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揭特朗普關稅大招的黑幕

博客文章

揭特朗普關稅大招的黑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揭特朗普關稅大招的黑幕

2024年11月07日 18:30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最愛的關稅、關稅、關稅,恐怕會成為未來4年環球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議題。因為特朗普不單要向中國徵稅,也要向歐洲及全世界徵稅。

牌面上,特朗普增加關稅有一大套理論,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其中一個主要推手,是他上次任內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去年美國對全球貨物貿易逆差1.06萬億美元,32%來自中國,有3361億美元。

萊特希澤認為,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不健康,產業流走了,美國人失去工作,用特朗普的話語:「這些錢被偷走了」,並資助了中國這個競爭對手。萊特希澤這種人的思路,主要會做幾方面的事情來平衡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

第一, 讓美元貶值,擴大美國產品出口的優勢。

第二, 第二,大幅加徵關稅。全面加徵10%的美國進口商品關稅,對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加徵60%的關稅。高關稅造成了壁壘,外國產品很難進來,進來的外國貨成本亦會大幅提升,這樣會增加美國本地產品競爭力,加速美國的再工業化。

第三,改革稅制。美國產品出口到國外,要支付美國公司的所得稅,又要支付出口地的增值稅,削弱了美國產品的競爭力,所以需要改革。
這些講法聽起來道理十足,美國人亦深信不疑,所以特朗普揮動關稅大旗,能夠再次當選總統。但看看美國的貿易數字,就會發覺現實並不是這樣一回事。

美國自2018年特朗普執政時期向中國開打貿易戰,到拜登上臺,也沒有大幅削減特朗普加徵中國產品的關稅,還針對新能源行業中國產品再大幅加徵關稅。

看看中美貿易的變化。2018年美國從中國進口貨品5395億美元,5年之後到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5003億美元,5年間確實對中國進口減少了7.2%。

5年間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亦的確減少了。2018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4192億美元,到去年對華貿易逆差是3361億美元,數額雖然仍然龐大,但亦減少了20%。

美國對中國的依存度亦顯著下降,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比例從2018年的21.2%,一直跌到2023年的14%,即是進口產品中,中國產品比例顯著縮小了7個百分點。具體來看,與生產直接相關的資本品及其零部件(交運設備除外)、工業用品等跌幅較大。

看完這些數字,本該可以說美國對華貿易戰是成功了,成功降低了對中國商品依存度,減少對華貿易赤字。但看看美國整體貿易數字,2018年美國整體貿易逆差是8787億美元,到2023年整體貿易逆差擴大至1.06萬億美元,5年間增加了20.1%。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5年間減少了20%,但是美國整體的貿易逆差又增加了20.1%,搞來搞去美國的逆差並沒有縮小,還在擴大。除了部分中國商品可能轉移到東南亞或墨西哥等地,組裝加工再輸入美國外,更加關鍵的問題是美國製造能力薄弱,美國人花費大對商品需求高,不從中國進口,亦會從其他更貴的來源進口,所以貿易逆差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

那麼下一個一百萬的問題就是,為何以特朗普這個聰明人,還要繼續對中國大玩關稅戰呢?《觀察者網》評論員晨楓就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解釋。

美國以對中國強硬為由,大幅加徵中國商品關稅,原因沒有那麼複雜,其實就是因為美國國內不加稅,所以就要對中國加關稅。稅收是國家運作的基礎,關稅也是稅,只不過是對進口貨物徵稅。美國財赤不斷擴大,截至9月底止2024年度,財政赤字錄得1.8萬億美元,按年升8%。特朗普承諾了上任後大規模減稅,包括削減公司稅等等。除對烏克蘭停戰可以節省幾百億美元軍費開支,還要尋找其他收入來源去填數。

如果想收取大量稅款,第一,收稅基礎要大;第二,收稅成本要低;第三,政治反彈要小,那麼找進口商品、特別是中國進口商品來開刀,就很容易了。

2023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貨值4272億美元,全面加20%關稅,就可以收到854億美元稅,如果大加60%關稅,更可收2563億美元,已經很多了。或者先獅子開大口收60%關稅,最後落地還錢收20%,仍然可以收到800多億美元的稅款。

