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兩個港督兩個樣路遙知功過 衛奕信撐港vs肥彭續唱衰

博客文章

兩個港督兩個樣路遙知功過 衛奕信撐港vs肥彭續唱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兩個港督兩個樣路遙知功過 衛奕信撐港vs肥彭續唱衰

2023年09月24日 21:02 最後更新:21:24

香港兩任前港督,衛奕信和彭定康,近日都在新聞出現,卻是兩個面貌,兩種取態。貿發局早前在倫敦舉行「香港晚宴」,年年都來捧場的衛奕信,與財爺陳茂波親切交談,為香港打氣;肥彭則在刊物《新政治家》撰文,直斥英國政府對華軟弱,敦促強硬對待黎智英被捕等事件,繼續撩事鬥非,唯恐香港不亂。我翻閱已故前布政司鍾逸傑的回憶錄,在香港回歸歷程中,兩位督爺的態度和策略截然不同,當年若由衛督做到97年,而非讓反華鷹派肥彭「大鬧天宮」,香港可能走上另一條路。

前港督衛奕信年年出席在倫敦舉行的「香港晚宴」撐港,與財爺親切交談。他當年推動新機埸大計及政制「直通車」,努力穩定香港。

前港督衛奕信年年出席在倫敦舉行的「香港晚宴」撐港,與財爺親切交談。他當年推動新機埸大計及政制「直通車」,努力穩定香港。

衛奕信是職業外交官,也是中國通,曾在港大學普通話,對中國文化有深厚興趣,做過港府的政治顧問,於1987年至1992年任香港總督。這背景令他與政客出身的肥彭,在思維和作風上,都很不一樣。

同樣熱愛中國文化和香港的鍾逸傑,曾做過衛督的同僚和部下多年,對這位前上司認識頗深。他在《石點頭:鍾逸傑回憶錄》中說,衛督為人沉靜,愛好思考,以冷靜的外交手腕管治香港,同時又與中國合作。1989年天安門事件令香港民情大爆發,衛督要想辦法令香港冷靜,恢復信心,以確保香港的前途不至崩潰。

鍾逸傑回憶說,當年衛督重振香港信心的一大決策,是在天安門事件後4個月,決定興建新的國際機場。這宏圖大計受到北京質疑,擔心97年前花光香港儲備,但兩國政府經過兩年耐心討論,終簽署協議。其後英國首相馬卓安不理國會議員批評,於天門事件兩年後訪華,並表示制越中國無助其推改革,香港興建新機場的大計遂水到渠成。

在政制發展方面,英國和香港有人指責衛奕信不夠果斷,鍾逸傑就為其「平反」,說衛督一方面爭取增加立法局直選議席,另方面努力實現「直通車」構想,希望中英都同意的一套政制,可以順利過渡到97年之後,直選產生的議員也能在回歸後留任。如果做到這點,政治局面和政府施政就能維持穩定。

不過,如此「穩穩陣陣」的政制發展,卻非倫敦「鷹派」政客和部分英資財團所樂見,所以鍾逸傑說當時流言四起,說保守黨政府受到壓力,要把「懦弱寡斷」的衛奕信撤換。這果然在1992年元旦成真,倫敦宣布衛督離任,升上神枱晉身上議院。鍾逸傑對此耿耿於懷,說「英國政府對他狠了一點,而且沒有諮詢過行政局,連求情挽回的機會也沒有」。

此一由「鷹派」主導的舉措,對香港回歸後的政局,有深遠影響。1992英國大選後,在選舉落敗的保守黨政治明星彭定康,被委派來港,接替衛奕信,出任末代港督。鍾逸傑在回憶錄說,「這任命令一些人感到滿意,他們認為不必再起用中國專家了,委任一個政客也好,只要他能對香港政制改革,有如球賽中射十二碼一樣,勇於『面對中國』就可以了。」

肥彭當年「搞亂檔」令直通車撞毀,留下日後動亂的禍根。最近他仍撰文促英政府對華強硬。

肥彭當年「搞亂檔」令直通車撞毀,留下日後動亂的禍根。最近他仍撰文促英政府對華強硬。

後來的發展確是如此,肥彭這落泊政客重登舞台,即渾身解數,落力演出,鍾逸傑說他在少數幾個心腹協助下,完全是另一套的政制改革,秘密展開,準備干擾《基本法》規定的「循序漸進」審慎變革原則。至於一眾由衛督提拔的香港政治人物,以及鍾逸傑之類的穩重「老臣子」,全部坐了冷板櫈,沒有人能阻止炮製的「搗亂」大計了。

肥彭之後大打茅波,把功能組別選舉改頭換面為「變相直選」,北京當然不接受,鍾逸傑說香港工商領袖已預言,立法局沒可能在97年直通,「直通車」將會撞毀,而事實的確如此。

肥彭製造的亂局,為回歸下更大動亂埋下伏綫。26年過去。到今日,肥彭雖然政治能量大不如前,卻仍不甘寂寞,不肯死心,繼續戴着「正義之士」光環,力促英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對北京強硬,對最近外首祁湛明向中國示好,大肆抨擊。不過英國政府為了經濟利益,對肥彭之言,只當是發噏風。

