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財爺減赤中間落墨不落猛藥 料公僕凍薪凍人手 部門開支每年約削2%

博客文章

財爺減赤中間落墨不落猛藥 料公僕凍薪凍人手 部門開支每年約削2%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財爺減赤中間落墨不落猛藥 料公僕凍薪凍人手 部門開支每年約削2%

2025年02月25日 21:10 最後更新:02月26日 11:48

財爺陳茂波周三發表下年度預算案,各方都屏息以待,看他會出什麼招數減赤。我請一位資深政圈朋友做「賽前預測」,他估計財爺思考過由大辣、中辣到小辣的建議後,將在中間落墨,為免引起震動,影響經濟,不會落猛藥滅赤。他預期公務員將凍薪,但不會減薪;人手則凍結於現水平,不過個別有必要擴充人手的部門,仍可增聘。至於削經常開支方面,政圈不少人提出減5%,與現時的1%,cut得深很多,然而他估計財爺將行中間路綫,每年約減2%,若然實行,可以節省逾100億。

財爺陳茂波周三發表財政預算案,資深政圈朋友做「賽前預測」,指他不會落猛藥,公務員料將凍薪,但不會減薪;部門經常性開支估計約每年削2%。

財爺陳茂波周三發表財政預算案,資深政圈朋友做「賽前預測」,指他不會落猛藥,公務員料將凍薪,但不會減薪;部門經常性開支估計約每年削2%。

他說,財爺今次考慮如何落藥時,已衡量過可能引起的反應,例如公務員凍薪,2020年和2021年實施時,公僕組織都十分不滿,怨聲四起,但今次情況有所不同,多個公務員文職及紀律部隊團體都接受凍薪,警隊員佐級協會今日也表示支持,立法會議員亦未見反對聲音。在這情況下,公務員凍薪已無懸念。

政圈有意見認為應落更重藥,像20年前「沙士」時那樣,索性減低公務員薪酬(當年減薪3%),可省的錢便更多。但政圈朋友估計財爺對此有顧慮,因當年減薪曾引起公務員強烈反彈,鬧出大風波,為免社會出現不穩,減薪一招可不出就不出。此外,公務員減薪有連鎖反應,影響私人公司僱員,亦減弱整體消費力,對經濟不利,這猛藥還是不落為宜。

公務員人數料將凍結於現時水平,不會裁減人員,但會做精準手術,逐步調低人手。

公務員人數料將凍結於現時水平,不會裁減人員,但會做精準手術,逐步調低人手。

至於公務員人數方面,現時實際工作人數約17萬多,編制則是19萬多,有逾兩萬個位空着,財爺可以有兩個做法,一是將公務員人數凍結在17萬的水平,二是將人數削減到17萬之下。政圈朋友估計,財爺會用第一個做法,然後再要求部門檢討怎樣削減,按結果定出優次,逐步調低人手,擠走冗員。

聽政圈朋友的說法,財爺顯然不會採用「馬斯克式」的狂風掃落葉做法,一刀切裁減人員,而是打穩陣波,先控制現時僱員人數,不再加人,然後進行精準手術,拉長時間cut人。這做法的好處是避免震盪,但政圈內一些人認為不夠大刀闊斧,減赤效果不顯著。預算案發表後,這爭議料將繼續。

財爺上一份財政預算,定出在3年內,政府部門經常開支每年削減1%,但因政府收入縮少,赤字未因此而減低,故一些政黨和議員都提出將減幅調高至每年削5%。政圈朋友說,如開支削減5%,不少部門都感到有難度,財爺應會考慮這點,預料將行中間路綫,減幅由1%調高至每年約2%,分年累積到減5%以上。如下年度落實削減2%,約可節省逾100億元。

政圈朋友這番拆局,令我了解到財爺的難處。他面對嚴峻財赤,不能不出招控制,避免影響香港評級,引發金融風險,但若落藥太猛,又會造成社會震動,到頭來打擊經濟。在此兩難處境下,他惟有中間落墨,棄大手術而只做精準小手術,打穩陣波一步步來。

不過,和風細雨的改革,能否解決存在已久的結構性頑疾?對這問題,政府和市民都應該深思。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隨着「時代革命」大勢已去,曾經意氣風發的組織,亦掀起解散潮,繼公民黨之後,民主黨正進入終結倒數,而記者協會等也徘徊於生死之間。料不到的是,連遠在英國的「黄友」組織,同樣逃不了散檔的厄運,由羅冠聰等一眾搞手成立的「香港協會」,已通知英國公司註冊處,該會已正式解散,據黃媒報道,其「死因」是籌款困難,水源乾涸。由此可見兩點,1是BNO港人生活拮据,沒錢捐獻;2是當中的「黄友」,包括搞手,多意興闌珊,鬥志愈來愈低沉。

「香港協會」的核心成員除了羅冠聰,還有反修例動亂後避走英國的「黄色社工」王惠芬(樂融會創辦人),該會成立之初,本想大搞社區文化活動,如香港電影節等,以凝聚居英的「黄友」,以保存當年的抗爭精神。不過,搞了兩年多之後,他們終於過不了「五行欠水」的一關。

王惠芬同「黄媒」講,該會解散與政治無關,英國政府沒施加政治壓力,港府亦影響不到這邊,主要原因是經費不足,「籌款真係難」。

黄媒《追新聞》報道,羅冠聰証實移英港人「黃底」組織「香港協會」解散,創辦人王蕙芬承認籌款困難,非關政治壓力。

黄媒《追新聞》報道,羅冠聰証實移英港人「黃底」組織「香港協會」解散,創辦人王蕙芬承認籌款困難,非關政治壓力。

我都好相信其「死因」是缺水,現在移英港人生活擔子愈來愈重,要「擠」出餘錢作捐献,實在很難,這從有關報道下的fb留言可見一二:Tim君說,其實好多在英港人都生活困難。交租、食物、水電煤都已經用晒啲錢;Rocky就話,香港人最善忘,尤其是班BNO VISA班窮L,個個在英國要節衣縮食;Moon Sin則說,一樣嘢好現實,去到英國,只為自己的生活而活!這些留言都反映不少BNO港人的實況和心態,除了冇乜錢可捐,心態上亦先「自己顧自己」,當年的激情已所餘無幾。

移英港人除了生活壓力大,捐款意欲低,也對政治愈來愈冷淡,故亂港派搞的活動參加人數愈來愈少。

移英港人除了生活壓力大,捐款意欲低,也對政治愈來愈冷淡,故亂港派搞的活動參加人數愈來愈少。

除了水源不繼,另一個致命傷,是搞手都失了鬥志。羅冠聰回答黃媒查詢時說,核心成員來到英國後漸漸各有發展,王惠芬亦承認,3名董事已各走各路,所以決定將個會解散。

最近羅冠聰接受《劍橋學生報》專訪,也流露出這種低沉情緒。他承認,已接受自己的影響力正下降,說「政治是在地的,社會運動也是由那些直接受壓迫的人推動」,意思是,他長居英國之後,對香港再沒有什麼可做,也影響不了什麼。

雖然移英的亂港派氣勢漸盡,但一批狂熱分子尚未死心,仍想延續這個party ,他們明天便在倫敦舊皇家鑄幣廠外聚集,再搞一場示威「大龍鳳」,反對中國駐英大使館擴建計劃。

不過,隨着移英港人給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對政治已愈來愈心淡,搞手們已難再搞出什麼大騷,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人完晒,但求自high而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