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文講述3段往事,揭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如何在港推動亂港陰謀,當中涉及李柱銘、李卓人和黎智英,而這只是冰山一角。政圈朋友再翻查各方資料,可見到NED屬下兩大「政治搞手」--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DI)和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IRI),長期在幕後攏絡大專界、泛民政黨和激進學生,早在2014年「佔中」前已積極活動,前者更與戴耀廷等暗中聯手,推動爭取「真普選」運動,秘密發功布下「變天」棋局,直至「黑暴」之後,才全盤落索。
戴耀廷於2012年任港大「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時,已獲NDI資助搞「港人講普選」,是「佔中」的前奏。
10年前爆發的「佔中」,並非偶然發生,更不是戴耀廷「忽發奇想」,其實在醞釀階段,NDI早已介入,與戴耀廷和一些泛民成員搭上,鋪排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行動」。
NDI早在回歸後,已以學術之名滲入大專界,主要採取銀彈政策,出錢資助一些與「民主政制」和「政黨發展」有關的培訓研討項目,特別是針對大專學生及「傾向民主」的學者。在2011年至12年期間,NDI與時任港大法律學院「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耀廷過從甚密,開始謀劃把「爭普選」運動擴大至全社會。
當年NDI獲得上級撥款,投入有關項目,遂資助「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推出「港人講普選」網上平台,讓公眾自行設計普選方案,表面上是「學術研究」,其實藉此向市民灌輸「真普選」意念,為日後的「大行動」播下種子。其後一年,戴耀廷數度與NDI高層會面,商討如何提供更多協助。
此外,據其後洩漏的電郵,NDI與時任「民主動力」召集人的鄭宇碩也交往甚密,並向有關組織提供金援,用於立法會選舉活動,包括資助港大進行民意調查等。
由「佔中」到反修例動亂,NDI與戴耀廷和泛民的連繫從未斷過。2019年6月爆發騷亂後,香港瀕臨「顏色革命」邊緣,在亂到七彩的11月,NDI的總裁米德偉及亞洲區主管南安德忽然現身香港,與泛民人士如陳方安生等會面,並在「外國記者會」(FCC)演講,大讚抗爭派成功攻佔區議會,並承認NDI「一直與香港的公民團體合作,指導它們更有效地與公眾溝通」,等於公開它幕後扮演的角色。
美國「第二中情局」屬下的兩個分支機構之一NDI,其總裁米德偉(左)於「黑暴」期間現身香港。NDI在「佔中」前已與戴耀廷密謀推動爭取「真普選」運動。
兩人其後還秘密會晤美國駐港總領事史墨客,他們在當時爆炸性形勢下見面,必然與香港動亂的發展有關。不過到了2020年6月底《香港國安法》實施,這隻黑手終於速速縮回,NDI布下的棋子,包括戴耀廷,也全盤落索。
至於NED屬下的另一「政治搞手」IRI,則以培養反政府的學生和學者力量為主。據資料披露,IRI於2019年11月組織香港一批激進學生赴德國柏林,出席「國際青年會議」,與會的其他國家代表都來自美國扶植的青年學生組織。香港代表包括城大的邵嵐,以及港大候選學生會領袖葉芷琳等。前者是反修例行動積極參與者,後者則擺明推動香港獨立,把中央政府視為「最大敵人」。
多年以來IRI都以培養「青年政治領袖」為名,向激進學生和大專界灌輸「親美反中」的意識,而其副主席史勒曼與「鷹派」政客惠頓是右翼智庫「外交政策倡議」的核心成員,後者於2019年8月也曾親身來港會晤黎智英、陳日君、李柱銘等,密謀最後一擊。
美國政府這兩個「政治搞手」,由90年代的蘇聯前共和國和東歐國家,打到嚟香港,暗布「變天」之局,若非一場暴動令其陰謀曝光,它們必將把香港推入「顏色革命」深淵,萬劫不復。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小說《圍城》有一名句:「城裏的人想走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用來形容英國富人和中產紛紛「出走」,港人卻儍更更湧進去,實在十分貼切。法律界朋友傳來幾篇英媒報道,指今年將有大批百萬富翁(美元計)和中產專才離英,移居他國追求更佳回報和生活,人數達破紀錄高位,他們「出走」原因各異,但有一共通點,就是英國不宜居。打算移英的港人,應對此認真諗諗。
英國出現富人及中產專才「出走」潮,今年富人移居他國的人數將比去年倍增,創歷年紀錄,勢必削弱在英投資;此外,中產專才也紛紛外流,令人才荒更嚴峻。
英媒引述財管顧問公司Henley&Partner的最新報告指,全球富人移居他國的人數,有上升趨勢,其中英國的富人(流動資產達百萬美元以上)「出走」更增至空前新高,預計今年會有9500人流走,比去年的4200人,大增了一倍多。
據這報告,他們移居的目的地,首選是中東阿聯酋,貪其「零」稅收,又是歐亞「財路」樞紐,大把投資搵銀路數,加上不乏奢華生活享受,自然成為富人樂園。其次是新加坡,原因是財管基建好,又安全,英語亦通行,很合英國富人心水。再次是澳洲和加拿大。
相比之下,英國情況就越來越惡劣,政府重手打人荷包,嚇怕不少有錢人,特別是工黨勝出大選,政綱講明將增加85億鎊(約850億港元)稅收,但不會向打工仔伸手,即是只會集中向富人、大公司和高收入人士「開刀」,例如會提高投資增值稅,若賣樓獲利,要同政府對分。富人不想被政府「搶身家」,最佳逃避方法,是急急連人帶錢外移。
工黨政府上台,將增加稅收85億鎊,首相施紀賢擺明會向富人和高收入人士開刀,勢令人才和錢財外流加劇。
「出走」的不單是富翁,中產專才也紛紛「擇木而棲」,外流其他國家尋找更好機會。英國《電訊報》一篇專稿的作者指,她不少中產朋友正陸續移民,他們多數是30至40多歲的已婚專業人士,學歴和專業資歷都高,其中有人對她說,「出走」的原因,是「在英國冇乜嘢好做」,而按揭和子女教育負擔卻「太過吃力」。
作者的兩個「出走」朋友,一個剛在杜拜落腳,一個去了新加坡。與英國富人的首選目的地頗為相近。
法律界朋友翻閱資料,英國人才流失最嚴重的行業,都是高端人才集中地,人手短缺也最嚴重,包括醫療、科研和金融等。他們選擇一走了之,主因是通脹高、薪酬相對偏低、稅重,同時因經濟欠缺投資,行業如一池死水,事業發展前景越來越有限。有傳媒評論員說,這些人走了,很可能一去不復返,以後將長期移居他國。
朋友指,英國最新移民數字顯示淨流入大增,但如細看誰入誰出,可見到「入」的多數是低技術移民,「出」的則是專才和富人,這樣「換血」,對英國未來發展,十分大鑊。
我與法律界朋友不約而同說,英國富人與專才「用腳」投票,評定英國並非宜居之地,但一些港人卻仍儍更更,反其道而行,不理是好是壞,去了再算。究竟他們有冇計清楚條數?這是否理智選擇?實在令人懷疑。
英國這股「出走」熱潮,對香港的吸金吸人策略也甚有啟示。與阿聯酋、新加坡和澳洲等相比,香港的「磁吸力」絕對不弱,如何可在這大趨勢中分得一杯羹,甚至超越對手?是政府要好好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