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醫療體系數碼化便利市民 提高營運效率

博客文章

醫療體系數碼化便利市民  提高營運效率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醫療體系數碼化便利市民 提高營運效率

2024年11月30日 07:00

本周初有段消息也許未必引起太多注意,卻可能與市民性命息息相關,醫院管理局電子病歷應用模式獲國際機構第七級認證,是最高等級,醫管局近年積極推行醫療數碼化,並研究加入AI技術,醫療數碼化水平高,不但是提高營運效率,更關乎拯救生命。

頒發認證的是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協會(HIMSS),是享有聲譽非牟利機構,醫管局轄下43間公立醫院同時獲得認證,當局形容屬史無前例,臨床管理系統及精密數據分析系統已融入日常運作。

醫療數碼化除了令營運更有效率,對市民也有好處,現在普遍使用的醫健通,由2016年3月推出至今,登記使用人已達600萬人,佔全港人口八成,醫健通讓市民有更多選擇,平台記錄了市民一直以來的醫療、用藥、電子X光片等資訊,私家醫生和公立醫院,都可以透過平台了解病人的病歷。

有了這系統,有利於促進病人分流到私營醫療系統,減輕公營系統的負擔,站在市民角度,也可隨時由公立醫院轉看私家醫生,或由私家醫生轉到公營診所就診,只要上平台,病歷就一目了然,既節省時間也不會出錯,在一些爭分奪秒的手術,如心臟手術,按一個按鈕就相關的醫生都看到,可以準備,較以往人手訊息傳遞,節省很多寶貴時間,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未必做到公私營醫療體系間病歷提示互通。

醫管局發展智慧醫療,最近有朋友在公立醫院就診,就遇到有職員在候診室內,教導等候診症的病人下載醫管局程式,市民可於求診當日,透過程式報到及繳費,縮短輪候時間 ; 此外當局也研究利用資訊科技和自動化的技術,提升派藥效率及準確性;在病房以科技支援臨床工作,當局表示正研究發展第五代臨床醫療系統,希望用人工智能協助醫生處理臨床資料。

香港人手缺乏,醫療體系情況更嚴重,一直以來多興建一家醫院不是問題,問題是醫院建成後缺乏醫生護士,其他職員也不容易招聘。科技確實有助解決部份人手問題,例如智能機械人問診,可在診療初期協助分流病人。

醫管局旗下醫院在已廣泛利用科技在治療及管理上。(圖片來源:醫院管理局)

醫管局旗下醫院在已廣泛利用科技在治療及管理上。(圖片來源:醫院管理局)

公立醫院服務有時候會受抨擊,也有市民投訴,近期多聽了朋友談及熱門移國家的醫療服務,感到香港的公立醫療服務水平其實已不算太差,特別是這樣的收費水平,只是所有重病都集中到公營醫療體系,負擔實在太沉重,以致服務有時強差人意,也容易出醫療事故,部份工作若能以科技或人工智能代替,確實能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

不過,科技終究是輔助,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醫生的專業判斷,期望當局在提升醫療體系科技水平之餘,也設法增加醫護人手,加強公、私營醫療體系合作,以善用資源,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及提高服務水平。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香蓮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防流感爆發 宜接種疫苗

2025年01月18日 07:00

踏入冬季,是流感季節的開始,今年天氣較往年寒冷,加劇了流感的傳播,衞生防護中心預告,一個月後踏入流感高峰期,雖或過了大年初一至初三,但仍在農曆年期間,為安全計,學童、長者和高風險人士,還是及早接種流感疫苗為妙。

長者及學童易受流感傳染,宜接種疫苗。(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長者及學童易受流感傳染,宜接種疫苗。(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這兩天看新聞,港人熱門旅遊點日本和韓國,都爆發嚴重流感,兩種不同的甲型流感同時襲擊韓國,就診率創8年高,肺炎相關死者激增,甚至殯葬設施都不應求,日本流感患者創1999年以來新高,外國遊客也受感染。慶幸香港此時此刻還未出現大規模爆發,但港人外遊頻繁,流感有機會因外地傳入而加劇。

事實上流感早已在本地出現,一名4歲小朋友因為流感加上肺炎鏈球菌感染,入醫院深切治療部,在潛伏期內他沒有外遊,截至1月4日,公立醫院住院病人被診斷為流感的入院率,為每萬人有0.36宗個案,高於基線水平值的每萬人0.27宗個案,說香港已進入流感季節,該不成疑問。

今年肆虐各地的甲型流感,引發的併發症包括腦炎、心肌炎、肺炎等,頗為兇猛,一般而言,甲型流感死亡率及病徵嚴重程度會比乙型流感高,併發症可導致病情惡化,甚至死亡。小朋友、長者及長期病患人士,更易受流感病毒侵襲,不可不防。

所以,小朋友接種流感疫苗,我認為有必要性,除非是醫生證明不適宜接種,衛生署推行「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派醫護人員到校為學童打流感疫苗,其中有逾百家學校未參與,日前當局公開未參與的學校名單,引發一場茶杯風波,估計都是因溝通不足所至,學校未安排當局到校接種,或有許多因素,包括行政安排、照顧問題,以至家長的取態等,不過,接受當局到校打疫苗安排,相信利多於弊,首先避免學童間出現大規模傳染,也減省了家長自行安排孩子接種疫苗的麻煩,五、六十年代政府醫護人員到學校為學童打天花預防針、卡介苗,最終令天花和肺癆絕迹,到學校為學童打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方法。

事實上,是否接種疫苗,主導權還是在家長手裏,學校不過提供一個平台而已,不存在強迫接種問題,當然,總有部分家長不讓子女打針,家長的選擇權必須予以尊重,學校當局要避免出現歧視不接種學童的情況。

長者和長期病患者,建議盡快接種疫苗,我們剛從新冠肺炎疫情折騰中恢復過來,若再有大規模疫症爆發,且不要說經濟將承受重大打擊,醫療系統也要承受沉重負擔,最重要是危及小朋友和長者性命。

衞生防護中心預計一個月後是高峰期,但病毒不是人,不會如預期的時間準時到達,也有可能提前在農曆年期間爆發,為了開心過年,還是趕緊接種流感疫苗為上。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香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