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有人形機械人參賽的半馬賽事,早上在北京亦莊舉行,匯聚約20支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隊伍,當中包括大學、科研機構及企業團隊。
賽事在早上7時半鳴槍起跑,一般跑手與人形機械人團隊同時起步,跑同一條路線,是「人機共跑」半馬全球首例,但雙方全程隔離,兩者賽道之間設有欄杆阻隔,確保人機安全。
微博影片截圖
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名為「天工」的機械人有份參賽。中心首席運營官李春枝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為今次比賽準備約半年時間,包括為機械人進行抗疲勞、抗關節磨損及電池續航能力等測試,不斷調整,形容機械人目前處於最好的狀態,有信心能於3小時內完成賽事,並以首名衝線。
微博影片截圖
李春枝說,人形機械人跑步,更多考驗機械人的大腦與小腦協調能力,由大腦根據語言及周圍環境作出判斷和決策,再由小腦控制手臂和雙腿,而今日氣溫約攝氏10至15度,對機械人的跑步狀態和關節都非常適合。
賽道全長約21公里,由南海子公園出發,終點設於國家信創園,期間會途經泡桐大道、文博大橋等多個標誌景點。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的科學家成功製造並完成了全球首款噴射動力人形機械人「iRonCub3」的首次飛行測試,象徵著機器人學在結合人形操控與空中機動性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最大的挑戰在於人形結構極不穩定
讓像人一樣、四肢可動的物體穩定飛行,比對稱的空拍機要困難得多。研究團隊的領導者普奇(Daniele Pucci)解釋說,最大的挑戰在於iRonCub3的人形結構極不穩定,四肢的移動會不斷改變重心,並嚴重干擾噴射引擎周圍的氣流。
提供超過1000牛頓的強大推力
研究團隊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在米蘭理工大學進行大量風洞實驗,並與史丹佛大學合作開發深度學習演算法,才最終建立了能夠即時估算空氣動力學的人工智能模型,成功地控制了這頭「鋼鐵猛獸」。iRonCub3基於iCub3人形機械人改造,背部和雙臂裝有四具噴射引擎,提供超過1000牛頓的強大推力。
觀看影片
普奇:迷人又危險
為了承受引擎高達攝氏800度的排氣高溫和音速級氣流,機器人的脊椎被換成鈦合金,並覆蓋了特製的耐熱保護層。在最近的測試中,重達70公斤的iRonCub3成功從地面垂直升空約50釐米,並在空中保持穩定。普奇形容,測試這款機械人「既迷人又危險,沒有任何即興發揮的空間」。
意大利「噴射人形機械人」成功升空。圖片來源: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
人類難以進入的危險環境中發揮無可取代的關鍵作用
這次成功的飛行為研究團隊帶來了強心針,他們將與熱那亞機場合作,在專用場地進行更進一步的飛行實驗。研究團隊設想,未來像iRonCub3這樣兼具地面行走、靈巧操控和空中飛行能力的機械人,將能在災難現場的搜救、基礎設施的巡檢,以及人類難以進入的危險環境中,發揮無可取代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