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旻憓等香港健兒勇創佳績,掀起一股旋風,不論港內外市民,大多放下政見分歧,為他們振臂歡呼,這份強烈認同感,起了凝聚民心的巨大作用。然而這個正面現象,卻令「黃營」人馬心慌意亂,因為這幾年來,他們只能靠着條教式的「黃膠」立場,苦苦支撐局面,如今「港隊旋風」正把其思想支柱吹得搖搖欲墜。為了力挽危局,他們急急出明槍暗箭,拿出江旻憓的碩士論文大造文章,以打擊她的英雄形象,避免「黃圈」群眾基礎因而進一步崩散。
江旻憓奧運奪金牽動港內外市民的心,為她加油打氣超越政見分歧。「黃營」人馬害怕凝聚群眾的支柱動搖,故急急拿出她的碩士論文來大肆攻擊,但難阻大勢所趨。
面對這危機,通緝犯羅冠聰也在內部群體壓力下急轉軚,為日前「祝賀江旻憓」認錯,並隨即劃清界綫,但即使如此,也難以抗衡劍后牽動人心的強大拉力。
我前文寫過,不少移英港人今次都熱捧江旻憓等奧運球隊,不理「藍黃」,齊齊加油打氣,他們如此亢奮,也是為了填補在異鄉無可認同的空虛感,而港內無分黃藍的情況也是一樣。「黃營」人馬當然也見到這「危機」,其應對策略是找出大堆「江旻憓是藍的」的證據,這還不夠,更把她「抹紅」,扣上大帽子,然後發動文字批鬥。
攻擊需要有具體目標,那就是江旻憓於2012年6月向人民大學遞交的碩士論文,題目是「透過『佔中事件』反思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完善路徑」,文中指「佔中」等連串政治活動,導致「一國兩制」踐行失衡,只有嚴守法治,才可為香港民主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又說「中央舉措令香港政治生態恢復平衡,有利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本是有理有據的論述,但論文指出「佔中」的深遠影響,以及對法治的遺害,猶如重劍一擊,正正刺中了「黃營」人馬的神經,因為「佔中」是他們神聖不可侵犯的神壇。
他們見到這篇論文如此「大逆不道」,自然如獲至寶,因為終於可向動搖的群眾,講出一個「憎她」的理由。政圈朋友說,有黃媒特別指出,很多原先對江旻憓無反感的黃絲,看到她如何在論文中否定和抨擊「佔中運動」,就開始質疑她的為人,甚至她的天真「人設」也開始崩塌。
朋友也見到一些「黃營」KOL誇大其詞,說「估唔到佢紅到黑」,令「全城震驚」;又有人基於此提出一個疑問:是否應再為幫忙「說好香港故事」的香港運動員加油打氣?意思是,要與這些運動員劃清界綫,不再被他/她們帶動情緒。
更離譜的是,一些「黃營」人馬故意混淆視聽,將江旻憓今日(8月4日)宣布結束全職運動員生涯一事,與其碩士論文內容被公開,混為一談,誤導市民以為兩者有因果關係,藉此製造錯覺,出招十分陰毒。
政圈朋友指,他們還突出「黃營」內有人最初一時懵咗,喝錯釆、拍錯手,如今看到「真相」後,已知衰,急急調轉槍頭,指向江旻憓。那人就是現居英國的通緝犯羅冠聰,當日江旻奪金時,他帖文說「好犀利呀!恭喜晒Vivian」,但今日卻急改囗風,說自己當時做錯了判斷,向她道賀,現在需向公眾道歉,亦抱歉令到一批朋友失望。
由他帖文最後一句可見,他必然受到圈內一定壓力,不得不向「手足」認錯,並重新劃清敵我界綫,避免陣營被「劍后旋風」進一步吹散。
羅冠聰最初大讚江旻憓,並給予祝賀,但在「手足」壓力下,今日急認錯轉軚,與劍后劃清界綫。他們陣腳大亂,可見一斑。
