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大高層爆矛盾又關林鄭事?當年換主席 引發話事權之爭

博客文章

港大高層爆矛盾又關林鄭事?當年換主席 引發話事權之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港大高層爆矛盾又關林鄭事?當年換主席 引發話事權之爭

2023年10月03日 21:07 最後更新:21:23

香港大專教育界可能犯了「是非太歲」,風波爆完又爆,繼中大之後,香港大學高層又現內鬥,校務委員會收到對校長張翔幾項「嚴重投訴」,原定今午開會討論,校長以需時準備為由,強烈要求延期,會議終於取消。事件反映港大內部矛盾尖銳化,而校長與校委會主席王沛詩的不和,也漸浮面。一位關注港大多年的商界猛人同我講,港大高層出現這情況,與林鄭當年一個決定有關。

林鄭當年委任廖長江太太王沛詩(左)做港大校委會主席,接替「教育沙皇」李國章,其後新主席與校長不和,導致高層矛盾重重。

林鄭當年委任廖長江太太王沛詩(左)做港大校委會主席,接替「教育沙皇」李國章,其後新主席與校長不和,導致高層矛盾重重。

猛人說,振英哥做特首時,委任「教育沙皇」李國章為港大校委會主席,結果他由2016年起,連續兩任(3年一任),頂過不少政治風浪,到2022初夠鐘。他已做了6年,換班亦屬合理,不過香港局面仍有暗湧,讓這位好打得的高手再做一任,也非沒可能,況且他與張翔十分合拍,自己亦願意捱義氣,所以他留任是一個 option。

可是,時任特首的林鄭另有想法,屬意一個人選接替李國章,那就是監警會主席、港大校委會委員王沛詩。據猛人分析,林鄭委她這要職,除了其背景外,也因為她丈夫廖長江是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班長」,乃建制派大佬之一,加強彼此關係,對她可能連任特首有利。

王沛詩2022年初坐上主席之位後,港大高層的關係慢慢出現轉變,據該位猛人了解,加上一些消息人士聽聞,這位新主席對港大決策介入越來越深,可說事事過問,甚至要在校內設辦公室長駐。作為港大行政最高話事人的校長張翔,自然很不舒服,兩人對一些事項意見相左,主席卻堅持己見,彼此不和遂逐漸白熱化。

港大校長張翔招聘兩要職的做法,與主席王沛詩有極大分歧,成為今次被投訴的「罪狀」之一。

港大校長張翔招聘兩要職的做法,與主席王沛詩有極大分歧,成為今次被投訴的「罪狀」之一。

今次校長被投訴的事項之一,是他想聘請美國名牌大學猛人出任負責大學拓展的副校長,以及醫學院院長,故花257萬元找了一間美國獵頭公司去物色,主席對此做法甚有意見,認為很不妥。

王沛詩上周回覆傳媒就此事的詢問時說,港大是提供平等機會的僱主,請人視乎其是否合適,她從未直接指示校長,導致偏袒聘用世界任何地方學者的做法,如果請人時要求對方是特定國家的員工,港大是不會容忍的。這段回覆清楚顯示,校長與主席的想法南轅北轍,分歧極大,究竟這與今次投訴是否有關,明眼人不難判斷。

另一位商界朋友同我講,在兩個月前一次聚會碰見林鄭,當談到港大近況時,她說王沛詩做港大校委會主席,是她委任的,然後「唉」了一聲,是否因這任命導致港大高層矛盾迭起,而令她慨嘆?她就沒細說了。

如果今次風波是源於校長和主席不和,日後恐怕還會招來招往,明槍暗箭橫飛,但最受傷害的,是港大的校譽,學校將成為最大輸家。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張翔

往下看更多文章

財經高人:官員駁完「遺址論」要思危 香港已輸三瓣 金融不能輸

2023年12月01日 19:51 最後更新:20:29

兩個多月前,內地網上出現「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已變成遺址」的帖文,之後不斷發酵,譏嘲留言四圍傳,一些在外地的港人KOL趁機踩多幾腳,鬧得沸沸揚揚。我前文提到,一位財經高人指港府官員對這事不夠重視,回應欠力水,今日就見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網誌厲言反駁「遺址論」,並列舉數據說明香港金融中心仍然穩固,顯示官員從善如流。財經高人看後同我講,雖然香港金融優勢未減,但官員須居安思危,優化制度,不能讓金融倒退。

「遺址論」流傳多時,港府官員未見動靜,駐京辦主任早前回應立法會議員詢問時,說會留意和跟進,但做過什麼沒有公布,到今日,許正宇終於在網誌高調回應,說從現實數據客觀地看,香港金融市場具備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的特點,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顯出火氣。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網誌有力反駁內地網上的「遺址論」,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固,這論調完全站不住腳。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網誌有力反駁內地網上的「遺址論」,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固,這論調完全站不住腳。

他又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座高樓或一塊石碑,施加壓力即使之倒下,雖然外圍環境帶來種種挑戰,金融市場根基仍穩,韌力十足。意思是,不會因為一時逆境,就會戛然衰敗,成為供人憑弔的頹垣敗瓦。這段話顯然也是針對「遺址論」而講,頗有還擊意味。

財經高人說,內地確有些人唔like香港,故出現「遺址論」之類講法,而在外地港人KOL又借勢唱衰,以致越傳越廣,許正宇今次列舉數據,以「講道理」態度加以反駁,實有必要。不過,官員反駁完之後,也要居安思危,思考如何優化制度,激活市場,才可避免金融市場走向衰落。

富衛保險集團主席馬時亨對此說法甚有同感,他看過許正宇的網誌後同我講,香港金融中心有5條支柱撐住,地位仍然鞏固,不過制度上還存有問題,例如上市程序關卡太多,要加以簡化,才可增加IPO。

他又說,20幾年前,香港在文化和物流方面,都在亞洲居領先地位,而科技發展也有不少構想,但一直講多過做,到現時,這3個領域都輸咗,文化遠不及韓國,物流業中的海運排名跌到第10,而科技大大落後於深圳。目前只有金融業仍居世界前列,所以金融呢瓣絕對唔可以輸。

他把6年前一篇「回歸20周年」專訪傳給我看,當時他已發出警號,指香港科技、物流及文化都已被超越,剩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與別國匹敵,然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未來10年,香港在金融呢方面一定要加把勁,維持都唔得,會畀人爬過」。

馬時亨在6年前的「回歸20年」專訪中已指出,香港在科技、物流、文化3瓣已被超越,失去領先地位,「金融中心絕不能輸!」

馬時亨在6年前的「回歸20年」專訪中已指出,香港在科技、物流、文化3瓣已被超越,失去領先地位,「金融中心絕不能輸!」

到今日,他說這警號仍然適用,其他3瓣就要追落後,雖然好似跑馬拉松咁,唔容易追,但仍要努力向前跑。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