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許智峯等「走佬」區議員埋堆搞局 「國際綫」新戲碼 選舉近須提防

博客文章

許智峯等「走佬」區議員埋堆搞局 「國際綫」新戲碼 選舉近須提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許智峯等「走佬」區議員埋堆搞局 「國際綫」新戲碼 選舉近須提防

2023年09月25日 19:20 最後更新:19:31

區議會選舉兩個多月就舉行,回想2019年11月時,激進分子群起乘亂搶奪大部分區議會議席,地區議事堂淪為「抗爭騷」舞台,出現空前混亂,直至2021年當局要求區議員宣誓,不少人辭職並出逃,亂局才收場。這批區議員當年意氣風發,如今落難他國,當然心有不甘,所以兩天前在fb宣布成立「香港區議員海外網絡」,誓言繼續搞局,不過只有14人聯名,未見氣勢,雖然如此,因區議會選舉臨近,當局對他們的動作,也不可不防。

許智峯等14名「走佬」前區議員,近日成立「海外網絡」,準備有動作。區議會選舉臨近,當局對此不可不防。

許智峯等14名「走佬」前區議員,近日成立「海外網絡」,準備有動作。區議會選舉臨近,當局對此不可不防。

這個組織由14名身處海外的前區議員組成,落腳澳洲的「風頭躉」許智峯掛頭牌,其餘各人原屬不同地區,都是同一路人馬,部分曾參與暴亂被捕,與許智峯一樣「走得快、好世界」,逃亡外國。

他們除宣布組成「海外網絡」,還同時以「末代民選區議員名義」發表宣言,狂踩香港現時的選舉,聲稱他們將承接民意,擔起連結香港人的工作。

「海外網絡」成員中,包括前區議員葉錦龍(左)和郭子健,都是曾參與佔中和反修例暴亂的激進分子,當年趁亂奪取區議會議席,十分意氣風發,如今當然不甘心。

「海外網絡」成員中,包括前區議員葉錦龍(左)和郭子健,都是曾參與佔中和反修例暴亂的激進分子,當年趁亂奪取區議會議席,十分意氣風發,如今當然不甘心。

究竟這個「網絡」的成員會做什麼實事?從其宣言看,相當之虛無飄渺,只不過是show存在價值的新戲碼。有黃媒就此詢問現居日本的前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他說會聯絡其他議員和團體,推動一些運動,例如近日的「食壽司打卡行動」,藉此「對抗中國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假新聞」。

移英的前葵青區區議員則說,在海外的前區議員有個角色,就是向外界展示真實的香港。長期而言,會研究香港前途的解決方案,例如是不是要推翻中共?是否建立一個流散群體?

從這兩人所言,可見他們有意聯繫海外港人及外國組織,繼續與中央和特區政府「對着幹」,戰鬥意味頗濃。政圈朋友認為,他們掛着「前議員」身份低貶香港的選舉,可以迎合外國「鷹派」政客的攻港策略,就是唱衰香港制度,在這方面,他們仍有可利用的價值。

不過,他們今次開鑼未能澎澎聲,目前在海外的前反對派區議員,人數超過60名,但聯名的只有14人,顯示大多數「走佬」區議員仍未參加,做不到他們囗號中「團結列陣」的氣勢。

郭子健的解釋是,部分人身處的國家,未必容許他們作政治表述,衡量風險後只好低調行事。由此可見,外國政府的風向正在變,未必一定一面倒支持激進港人的「抗中」行動,所以一些人寧願龜縮自保。

雖然這班「走佬」議員今次埋堆未見頭威,不過區議會選舉漸近,不排除他們會連繫在港的地區殘餘力量,趁機搞局滋擾,或在海外大唱對台,製造負面氣氛,當局對此不能不防。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財經高人:官員駁完「遺址論」要思危 香港已輸三瓣 金融不能輸

2023年12月01日 19:51 最後更新:20:29

兩個多月前,內地網上出現「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已變成遺址」的帖文,之後不斷發酵,譏嘲留言四圍傳,一些在外地的港人KOL趁機踩多幾腳,鬧得沸沸揚揚。我前文提到,一位財經高人指港府官員對這事不夠重視,回應欠力水,今日就見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網誌厲言反駁「遺址論」,並列舉數據說明香港金融中心仍然穩固,顯示官員從善如流。財經高人看後同我講,雖然香港金融優勢未減,但官員須居安思危,優化制度,不能讓金融倒退。

「遺址論」流傳多時,港府官員未見動靜,駐京辦主任早前回應立法會議員詢問時,說會留意和跟進,但做過什麼沒有公布,到今日,許正宇終於在網誌高調回應,說從現實數據客觀地看,香港金融市場具備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的特點,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顯出火氣。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網誌有力反駁內地網上的「遺址論」,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固,這論調完全站不住腳。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網誌有力反駁內地網上的「遺址論」,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固,這論調完全站不住腳。

他又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座高樓或一塊石碑,施加壓力即使之倒下,雖然外圍環境帶來種種挑戰,金融市場根基仍穩,韌力十足。意思是,不會因為一時逆境,就會戛然衰敗,成為供人憑弔的頹垣敗瓦。這段話顯然也是針對「遺址論」而講,頗有還擊意味。

財經高人說,內地確有些人唔like香港,故出現「遺址論」之類講法,而在外地港人KOL又借勢唱衰,以致越傳越廣,許正宇今次列舉數據,以「講道理」態度加以反駁,實有必要。不過,官員反駁完之後,也要居安思危,思考如何優化制度,激活市場,才可避免金融市場走向衰落。

富衛保險集團主席馬時亨對此說法甚有同感,他看過許正宇的網誌後同我講,香港金融中心有5條支柱撐住,地位仍然鞏固,不過制度上還存有問題,例如上市程序關卡太多,要加以簡化,才可增加IPO。

他又說,20幾年前,香港在文化和物流方面,都在亞洲居領先地位,而科技發展也有不少構想,但一直講多過做,到現時,這3個領域都輸咗,文化遠不及韓國,物流業中的海運排名跌到第10,而科技大大落後於深圳。目前只有金融業仍居世界前列,所以金融呢瓣絕對唔可以輸。

他把6年前一篇「回歸20周年」專訪傳給我看,當時他已發出警號,指香港科技、物流及文化都已被超越,剩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與別國匹敵,然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未來10年,香港在金融呢方面一定要加把勁,維持都唔得,會畀人爬過」。

馬時亨在6年前的「回歸20年」專訪中已指出,香港在科技、物流、文化3瓣已被超越,失去領先地位,「金融中心絕不能輸!」

馬時亨在6年前的「回歸20年」專訪中已指出,香港在科技、物流、文化3瓣已被超越,失去領先地位,「金融中心絕不能輸!」

到今日,他說這警號仍然適用,其他3瓣就要追落後,雖然好似跑馬拉松咁,唔容易追,但仍要努力向前跑。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