我與政圈朋友談起這事,都有一個同感:經過幾年爭拗,不少港人已逐漸失去「顏色感」,由深黃到淡黃,再到「無黃」,對政見對立已感到疲累,看江旻憓等只看成績表現,不願多想其「顏色」了。今次「深黃友」對江旻憓爭論反應過度,正反映他們對這趨勢強烈不安,急急想挽危局。
不過世事變化都有規律,當大勢漸去時,他們要拉,也未必拉得住!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小說《圍城》有一名句:「城裏的人想走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用來形容英國富人和中產紛紛「出走」,港人卻儍更更湧進去,實在十分貼切。法律界朋友傳來幾篇英媒報道,指今年將有大批百萬富翁(美元計)和中產專才離英,移居他國追求更佳回報和生活,人數達破紀錄高位,他們「出走」原因各異,但有一共通點,就是英國不宜居。打算移英的港人,應對此認真諗諗。
英國出現富人及中產專才「出走」潮,今年富人移居他國的人數將比去年倍增,創歷年紀錄,勢必削弱在英投資;此外,中產專才也紛紛外流,令人才荒更嚴峻。
英媒引述財管顧問公司Henley&Partner的最新報告指,全球富人移居他國的人數,有上升趨勢,其中英國的富人(流動資產達百萬美元以上)「出走」更增至空前新高,預計今年會有9500人流走,比去年的4200人,大增了一倍多。
據這報告,他們移居的目的地,首選是中東阿聯酋,貪其「零」稅收,又是歐亞「財路」樞紐,大把投資搵銀路數,加上不乏奢華生活享受,自然成為富人樂園。其次是新加坡,原因是財管基建好,又安全,英語亦通行,很合英國富人心水。再次是澳洲和加拿大。
相比之下,英國情況就越來越惡劣,政府重手打人荷包,嚇怕不少有錢人,特別是工黨勝出大選,政綱講明將增加85億鎊(約850億港元)稅收,但不會向打工仔伸手,即是只會集中向富人、大公司和高收入人士「開刀」,例如會提高投資增值稅,若賣樓獲利,要同政府對分。富人不想被政府「搶身家」,最佳逃避方法,是急急連人帶錢外移。
工黨政府上台,將增加稅收85億鎊,首相施紀賢擺明會向富人和高收入人士開刀,勢令人才和錢財外流加劇。
「出走」的不單是富翁,中產專才也紛紛「擇木而棲」,外流其他國家尋找更好機會。英國《電訊報》一篇專稿的作者指,她不少中產朋友正陸續移民,他們多數是30至40多歲的已婚專業人士,學歴和專業資歷都高,其中有人對她說,「出走」的原因,是「在英國冇乜嘢好做」,而按揭和子女教育負擔卻「太過吃力」。
作者的兩個「出走」朋友,一個剛在杜拜落腳,一個去了新加坡。與英國富人的首選目的地頗為相近。
法律界朋友翻閱資料,英國人才流失最嚴重的行業,都是高端人才集中地,人手短缺也最嚴重,包括醫療、科研和金融等。他們選擇一走了之,主因是通脹高、薪酬相對偏低、稅重,同時因經濟欠缺投資,行業如一池死水,事業發展前景越來越有限。有傳媒評論員說,這些人走了,很可能一去不復返,以後將長期移居他國。
朋友指,英國最新移民數字顯示淨流入大增,但如細看誰入誰出,可見到「入」的多數是低技術移民,「出」的則是專才和富人,這樣「換血」,對英國未來發展,十分大鑊。
我與法律界朋友不約而同說,英國富人與專才「用腳」投票,評定英國並非宜居之地,但一些港人卻仍儍更更,反其道而行,不理是好是壞,去了再算。究竟他們有冇計清楚條數?這是否理智選擇?實在令人懷疑。
英國這股「出走」熱潮,對香港的吸金吸人策略也甚有啟示。與阿聯酋、新加坡和澳洲等相比,香港的「磁吸力」絕對不弱,如何可在這大趨勢中分得一杯羹,甚至超越對手?是政府要好好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