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今年以來,相關部門推出不少措施穩就業,尤其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政策。他指,就業總量有壓力,第3季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5.2%,比第2季高0.2個百分點,主要受7、8月大學生畢業季的季節性影響,但整體仍穩定。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 (微博影片截圖)
他指,就業結構矛盾較突出,青年就業壓力較大,失業率仍偏高,亦留意到製造業請人難。自十八大以來,人口結構出現變化,16至59歲勞動力人口減少,2013年至去年平均每年淨減少500至600萬人左右,去年淨減少約1000萬人。
盛來運指,就業結構矛盾較突出,青年就業壓力較大,失業率仍偏高。(新華社資料圖片)
盛來運提到,經濟持續增長,勞動力需求量仍在增加。服務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就業能力較強,在結構轉型過程的就業釋放能力增加。自2015年開始,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都超過一半,去年佔比約55%,今年第3季為54.4%,按年升0.4個百分點。
他說,未來要推進充分就業、推動就業高質量發展,既要發揮優勢,繼續推動經濟穩定發展,創造更多就業職位,亦要重視結構性問題,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南韓失業救濟金已超過法定最低薪資,不少人甘當「躺平族」,透過非正式員工的短期合約,待合約到期後,即可每月在家領取失業救濟金。
非正式員工人數大增
據外媒報導,南韓研究機構「Pi-TOUCH」公布一項調查報告,指出當失業救濟金提升時,非正式員工的人數也會跟著增加。2019年開始,南韓政府逐步增加失業救濟金的領取期限、金額,甚至超過法定最低薪資,到2024年為止,國內非正式員工的人數,增加了約24萬1千名。
觀看影片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失業救濟金的提高,求職者很容易出現道德風險,「自願離職的正職員工,無法領取失業救濟金,但簽訂短期合約的約聘人員,卻很容易申請。」
失業救濟金超過法定最低薪資
截至去年,失業救濟金每月領取的最低金額,為189萬韓元(約1萬港幣),若以每月工作209個小時計算,南韓最低月薪為184萬韓元(約9789元港幣),竟比失業救濟金還低。
Getty示意圖
失業救濟金的領取條件寬鬆
據南韓法律規定,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條件,是在失業前的18個月內,工作滿180天,若參考其他先進國家,德國規定失業前30個月內,要工作12個月以上,才能領取,瑞士則規定在失業前24個月內,必須工作12個月,才符合條件,相較之下,南韓失業救濟金的領取條件,確實寬鬆不少。
政府應調整支付金額及領取條件
研究指出,失業救濟金的領取條件寬鬆、金額過高,許多求職者利用非正式職員的短期合約,反覆就業、失業,就可以重複領取救濟金,建議政府應調整支付金額及領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