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賴清德勝選,俄烏戰爭會不會複刻到台海?(上)

博客文章

賴清德勝選,俄烏戰爭會不會複刻到台海?(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賴清德勝選,俄烏戰爭會不會複刻到台海?(上)

2024年04月12日 11:20 最後更新:11:35

作者:趙歡笑,智庫研究總監。

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已經出爐,「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勝選,民進黨將繼續執政,陰雲未來四年仍將籠罩在台海上空。

民進黨和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以往通過切香腸的方式推動漸進式「台獨」,「綠化」和「去中國化」效果明顯。

未來四年是否會做出孤注一擲的行為,值得關注。

更值得密切留意的是,「台獨」勢力幕後的美國未來四年究竟會如何使用台灣這個「棋子」,以達成其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

很多人都擔心美國會不會把俄烏戰爭複刻到台灣,通過代理人戰爭削弱甚至中斷中國的復興進程。這種擔心並不多餘。

畢竟,對美國來說,俄烏這場代理人戰爭實在是太划算了。

一本萬利的買賣

在長達二十年的阿富汗戰爭中,美軍赤膊上陣,耗費2萬億美元,陣亡2300餘人,付出了巨的代價後,最終灰溜溜撤軍了。

而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拜登政府未公開向烏克蘭派出一兵一卒,只是提供了1000多億美元援助,就達到了多重戰略目標,困住了俄羅斯,削弱了歐盟,拉攏了印度,鞏固了盟友,也讓中國陷入兩難境地。

怎麼看,這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豐富的代理人戰爭經驗

美國以戰爭立國,歷史上鮮有不打仗的年份,打代理人戰爭也是熟門熟路。此次俄烏戰爭是冷戰結束後首個以主要大國為戰爭對手的代理人戰爭,就是說,俄羅斯必須親自下場,而美國只需支持烏克蘭作戰,自己並不需要與俄在戰場上直接交鋒。

美國通過此次代理人戰爭至少收穫了以下好處:

一是戰略上既能夠使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深陷戰爭泥潭,暴露了俄外強中乾的底色,又有效避免了美、俄這兩個核大國因「熱戰」而必然導致的巨大災難。

二是政治上綁架了幾乎所有盟友,原本躍躍欲試尋求戰略自主的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被迫歸隊,只有匈牙利、土耳其還敢偶爾發出不同聲音。

三是外交上鞏固了盟邦,借機逼迫全球各國選邊站隊,最大限度地孤立了俄羅斯,連瑞典和芬蘭這兩個具有百年中立歷史的國家也都拋棄中立地位轉而加入北約。

四是軍事上通過參與烏克蘭戰爭指揮、所謂「雇傭兵」參與作戰行動、各種武器裝備實戰運用,積累了與大國進行中等烈度戰爭的經驗。

同時借機進一步將軍力部署至俄羅斯周邊國家,使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大幅壓縮,莫斯科已直接暴露於北約炮火射程內。

五是完整演練了除美國直接下場廝殺以外,包括經貿戰、能源戰、金融戰、網路戰等在內的全方位立體戰。

如何爭奪和控制輿論,如何全面制裁實行堅壁清野,如何切斷或阻撓對手的航路、財路、糧路、油路、網路,如何動員美國科技公司支持烏方軍事行動,都在實施和運用中探索了做法、積累了經驗。

戰爭的爆發還迫使全球資本特別是歐洲資本流向美國,緩解了美債危機,能源價格飆漲又迫使歐洲工業不斷外遷,有的直接遷至美國。

不止衝動,還有實際行動

看看,花一千多億美元,賣一些武器彈藥,死幾十萬烏克蘭人,這麼點代價,就能獲得那麼多巨大的好處。

你猜,美國有沒有將這個經驗複刻到台海的衝動?

當然有。不光有衝動,還有行動。

(美國有哪些行動,又達成了怎樣的效果,我們下回分解。)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中全會決定提到了發揮香港作用

2024年07月22日 14:00 最後更新:14:20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自從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向世界宣告,中國實行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從此拉開了中國持續經濟發展的大幕,也形成了歷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改革開放政策,制定下個階段改革的議題和任務的重要會議。

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中國是否堅持對外開放、繼續深化改革,無疑是國際商界和媒體的重要關注點,連美商都要組團到訪北京瞭解三中大政,香港自然不甘人後。

上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

強調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最令我們鼓舞的是,《決定》特別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開放」是一以貫之的關鍵詞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一直是中國經濟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義之一。

當前,中國的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居全球第一,吸收外資全球佔比從2013年的8.2%提升到2023年的11.4%,對外投資穩居全球前三。

此外還全面實施了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頒布了《外商投資法》,先後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一整套政策措施構建起了一個開放型的經濟新體制。

過去幾年間,中國簽署並實施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系列的區域間協定在中國周邊形成了一個自由暢通的國際貿易環境。

黨的二十大在系統總結上述成就時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堅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在上述會議精神的基礎上,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

此外,19號的發佈會上還透露,全會形成的《決定》提出要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

未來五年,逆全球化浪潮、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將是中國面臨的主要外部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會對外宣示了中國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的決心和信心。以實際行動再次表明,中國的發展始終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世界。

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既包含了要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強調一枝獨秀不是春,中國願意攜手世界共同發展。

國家對外開放的每一個歷史節點上都有香港的參與

過去四十多年間,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選擇了漸進式對外開放道路。

一是從地域上看,經歷了設立經濟特區作為試點,到實行沿海地區開放,最後在全國範圍內開放要素市場三個時期。

二是從要素類型看,經歷了開放商品貨物貿易,到開放服務貿易,到開放直接投資,吸引外資流入並鼓勵企業走出去,最後有序開放資本市場四個階段。

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的境外投資來源地。

回歸前,一代又一代香港實業家是積極回到內地投資建廠的先驅者,先到粵閩沿海而後到內陸地區。

回歸以後,香港成熟開放的股票市場成為了內地企業境外集資的重要平臺,多樣優質的專業服務業成為了外資進入內地市場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合作夥伴。

國家對外開放的戰略安排是根據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逐步減少要素跨境流動約束。

面向未來,國家需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配置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在這個過程中,香港還可以繼續發揮橋樑作用,助力國家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在經濟方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開放自由的市場環境、匯聚各方資訊的國內外網絡、被全球認可的監管標準、優越的高校科研環境,以及大批金融、法律、檢測等專業服務業人才。

香港有機會發揮自身和國際公信力優勢,吸引國際創新科技資源,協助國家在人工智慧、智慧能源等具體領域實現新的突破。

在文化方面,香港擁有聯繫海外僑胞的基礎和傳統,而生活在海外的6000多萬海外僑胞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力軍。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奮鬥。

香港可以發揮好自身聯繫人的角色,搭建更多「以僑為橋」的經貿網絡,整合僑商資源,務實推動中國與包括俄羅斯、東盟在內廣大「全球南方」國家的民間外交和文化交流,講好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永遠擁抱世界的時代故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