾開檔為JPEX大吹大擂宣傳的林作,被捕後今午首次開記者會,說自己近幾個月低處未算低,還柙時曾冷靜思考人生,但對於與JPEX的瓜葛,他就一概不談。林作成為今次事件的焦點人物,許多人想,他師父陶傑會說什麼?陶傑昨天終於在fb帖文開腔,說林作本是好材料,但由英返港回到「醬缸」,雖頂戴牛津花翎,若定力不足,任何師父也沒辦法。陶傑引用台灣作家柏楊的「醬缸論」,曲筆與徒弟割席,意即他做的事,是香港環境使然,不能怪加持者。一位朋友同我講,對陶傑的說法不能苟同。

林作被捕後,師父陶傑首次開腔評論,借「醬缸論」曲筆與徒弟割席,說其行為不應由「加持者」負責。

林作被捕後,師父陶傑首次開腔評論,借「醬缸論」曲筆與徒弟割席,說其行為不應由「加持者」負責。

陶傑說,林作剛從牛津畢業回香港,囗齒伶俐,讀書出眾,康德哲學、邱吉爾軼事如數家珍,彬彬有禮,確實是塊好料子。所以當年(2015年)林作參加區議會選舉時,他決定順應潮流,站在年輕人的一方。

陶傑稱當年曾與林作長談,說錢很重要,人很現實,他選擇回香港,不能算錯,但要小心,有機亦必有危,遠東社會環境,與哈羅牛津不同。林作其後另有上位軌跡,那就是後話了。

林作今午開記者會,說近幾個月自己低處未算低。其實陶傑與他劃清界綫,並非首次。

林作今午開記者會,說近幾個月自己低處未算低。其實陶傑與他劃清界綫,並非首次。

有記者問陶傑是否看錯了人,陶傑沒有正面回答,只引用了源於台灣作家柏揚的詞彙「醬缸」,說英國名校把一個香港年輕人帶上正路,但走了幾步,還要回到那個「醬缸」,若定力不足,牛津和香港的任何師父,也沒有辦法。意即林作行歪路是「環境」的錯,不應要加持者負責。

陶傑與林作釐清師徒關係,這並非首次,年前林作與女友裕半裸拍豐胸廣告,十分猥褻 ,有人就問陶傑:「點解教出咁嘅徒弟?」他回答說:「本人係林作的非正式人生通識師父.....佢嘅全職師父係大狀清洪。多年來向林作灌輸文化品味的,係牛津和哈羅,如果英國教育產出一件令你覺得不安的產品,你以後可以叫仔女去大灣區升學,杯葛英國教育,為何要針對我?」

陶傑那次撇清與林作關係,卻沒有用「醬缸」邏輯,去怪責香港環境把徒弟染污,而指牛津和哈羅也可能出壞產品。不論說法是什麽,他要講清楚的,是不應將徒弟的劣行,算在他身上。

一位朋友看完陶傑的帖文後同我講,對他的「醬缸論」不能苟同,如果說英國教育產出林作這塊好材料,只是回到香港環境被染污,即所謂「橘越淮而枳」,那麼英國本土就不會有壞人,牛津劍橋畢業生也冇人在當地走上歪路,為何今日的英國,治安如此敗壞,末代港督肥彭的女婿也會光天化日與兄弟持槍尋仇?

陶傑若還當自己是林作的師父,就不應把徒弟的劣行歸咎「社會的錯」,藉此給香港踩兩腳,而應直斥其非,好好點醒他,不能再走歪路,要做一個正正當當的人。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加吸港人背後有「偽善」盤算 美國寧做真小人拒放「救生艇」

2023年12月07日 21:53 最後更新:22:08

英國政府推出「史上最嚴厲」的落閘政策,大幅削減移民人數,BNO港人雖非在受限之列,但也感到刺骨寒意,不知何時政府會「翻轉豬肚」,收緊簽證和入籍審批,例如早前已有風聲吹出,內政部考慮將居英5年可申請入籍,延長至8年,若如此,10多萬BNO港人便半天吊。

英國政府放大批BNO港人入境居留,背後動機十分「偽善」,其實是為了解決「脫歐」後國內一個大難題。

英國政府放大批BNO港人入境居留,背後動機十分「偽善」,其實是為了解決「脫歐」後國內一個大難題。

政策隨政治風向而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不僅英國,加拿大也同樣有變數,政圈朋友指,兩國當年向港人開閘,背後都另有盤算,只是披着「偽善」面紗,騙了不少天真的港人。

英國政府於2020年7月大出茅招,針對《香港國安法》實施,夾硬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內有關BNO持有人沒有居英權的條文,大開中門讓港人移英。這一招有雙重目的,表面上藉「支持港人抗爭」,打擊中國,與美國鷹派相呼應。

另一秘而不宣的盤算,是放大批港人進來,以解決當時英國國內一個大難題。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政府為了向支持脫歐的選民兌現承諾,引入新的移民積分制,歐盟國家在英工作的勞工失去優勢,近七成離開了英國勞動市場;此外,不少來自歐盟國家的大學畢業生,以至專業人士,也紛紛流回歐陸,中下層加起來,兩年內少了40多萬員工。隨之出現的大惡果,就是多個行業都飽受勞工短缺之苦,企業嗌晒救命,更嚴重打擊經濟。

BNO簽證居英計劃就是在那段時間推出,英國政府沒有說白的是,大量港人移居英國,成為了勞動市場的生力軍,他們不少受過大專教育,又拿着在港賣樓套現的資金赴英,既可填補勞工短缺的「大窿」,又給市場泵水,這條數計落真係冇得輸。還有另一bonus ,就是這批港人都對英政府「感恩圖報」,對它而言,可說賺到盡。

英國於2020年「脫歐」後,數十萬歐盟勞工流走,勞動市場人力短缺嚴重,吸納BNO港人可填補「大洞」,這才是2021年推BNO居英計劃的真正目的。

英國於2020年「脫歐」後,數十萬歐盟勞工流走,勞動市場人力短缺嚴重,吸納BNO港人可填補「大洞」,這才是2021年推BNO居英計劃的真正目的。

不過這只是當時的說法,之後兩年多,烏克蘭10多萬移民湧入,其他國家來讀書及打工者,又扶老携幼大舉殺到,去年淨移入人數升到爆晒燈,近75萬人,政府只好匆匆閂閘。對放入來「填窿」的10多萬BNO港人,也開始嫌棄了。

至於加拿大,年前政府給港人推出「救生艇」計劃,學歴和資歷限制大大放寬,來者不拒,多多益善。表面上,同樣是「扮晒正義」,慷慨打救港人,但背後真正原因,是近年移居加國的新移民不斷減少,流走的卻有增加之勢,如情況惡化下去,經濟必然大鑊。

據加拿大公民協會調查發現,移民離開加拿大或繼續遷移的比例,近年一直穩步上升。由2001年至2021年,新移民抵加後10年內選擇入籍的人數,減少了40%。

加拿大政府愈來愈有危機感,因此看中想移居他國的香港人,希望吸他們居加可把移民人數推高,於是急急拉閘放人。由此可見,所謂「救生艇」,救的不是港人,而是加國的經濟。

相比而言,還是美國政府比較老實,不怕做「真小人」。早前有美國記者爆料,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國務卿蓬佩奧的顧問團曾提出給港人放「救生艇」,但被政府內極右勢力阻止,恐怕港人會源源湧入,最後不了了之。

說到底,英加的「偽善」也好,美國的「真小人」也好,移民政策首先考慮的,都是國家的實際利益,永遠反覆無常,話變就變,港人對此不要太幼稚天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