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實踐獎勵計劃 中國香港獲一金兩銀成績

社會事

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實踐獎勵計劃 中國香港獲一金兩銀成績
社會事

社會事

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實踐獎勵計劃 中國香港獲一金兩銀成績

2024年08月14日 18:17 最後更新:20:09

第六屆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實踐獎勵計劃,中國香港在10個獎項中取得一金兩銀的成績,頒獎典禮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機電工程署署長潘國英出席。

生產力局圖片

生產力局圖片

本屆獎勵計劃設有10個獎項,共有62個來自13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的項目參加評選。中國香港今次計劃取得1金2銀的成績,是繼2022年獲獎後再創佳績。潘國英出席頒獎典禮領獎,並表示:「在兩個類別中獲得的這三個獎項不僅肯定了中國香港在智慧社區建設方面的努力,也提醒我們要繼續努力不懈,推動發展創新科技,以實現碳中和目標。」

生產力局圖片

生產力局圖片

中國香港的三個獲獎項目,分別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電網鷹眼:聯邦學習框架下基於少樣本學習的電網設備小弱缺陷無人機巡檢與識別」在「智慧電網」類別獲金獎;機電署的「機電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動建築物設施管理的數碼轉型」在「智慧建築」類別獲銀獎;以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適用於智能電網集成的綠色能源及退役電池解決方案」在「智慧電網」類別獲銀獎。

機電工程署署長潘國英(第一排右四)出席領獎,並與一眾嘉賓、各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得獎者和中國香港代表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機電工程署署長潘國英(第一排右四)出席領獎,並與一眾嘉賓、各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得獎者和中國香港代表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政府表示,亞太經合組織能源工作組在2010年發起能源智慧社區倡議,並自2013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實踐獎勵計劃,表揚亞太經合組織地區結合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益技術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傑出社區項目。獎勵計劃涵蓋「智慧交通」、「智慧建築」、「智慧電網」、「智慧工作與消費者」,和「低碳示範城鎮」五大類別,每個類別分別評選出金獎和銀獎。2022年,機電署與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聯合項目榮獲「智慧工作與消費者」類別的金獎。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生產力局「智瞻2025」論壇 聚焦經濟新路向引領香港可持續發展

2025年01月15日 21:07 最後更新:21:24

生產力局的年度旗艦盛事「智瞻 2025」論壇15日在生產力大樓舉行,以「新質生產力:引領香港經濟未來」為主題,邀請到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發表主題演講,並匯聚逾 400 位來自科技、金融、製造業等領域的業界代表出席。同場亦舉辦「智瞻領袖論壇」,深入探討香港如何把握新質生產力創新機遇,引領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

生產力局的年度旗艦盛事「智瞻2025」論壇,以「新質生產力:引領香港經濟未來」為主題,並匯聚逾 400 位來自科技、金融、製造業等領域的業界代表出席。

生產力局的年度旗艦盛事「智瞻2025」論壇,以「新質生產力:引領香港經濟未來」為主題,並匯聚逾 400 位來自科技、金融、製造業等領域的業界代表出席。

踏入2025年,全球經濟格局重塑,創新科技正重新定義產業發展。行政長官李家超亦表示將繼續發揮「改革求變,守正創新」精神,提升香港特區內聯外通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此為契機,香港迎來了以創新科技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未來經濟的關鍵攻堅期。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表示,新質生產力是引領香港經濟未來的關鍵,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發揮香港的基礎研發能力和國際化優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孕育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生產力局將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針,推出「新質生產力服務平台」等措施,協助業界特別是中小企把握新機遇,提升競爭力,配合國家高質量發展。

多位主禮嘉賓、嘉賓講者、支持機構、及生產力局管理層和理事會成員攜手為「智瞻 2025」論壇揭開序幕。

多位主禮嘉賓、嘉賓講者、支持機構、及生產力局管理層和理事會成員攜手為「智瞻 2025」論壇揭開序幕。

陳祖恒續指,「智瞻 2025」邀請了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作主題演講,從「新結構經濟學」角度分析香港的產業優勢和發展機遇,探討香港如何在新形勢下提升「新質生產力」。此外,論壇亦邀請了多位業界領袖,共同探討香港如何利用創新科技,在新型工業化、中小企出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發揮獨特優勢。生產力局期望透過是次論壇,協助業界把握創新先機,攜手建設更美好的香港。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致辭時表示,生產力局將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針,推出「新質生產力服務平台」等措施,協助業界特別是中小企把握新機遇,提升競爭力,配合國家高質量發展。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致辭時表示,生產力局將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針,推出「新質生產力服務平台」等措施,協助業界特別是中小企把握新機遇,提升競爭力,配合國家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深入分析了香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獨特優勢。作為首位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發展中國家學者,林毅夫指出,新質生產力源於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其核心是「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需要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以及培育量子計算機、可控核聚變等未來產業,也需要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手段來提升傳統產業。

林毅夫進一步指出,香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應採取「先立後破,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這一策略的實施有賴於香港的獨特優勢,包括世界級的教育資源和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與內地龐大製造業生態系統的緊密聯繫,這些都使其在科研成果轉化和傳統產業升級方面獨具優勢。同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完善的創科生態系統,並扮演著連接中外市場的橋樑角色,這將助力香港在智能製造、綠色金融等領域取得突破,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把握機遇。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在「智瞻主題演講」中,以「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分析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獨特優勢。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在「智瞻主題演講」中,以「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分析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獨特優勢。

智瞻領袖論壇聚焦創新發展

下半場的「智瞻領袖論壇」由資深傳媒人黃永博士主持,圍繞「新質生產力如何引領香港經濟步上新台階」展開討論。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黃家和教授指出,為提升香港工商界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視,廠商會一直鼓勵中小企積極把握科技及數碼轉型機遇,主動「求變、應變、改變」,並實踐ESG 理念,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優勢,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周治平在論壇上分享了工總與生產力局合作推動環保科技創新項目的成功經驗,並表示工總將繼續致力聯繫業界,透過交流活動和政策倡議,助力香港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和綠色經濟機遇,引領業界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銀行(香港)可持續發展策略總監、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兼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瞿亢博士表示,綠色金融是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全球綠色投資需求旺盛,香港應把握東盟及「一帶一路」的機遇,憑藉穩健的金融體系和領先的綠色債券市場,可望吸引大量綠色投資,從而培育新質生產力。

資深傳媒人黃永主持「智瞻領袖論壇」,與多位商界領袖共議香港如何把握新質生產力創新機遇,引領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

資深傳媒人黃永主持「智瞻領袖論壇」,與多位商界領袖共議香港如何把握新質生產力創新機遇,引領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

作為創新科技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動者,生產力局將繼續以先進技術賦能企業,把握新質生產力機遇。作為香港首間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確定的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籌建機構,生產力局將協助業界開發創新潛力,並創造、保護、管理和商品化其知識產權,強化香港作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地位。生產力局積極賦能中小企出海發展,提供全面支援,包括政府資助計劃諮詢、遙距工廠管理、自動化、ESG 諮詢、綠色方案、技術培訓等,協助企業拓展東盟及其他「一帶一路」市場。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