這樣加稅堪稱無痛,雖然最後進口關稅會大量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但他們不知道物價上升因為加了中國關稅,還覺得政府大幅對中國徵稅,遏制了這個競爭對手,非常解氣。

這就變成了一個對特朗普和美國選民的「雙贏方案」,只要人民足夠蠢,他們就不知道要為自己的選擇付足了代價,這就是民主選舉。民粹政客會用各種方式欺騙選民,而選民就老老實實投票給他們,最後老老實實地找數,還說自己的制度好正,叫全世界都一定要學她。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變局危中有機

2025年01月21日 18:22 最後更新:19:19

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旋即推動大量新政,實現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美夢。有幾大議題和中國有關,值得關注。

第一,對華關稅懸而未決。特朗普上任後對記者表示,考慮最快2月1日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稅,因為兩國允許大量人民越過邊境,非法進入美國。特朗普又用「非常糟糕的濫用者」來形容加拿大。不過特朗普就未有披露,對加、墨兩國家的加徵關稅是廣泛徵收,還是針對部分產品。至於美國對中國的新關稅措施,特朗普見記者的時候就未有提及。

不過據美國媒體爆出,特朗普即將簽署一份貿易備忘錄,他命令聯邦機構調查並解決美國的持續貿易逆差,並以應對其他國家的不公平貿易及貨幣操縱行為。備忘錄特別點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又指示各機構評估2020年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美中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行情況。

協議當時要求中國在兩年期間,增加購買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產品,但由於新冠疫情爆發,中國採購並未達標。備忘錄中寫到,現在將對中國履行該貿易協定的情況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需要執行或者修改」。

總的來說,由於特朗普並沒在一上任就對中國商品加增10%的關稅,投資市場反應正面。再加上特朗普上任之前曾經與習近平主席通電話,市場就猜測,兩國可能有某程度的默契,所以關稅問題並不如之前預計那麼糟糕。

第二,Tiktok事件早有佈局。上任總統拜登跌入越位陷阱,向Tiktok發出不賣就禁的命名,搞到天怒人怨,特朗普就出來做好人,建議Tiktok出售一半美國公司的股權給美國投資者。特朗普一上任就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司法部長在75日之內不執行Tiktok「不賣就禁」的法令。不過特朗普警告,如果中國不批准出售Tiktok業務,或對中國商品開徵最多100%關稅。

而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特朗普希望美國擁有Tiktok一半股權建議時表示,「中方認為應根據市場原則,由企業自主決定。有涉及中國企業應該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特朗普早前和習主席通電話時表明談過Tiktok的問題,恐怕他這個美國公司買Tiktok一半股權的方案,已經和中方溝通過。巧妙在於,買的只是一半股權,並不是要美國公司控股。而毛寧的回應有兩點,第一是企業自行決定,第二就要符合中國法律。似乎亦為Tiktok美國業務出售非控制性股權,留了一定的彈性。所以特朗普所謂要Tiktok若不出售就對中國商品可以徵最多100%的關稅,只是吹水之言,恐怕雙方已有一定默契。

第三,讓出新能源市場。特朗普從來都是化石能源愛好者,經常把「鑽探,寶貝,鑽探!」這句開掘石油的口號掛在嘴邊。他一上任就宣布退出兩大國際組織和協議,包括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氣候協定》,當中以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影響最為深遠。美國作為歷史上累計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如今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就即是擺明美國不會遵守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要求。

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明言,美國將會動用石油儲備並推動出口,美國將會再次在美國生產汽車,速度是幾年前沒有人想像得到。他亦會撤銷逐步要全面購買電動車的強制令。

美國全方位向傳統化石能源轉移,不再履行氣候承諾,很顯然會大量削減電動車的補貼,對美國的新能源行業敲響喪鐘,亦是等於會讓出這個中國本已經佔據主導地位的巨大市場。未來可以想像,無論是電動車、鋰電池還是太陽能零件,這些都是朝陽產業,中國將會佔據更主導的地位。既然美國放棄發展,中國自然就會更加全心投入,並成為全球減排的引領者。

總的而言,特朗普就職會帶來全世界一片混亂,他有反全球化的傾向,仍可能出現貿易戰。但是美國不再參與新能源的遊戲,就為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