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夜間光照會對身體造成5大危害,開燈瞓覺恐增罹癌風險,建議調暗燈光助改善睡眠品質。
夜間光照恐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不少人習慣在夜晚開燈瞓覺,或是在深夜時「挑燈夜戰」,認為夜晚工作效率更高。然而,《Cancer》期刊上一項涉及超過46萬名參與者的研究指出,夜間光照恐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Getty示意圖
夜間光線明亮對身體造成的5個負面影響
一項發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夜間光照暴露不僅會導致罹患甲狀腺的風險增加55%,且患乳癌的風險也增加14%,這種風險在停經前的女性中尤為明顯。
另外,夜間光線暴露還會影響情緒,容易造成心情不佳。若瞓覺時持續處於光源底下,會提高女性體重增加的機率,且罹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也會上升。

Getty示意圖
夜間光照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
在黑暗的環境下,大腦的松果體會大量分泌合成褪黑激素,這種激素有助促進睡眠,並具有抗氧化及抗凋亡的作用,讓細胞致癌因子的破壞減慢。值得注意地是,光源會影響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進而擾亂人類的生理時鐘運作。

Getty示意图
室外燈光影響睡眠質量
室外燈光是影響睡眠質量的「元兇」之一,若晚間沒有大量需要用眼的活動,建議適當調暗室內燈光,並養成晚上關燈、睡前不使用手機的習慣。這不僅在短期內改善睡眠質量,長期來說也能有效降低患病風險。

Getty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