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發出關稅威脅之際,馮德萊恩稱,她認為中歐「可以達成協議」,「甚至可以擴大雙方貿易和投資關係」。
內地觀察者網引述《南華早報》文章稱,這是有「歐洲最著名對華鷹派」之稱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期內第二次做出類似表態,語氣明顯軟化。這表明,在面對來自盟國關稅威脅時,歐盟為中歐關係解凍敞開了大門。
據歐盟委員會網站消息,馮德萊恩面對歐盟各國外交使團發表講話。她直截了當地發出警告:「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競爭激烈、交易頻繁的地緣政治時代。這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們的每一種關係。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再把很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包括過去70年來建立的規則和規範。」
馮德萊恩指出,當前,歐盟必須改變自身行為方式,「需要大膽,需要靈活,需要參與」,包括可能不得不進行「艱難的談判」,即使是與長期合作伙伴。她此處指的是美國。
她表示,歐盟在與華盛頓打交道時將採取「強硬」態度,將準備好與美國進行艱難的談判,以保護自身利益,並將務實地努力找到解決方案。
「世界趨向於加強合作和高度全球化的觀點已經過時了。」馮德萊恩重申,歐盟必須認識到全球政治的現實,「現在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努力開展利益交匯的諸多領域」,尤其是在關鍵供應鏈和新興技術領域。

4日,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馮德萊恩X賬號圖片
馮德萊恩將中歐關係定義為「世界上最複雜、最重要的關係之一」,強調「如何處理這種關係將決定歐盟未來的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她表示,中國是歐盟重要的貿易伙伴,且大部分貿易都是互利的,「我們需要重新平衡這種關係,確保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對歐洲的經濟和安全都有意義」。
馮德萊恩在老調重彈所謂「貿易不平衡」和「降低風險」後指出:「歐盟有空間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找到符合我們共同利益的解決方案。我認為我們可以達成協議,甚至可以擴大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她提出了中歐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但沒有展開具體說明。
她還說:「我們需要把握好這個界限。這可以讓我們與世界經濟巨頭之一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平衡的關係。這對歐洲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馮德萊恩稱,有意與中方「達成協議」。推文截圖
《南華早報》提及,這是馮德萊恩近期內第二次就中歐關係做出類似表態。這種新論調首次出現在上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馮德萊恩當時表示,歐盟「有機會與中國接觸並深化雙邊關係,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擴大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係」。
報道認為,這一講話表明,在面對特朗普關稅威脅之際,歐盟委員會的對華語氣明顯軟化,言論也變得更加務實。過去4年裡,馮德萊恩帶領歐盟在對華問題上採取了更加強硬的立場。
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造勢已久的關稅終於「靴子落地」。他當日簽署行政令,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2日,特朗普再次透露,計劃很快對歐盟產品徵收關稅。歐盟方面則表示,將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
不過,歐盟官員依舊在對華關係上展現出了「雙重態度」。上周,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時也說,「有擴大我們與中國貿易和投資關係的空間」,同時也指出,歐盟仍希望與特朗普政府在對華政策的一些方面進行合作。他還誓言繼續抵制中國所謂的「工業過剩」。
此外,歐盟委員會預計將於當地時間5日發佈一項指令,迫使在線市場對其平台上銷售的商品的安全負責。《南華早報》稱,歐盟此舉針對的是中國電子零售商Shein和Temu。
一些歐盟資深人士認為,馮德萊恩等歐盟官員近期發表新論調,是為了爭取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同時為了提醒華盛頓,歐洲還有其他選擇。
盧森堡外長、前首相貝特爾4日表示:「我在擔任首相期間與特朗普共事了四年,如果你軟弱,他會吃掉你,如果你不談判,他會殺了你。」他暗示,在與特朗普的談判中,歐洲處於不利地位。
還有一些人批評馮德萊恩的「強硬」表態虛有其表,認為歐洲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選擇有限。
「歐洲實際上沒有選擇,除非選擇倒向中國」,一名匿名的歐盟外交官表示,「毫無疑問,歐盟被困住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與特朗普達成短期協議,並與其他中等大國和全球南方合作。」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