兩個港督,兩種樣貌,路遙可知功過。衛督當年建「直通車」大業雖未成,但他當時努力穩定大局,對香港有功,我對他是敬佩的。至於肥彭,經多年持續動亂,香港付出了沉重代價,其「過」已清楚不過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告別狂亂 周日投票迎區議會重生 把當年6大荒唐事送去堆填區

2023年12月08日 19:44 最後更新:19:52

區議會選舉將於周日舉行,我在2019年的選舉一早去投票,希望憑自己一票阻止激進派當選,但失敗了;今次同樣會去投票,但推動力不再是「兩陣對決」的輸贏,而是要以手中一票,否定過去的狂亂,迎接區議會的重生。我與政圈朋友憶起那段黑暗歲月,都感慨萬千,一件件荒唐事,如今講起仍咬牙切齒,更覺值得去投一票,把這些亂象徹底送到堆填區。

黑暴期間選出的區議會,陷入極度狂亂,17個區議會的329個區議員竟可舉行違規的「特別會議」,要求撤回《香港國安法》,會上更展示「港獨」標語,觸目驚心。

黑暴期間選出的區議會,陷入極度狂亂,17個區議會的329個區議員竟可舉行違規的「特別會議」,要求撤回《香港國安法》,會上更展示「港獨」標語,觸目驚心。

任何民主選舉,如在大動亂中舉行,一定不會正常,2019年11月的區議會選舉,當然不能例外,那時候街頭烽火四起,社會秩序崩潰,建制派地區辦事處遭打砸蹤火,候選人不斷受襲,根本不可能有公平選舉。政圈朋友記得,當時建制派曾苦苦要求特首林鄭延遲選舉,因預見區議會必全面失陷,落入激進派之手,但林鄭漠視這預警,堅持選舉如期舉行。

結果一如所料,因選舉採用單議席單票制,亦即「隻揪隻」,雖然建制派奮力苦戰,並拿了41.3%選票,但泛民和激進派仍奪走389個議席(佔86%),取得17個區議會的主導權,成功達到「地區包圍中央」的態勢。大批激進分子殺入各區區議會後,原本只議論地區事務的區議會,變成了「革命基地」,亂象隨之叢生。

當時的區議會,有6大荒唐事,議事堂成為政治鬥爭的「革命基地」。經過中央和特區政府極大努力,區議會才得以重生,周日投票是對它「死而復生」的肯定。

當時的區議會,有6大荒唐事,議事堂成為政治鬥爭的「革命基地」。經過中央和特區政府極大努力,區議會才得以重生,周日投票是對它「死而復生」的肯定。

政圈朋友記得的「荒唐事」之首,是由泛民和激進派主導的17個區議會,在同一地點舉行「史無前例」的特別會議,有329個區議員出席,討論了15分鐘,就議決通過「要求撤回《香港國安法》」,並商討「成立香港公民議政平台」。

這次會議違反《區議會條例》,完全是「夾粗嚟」,而部分出席的議員更在會上展示「時代革命」標語,甚至喊出「港獨」囗號。

荒唐事之2,是劣幣驅逐良幣,一些劣質「素人」憑着選民的非理性投票,取代了在社區服務多年的優質區議員,最突出的例子,是一度被誤會是「智障人士」的陳梓維,既沒專長,也冇地區政績,卻以65票之微,擊敗任區議員11年的葉傲冬,成為當年政壇最不可思議事件。

荒唐事之3,是當局把關失效,「港獨」分子竟也可蒙混過關成為候選人,成功進入區議會。例如九龍城樂民選區的候選人林正軒,在選舉政綱大字標題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以及「願榮光歸香港」,最後選舉主任仍通知他提名有效。

這類人大批殺入區議會後,第4件荒唐事即出現,就是區議會主席屢屢濫用權力驅逐出席的官員離場,又擅自刪除時任警隊「一哥」鄧炳強出席區議會會議的議程。部分官員雖然飽受咒駡凌辱,仍據理力爭,例如鄧炳強和時任葵青區指揮官的謝振忠等,便曾偏向虎山行,與激進派議員針鋒相對,成為一時熱話。

荒唐事之5,是部分區議會亂批撥款,明益「同路人」,背後有冇利益輸送,昭然若揭。例如灣仔區議會社區建設及房屋事務委員會通過向「港語學」批出50萬元,向7800市民派搓手派,每支平均局達64元,後來才有人發現該組織召集人,曾是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的助理。

區議會被「手足」霸佔,區議員當中自然不少人「有案在身」,逾60人因不同罪名被捕或被控,包括最少4名區議會正副主席。區議會成為了犯法者聚集之地,這第6件荒唐事,也是前所未見。

我與政圈朋友憶起區議會的狂亂時代,仍心有餘悸,都覺得周日投下的一票,不單是選出心水候選人,還有多一重意義,就是肯定區議會的重生,讓過去的荒唐事,通通成為永不復現的「歷史陳跡」。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