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交」各路菁英,「會」集天下臻寶——廣交會的香港機遇

博客文章

「廣交」各路菁英,「會」集天下臻寶——廣交會的香港機遇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廣交」各路菁英,「會」集天下臻寶——廣交會的香港機遇

2024年04月15日 11:20 最後更新:11:56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國家高度關注疫後外貿的恢復發展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上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這一論述是基於疫情對世界和中國經濟的影響持續蔓延。

2023年,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動能不足,由此帶來的外需持續疲弱成為影響外貿走勢的主因。

中國CPI、PPI、GDP平減指數亦處於低位。去年一年,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11.4%,這也說明去年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值。

同時,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2.5%,但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負值。

對此中央果斷出手,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一攬子宏觀經濟刺激政策。

一是在財政和貨幣政策方面。

2024年赤字規模預計為人民幣4.06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新增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為1萬億元,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為10.2萬億元。

二是在需求側。

提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部門負責人初步估算,設備更新將創造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

三是在外貿相關領域的政策方面。

除了進一步方便境外人士來華,還明確提出拓展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間品貿易,順應國際貿易發展潮流,進一步與貿易伙伴拉緊合作紐帶,滿足其發展制造業的現實需求,實現優勢互補。

中國外貿進入廣交會時間

在此背景下,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將於4月15日至5月5日在廣東廣州舉辦。

作為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展品最多、成效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展會,廣交會每年分春、秋兩屆在廣州舉辦。

自1957年創辦以來,境外採購商人數從首屆的1223人開始一路攀升,在1971年秋交會突破1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廣交會更是進入快速發展期,吸引了全球採購商紛至沓來。

上年的秋交會(第134屆),到會採購商人數已近20萬,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截至上年,廣交會累計到會和線上觀展境外採購商超1000萬人,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貿易往來。

隨著今年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措施的落實,一方面,簽證政策優化完善,國際航班加快恢復。

目前境外採購商預註冊量、第135屆廣交會邀請函申請量、廣州市酒店預訂量等較上屆均明顯增長,這表明境外採購商參會意願增強,境外採購商參會人數有望實現新的增長。

據初步統計,已有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預註冊,排名居前列的國家包括:印度、美國、尼日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德國、韓國、澳大利亞、巴西、沙特阿拉伯等。

從國別地區看,美國增長13.9%,經合組織國家增長5.9%,中東國家增長61.6%,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增長69.5%,RCEP國家增長13.8%。

攜程數據顯示,廣交會期間廣州平均酒店搜索熱度對比2023年同期增長33.24%,環比上周增長62.04%。會展輻射酒店的預訂熱度比2023年同期增長95%,環比上周增長358%。

港資企業也可以把握好廣交會機遇

這樣大型的國際貿易展覽會,對於香港業界來說,也是一次絕佳的好機會。

相比於海外參展高昂的展會成本,差旅費用和時差,以及受地理位置限制增加的客戶拜訪時間成本,廣交會的成本相對來說不算高,而且如果客戶來到大灣區,港資企業作為半個東道主,可以邀請客人去到企業在香港的公司和在內地的工廠考察,推進合作細節的敲定等工作。

從優質服務來看,中國內地製造業出口整體服務化程度和水平偏低,製造業出口增加值中服務增加值佔比在三成左右,落後於歐洲發達國家。

服務貿易出口技術結構、服務貿易出口等方面,為港資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貿易相關服務業的進入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香港進出口業界要把握住這一窗口期,依託自身優勢發展供應鏈管理、品牌塑造推廣等高端服務,加快自身的轉型升級。

總的來說,港資進出口企業和製造業企業完全可以也理應通過廣交會的平台,培養客戶關係,推動交易完成,進一步增強以人才、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大灣區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中全會決定提到了發揮香港作用

2024年07月22日 14:00 最後更新:14:20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自從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向世界宣告,中國實行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從此拉開了中國持續經濟發展的大幕,也形成了歷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改革開放政策,制定下個階段改革的議題和任務的重要會議。

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中國是否堅持對外開放、繼續深化改革,無疑是國際商界和媒體的重要關注點,連美商都要組團到訪北京瞭解三中大政,香港自然不甘人後。

上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

強調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最令我們鼓舞的是,《決定》特別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開放」是一以貫之的關鍵詞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一直是中國經濟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義之一。

當前,中國的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居全球第一,吸收外資全球佔比從2013年的8.2%提升到2023年的11.4%,對外投資穩居全球前三。

此外還全面實施了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頒布了《外商投資法》,先後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一整套政策措施構建起了一個開放型的經濟新體制。

過去幾年間,中國簽署並實施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系列的區域間協定在中國周邊形成了一個自由暢通的國際貿易環境。

黨的二十大在系統總結上述成就時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堅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在上述會議精神的基礎上,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

此外,19號的發佈會上還透露,全會形成的《決定》提出要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

未來五年,逆全球化浪潮、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將是中國面臨的主要外部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會對外宣示了中國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的決心和信心。以實際行動再次表明,中國的發展始終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世界。

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既包含了要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強調一枝獨秀不是春,中國願意攜手世界共同發展。

國家對外開放的每一個歷史節點上都有香港的參與

過去四十多年間,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選擇了漸進式對外開放道路。

一是從地域上看,經歷了設立經濟特區作為試點,到實行沿海地區開放,最後在全國範圍內開放要素市場三個時期。

二是從要素類型看,經歷了開放商品貨物貿易,到開放服務貿易,到開放直接投資,吸引外資流入並鼓勵企業走出去,最後有序開放資本市場四個階段。

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的境外投資來源地。

回歸前,一代又一代香港實業家是積極回到內地投資建廠的先驅者,先到粵閩沿海而後到內陸地區。

回歸以後,香港成熟開放的股票市場成為了內地企業境外集資的重要平臺,多樣優質的專業服務業成為了外資進入內地市場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合作夥伴。

國家對外開放的戰略安排是根據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逐步減少要素跨境流動約束。

面向未來,國家需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配置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在這個過程中,香港還可以繼續發揮橋樑作用,助力國家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在經濟方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開放自由的市場環境、匯聚各方資訊的國內外網絡、被全球認可的監管標準、優越的高校科研環境,以及大批金融、法律、檢測等專業服務業人才。

香港有機會發揮自身和國際公信力優勢,吸引國際創新科技資源,協助國家在人工智慧、智慧能源等具體領域實現新的突破。

在文化方面,香港擁有聯繫海外僑胞的基礎和傳統,而生活在海外的6000多萬海外僑胞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力軍。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奮鬥。

香港可以發揮好自身聯繫人的角色,搭建更多「以僑為橋」的經貿網絡,整合僑商資源,務實推動中國與包括俄羅斯、東盟在內廣大「全球南方」國家的民間外交和文化交流,講好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永遠擁抱世界的時代故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