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住在大埔廣宏街的居民反映,有不少街坊因貪方便亂過馬路,希望可以增設行人過路設施,減少意外發生。
HOY TV《一線搜查》採訪多位居民,都表示很多人會橫過馬路,覺得這樣橫過馬路更方便。而記者在現場亦發現在巴士站附近已經設置「前面有行人正在道路上」或「正橫過道路」的交通標誌,還有「慢駛」的道路標誌,提醒駕駛者要減慢車速,並需注意前方有行人過路。
影片截圖
大埔區區議員黃碧嬌表示,如果這裡沒有過路設施是不行的,因為宏福苑要搭任何交通工具都要橫過馬路,而在橫過馬路的時候就會遇上很多巴士、的士、校巴及私家車。廣宏街這裡有2個巴士站,大家的心態都是一落巴士就會想橫過馬路,但怎麼可能叫他們用現有的過路設施呢?
影片截圖
現有這個天橋過路設施簡直是匪夷所思,但會發現這條天橋是沒有樓梯級使用的,巴士站後是一面牆壁,如果要過馬路要行來這邊的樓梯,但這條樓梯其實不是給大家橫過馬路用的,而是讓大家去廣福邨的社區會堂。
影片截圖
記者隨後嘗試用議員所講的方法用天橋去過馬路,整個過程的確是更安全,但所耗時間也更長,過程較迂迴,需要頻繁上下樓梯。
影片截圖
黃碧嬌又表示,由於小區內有不少老人及小孩,所以在這個位置增設過路設施是具有急切性的。在11月的交通運輸委員會上,運輸署仍像之前一樣答覆「不支持在這裡新建斑馬線」,而在不久前在這裡就發生了一宗致命的交通事故,在是次意外中,這位長者不幸過世。
影片截圖
由於現時新建斑馬線有一定困難,於是運輸署亦都有建議便是「將巴士站退後一些」,而退後到接近安全島的位置,希望大家坐巴士落車後不要即時過馬路,而是橫過安全島。
同時,黃碧嬌亦認為運輸署要運用自己的資源,將花槽打碎後將行人路拓寬,之後將巴士站退後方便安全下車,再去安全島過馬路。她又說「我這些年只爭取到安全島拓寬及兩旁加設欄杆,但也阻止不了致命意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近年來本港不少市民喜歡駕駛電動車短線遊,加上來往內地和香港的交通越來越方便,港車北上也是一個選擇,但關於轉插、電壓、充電站等問題仍需多加留意。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港車北上愈加普遍
運輸署近日公佈提升港車北上的申請數目,由每個工作天400宗增加至500宗,反映港人在這方面需求增加,同時電動車在香港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有市民向《一線搜查》表示已經開了10至20年車,香港很多地方都去過,「開去內地玩耍,地方較大,風景漂亮,每個月大約2次。」
影片截圖
亦有市民認為自己開車始終方便,「不用電召車,直接駕駛自己的車到處看,中山或者珠海,不過一定要有內地的地圖軟件才比較安全。」
影片截圖
內地和香港電車文化有差異
有關電車如何充電成為不少車主關注的重點。港車北上服務公司負責人龔杰表示,電車充電時要留意不同的型號及充電的功率,以及營運商怎樣充電。他指出,內地和香港充電情況有所不同,本港充電站數量少,會關註是否有更多空置位置,內地則有很多營運商,有時日久失修會壞充電栓。絕大部分香港電車採用歐制,用CCS2接頭,直接在內地的國標充電樁不能充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此外,內地地大物博,充完電車輛停泊久了或超時也不會收取額外罰款,。香港寸土必爭,超時就會罰款,所以通常充完電車主就會馬上走。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提前了解內地充電站位置
本港車輛為歐標接頭,無論是中充、慢充還是快充,到內地需要用轉接頭。龔杰建議第一次港車北上的車主到內地充電,要提前用不同地圖APP預先了解充電站位置,「香港車主通常上去沒有試過充電,要使用內地常用通訊APP,註冊不同營運商的賬號,每個營運商有自己的充電及註冊方式,要多做些准備。」雖然大灣區也有一定數量的歐標充電樁,但數量較少,「最穩陣還是自備一個轉接頭。」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如何挑選轉接頭也很重要
商戶有出售轉接頭,如何在形形色色的轉接頭中挑選合適的也很重要,若買不對就會容易損壞轉插,強行使用轉接頭有機會破壞電車充電的接口,「快充可能半小時內可以充到8成電,中充或者慢充可能要用到7-10個小時。」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龔杰稱內地駕駛情況和路況跟香港不同,要給自己充足時間適應,「有人說第一次就想直接去廣州,我不太建議,可以先試珠海或中山,找沒有那麼多車的地方適應內地駕駛習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