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移英港人難捱高學費 肥彭要求轉交本地生學費 高人:工黨政府睇錢份上不會接受

博客文章

移英港人難捱高學費  肥彭要求轉交本地生學費  高人:工黨政府睇錢份上不會接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移英港人難捱高學費 肥彭要求轉交本地生學費 高人:工黨政府睇錢份上不會接受

2024年10月18日 18:00 最後更新:18:11

10月17日,前港督彭定康及包括牛津大學前校長在內的6位英國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聯名致函英國教育大臣方佩芝 (Bridget Phillipson),呼籲為在英國居住滿三年的香港BNO簽證持有人提供本地生學費待遇。

現時,持BNO移英港人學生,只能以「國際生」身份付高昂學費。肥彭在聯署信中指,「羅素集團大學」(Russell Group)的國際生本科課程年均學費約為25,000英鎊,對於一個想讀醫的BNO持有人來說,即使克服了重重困難,考取了醫科學位,但仍面臨5年內每年支付高達50,000英鎊學費,且沒有學生貸款資助。

持BNO移英港人學生,只能以「國際生」身份支付高昂學費讀書。

持BNO移英港人學生,只能以「國際生」身份支付高昂學費讀書。

自2021年BNO簽證計畫推出以來,已有超過18萬BNO持有人及其家屬移英,當中不少是帶著孩子到英國讀書的家庭。2022年11月英國更允許18至27歲年輕人獨立於父母申請BNO計畫,但他們要在當地讀書,只能以國際生身份,支付難以負擔的高昂大學學費。

相反,在當地,現時來自烏克蘭或阿富汗的學生,都可享本地生學費待遇,歐盟學生在英國、歐洲經濟區或瑞士居住滿三年後,也可獲得本地生學費資格。

彭定康在信中指,根據歐盟定居計畫獲得「定居」或「預定居」身分的歐盟公民,只要符合通常的居住規定,即在課程開始前的三年內一直居於英國、直布羅陀、歐洲經濟區(EEA)或瑞士,通常就可獲得本地生學費待遇和學生貸款系統的資格,但BNO移英學生卻無此待遇。

彭定康去函英國教育大臣要求在英國居住滿三年的香港BNO簽證學生可享本地生學費待遇。

彭定康去函英國教育大臣要求在英國居住滿三年的香港BNO簽證學生可享本地生學費待遇。

彭定康還以數據提出「利誘」,指據英國政府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的年收入比未上大學的人高出10,000英鎊,相等於每名畢業生每年向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多繳納2,000英鎊,生產力水準就會提高0.2%至0.5%,故呼籲英國政府效仿蘇格蘭政府的做法,2023年因法庭裁定一名伊拉克裔女生Ola Jasim勝訴,指高等教育的居住要求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蘇格蘭政府遂於2023年引入了BNO持有人在蘇格蘭居住滿三年後可獲得本地生學費待遇的政策。

除彭定康外,其他聯名的校長包括:格林威治大學校長博滕勳爵(Lord Boateng)、伯恩茅斯大學創始校長考克斯男爵夫人(Baroness Cox)、杜倫大學校長凱倫·奧布萊恩(Karen O'Brien)教授、伯明翰大學校長亞當·蒂克爾(Adam Tickell)教授、埃塞克斯大學校長安東尼·福斯特(Anthony Forster)教授和萊斯特大學校長尼尚·卡納加拉賈(Nishan Canagarajah)教授。

聯署包括牛津大學前校長在內的6位英國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

聯署包括牛津大學前校長在內的6位英國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

英國教育部指,已收到相關聯署及會面請求,但尚未確認是否會安排會議。

高人話,工黨政府上任初期,英媒已曾揭露保守黨政府遺留下來的「財政黑洞」如何巨大。英國天空新聞台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英政府面臨的公共財政缺口比220億英鎊更多,單是今個財政年度就已達200億英鎊(約2,038億港元)。

英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10月30日便將公布首份財政預算案,她早已預告,加稅及迅速削減一些公共開支是在所難免,否則難改善英國惡劣的財政狀況。高人認為,一眾移英港人應有心理準備,工黨新政府要大量「填氹」的情況下,會否接受彭定康的呼籲讓BNO持有人享本地生學費待遇?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財赤龐大削創科投入? 孫東 : 創科投入只會愈來愈增加

2024年12月05日 17:58 最後更新:19:33

特區政府財赤達千億,有報道指在創科技及工業局知會本港5個研發中心,資助將在2028年終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天在《巴士的報》論壇上說,這說法不是太準確,香港在創新科技投入的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天在《巴士的報》論壇上說,香港在創新科技投入的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天在《巴士的報》論壇上說,香港在創新科技投入的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

今天有報章專欄指,創科局早前知會本港5個研發中心,即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以及汽車科技研發中心, 政府對它們的資助僅止於2028年,3年後5個中心都要自負營虧。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有研發中心內部人士感到「前路茫茫」。

孫東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創新,特區政府從去年開始已對香港的創科生態的布局做研究,包括就公營研發機構的定位,重點發展的方向、策略均作審視。他說,有些覺得要繼續堅持,如專注於科學的應用,以至最後產品的落地的研究,不僅不會調整,還會繼續加大支持的力度。

他說,有些就要檢視,視乎跟未來整個發展藍圖,大方向契合度有多高。實際上部份已作了調整,例如有兩個中心將進行一些整合,一個是香港生產力局,另外與一個應科院做一些整合。

孫東說,過去這兩年來,特區政府很多新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加速未來幾個大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微電子,芯片等等,都是香港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而且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發展平台。

孫東說,過去這兩年來,特區政府很多新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加速,未來幾個大方向。

孫東說,過去這兩年來,特區政府很多新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加速,未來幾個大方向。

他表示,增加的同時,必然會做一些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最關心的是,怎樣保住這批人才。因為現在這些中心,很多人都是香港很難得的人才。而且是除了大學之外,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所以政府一定要把這些人才留住,通過各種各樣的平台。「今天的調整,是為了明天更大踏步的前進,香港的創科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孫東說。

孫東又提出未來10年香港創科的願景,他說,首先期望創科產業佔本地經濟規模的比例達到5%,過去一年香港製造業值超過2400億元,按年增加12%,去年製造業增加值300億元,較前一年增加6%,去年經濟如此不景,但製造業產值取得了回歸以來第二好的成績,他期望10年,創科產業規模佔本地生產總值5%。

第二,現時香港在創新科技研發的投入,2022年佔本地生產總值1.07%,孫東認為是太少了,期望到2035年,香港在創科的佔本地生產總值2.5%,如新加坡等國家或地區。

第三,他期望河套區及新田科技園,到時候具有相當規模,在環球佔一席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