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線搜查|夾公仔機每局貴過$5疑違規 遊樂場突推「景品幣」1換1 市民怒批蝕半價

社會事

一線搜查|夾公仔機每局貴過$5疑違規 遊樂場突推「景品幣」1換1 市民怒批蝕半價
社會事

社會事

一線搜查|夾公仔機每局貴過$5疑違規 遊樂場突推「景品幣」1換1 市民怒批蝕半價

2025年05月11日 13:30 最後更新:05月12日 00:23

本港一間擁有近60間分店的大型室內遊樂場,近日疑因牌照問題,單方面更改夾公仔機遊戲條款,會員卡內的遊戲代幣不可再用作夾公仔,須以一換一方式換成「景品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有市民向《一線搜查》投訴,指遊戲代幣價值兩元一個、「景品幣」則一元一個,換言之,以一換一的話,消費者會虧蝕一半金額,加上該室內遊樂場不設退款機制,質疑樂園做法不合理。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遊樂場夾公仔機突改制 市民投訴蝕半價

市民陳小姐持有該室內遊樂場的會員卡,原存有逾400個遊戲代幣,價值約800元,惟近日前往海港城分店夾公仔時,卻發現機器顯示代幣「清零」。她向職員查詢後始得知,樂園自3月起更改制度,原有的遊戲代幣只能用於其他遊樂設施,夾公仔機則需使用新推出的「景品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令她震驚的是,遊戲代幣價值兩元一個,但樂園只接受以一換一的方式,兌換一元一個的「景品幣」,等同損失一半價值。「即係我$2買返嚟嘅幣,你而家變到價值得返1兌1換俾我。」陳小姐認為新制度極不合理,「你哋可以行新嘅制度,我明嘅,但係我舊有客人去買你嘅幣時,唔係呢個協議㗎嘛。」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到場調查,職員確認若會員卡內有100個遊戲代幣(價值200元),消費者無法退款,只能有兩項選擇,其中一個是以1比1的方式,兌換成100個景品幣(價值100元),損失一半價值;另一個是額外支付100元購買100個景品幣,再充值入會員卡。這種安排令不少消費者感到被「逼迫」,質疑樂園做法有欠公允。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議員斥單方面改合約條款 對消費者不公平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批評,樂園的做法等同單方面更改合約條款,對消費者極不公平,強調若要換新幣,應維持等值兌換。「譬如我喺銀包儲咗等同2,000港元嘅錢,你換成咩新幣畀我都好,都係要等值2,000港元的新幣。如果一兌一,大家嘅幣值唔對等,其實咪對消費者唔公平!」她強調,涉及金錢的條款更改不應單方面實施,並建議樂園設立退款機制,保障舊有客戶權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室內遊樂場突然改制,懷疑是由於牌照問題引起。江玉歡指出,該室內遊樂場除了有「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外,亦持有「有獎娛樂遊戲牌照」。根據牌照規定,任何人士就任何一個中獎機會而付出的款項不得超過5元。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然而多年來,夾公仔機每次費用均超過5元,涉嫌違反牌照條件,質疑政府監管不力,「政府內部要檢討一下,究竟點解呢件事會發生呢?因為如果根據有獎娛樂牌照申請時,以我理解,佢哋要入樣本,每一個遊戲點玩等,都要寫晒出嚟,點解今次發生咁嘅事?定係寫歸寫,原來冇人查?」江玉歡促請當局加強巡查及執法,而商戶亦應確保所有分店的夾公仔機符合牌照要求,另外亦建議消費者聯合向消委會投訴,爭取權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本港現時未有法例規管預繳式消費

消委會回應查詢時表示,由2023年至今年首3個月,共接獲25宗有關夾公仔的投訴。至於出售代幣的商戶的兌換安排是否存在欺騙成份或其他法律責任,需視乎消費者在購買代幣時的條款和使用限制等而定。消委會又提醒,這類消費亦屬於預繳式消費,本港現時未有法例規管預繳式消費。消費者應該考慮實際需要,不宜大量購買。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警方已向持牌人發出警告

警方就指,2024年接獲民政事務總署轉介,指有處所涉嫌違反「有變娛樂遊戲牌照」條件。經調查,警方已就須作出跟進的投訴,向相關處所的持牌人發出警告,並將有關情況回覆民政事務總署,以就牌照事宜作進一步跟進。而海關則表示,經初步了解,暫未發現有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情況。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至於涉事樂園確認收到《一線搜查》的查詢,惟截稿前未有作出回覆。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有石澳居民報料,指石澳道一帶存在多個非法私油站據點,日夜均有車輛排隊等候入私油,當中更涉及政府外判車輛。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記者實地調查時更目擊有男子明目張膽在路邊入油,有街坊擔憂有安全隱患,又指曾多次投訴及報警但不果,促請相關部門採取行動,杜絕非法私油站的運作。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私油站據點遍布石澳道 街坊憂安全隱患

據街坊報料,石澳道有多個非法私油站據點,集中在停車場及避車處,由歌連臣角道、西灣墳場對出,去到石澳道、爛泥灣避車處,一直去到石澳泳灘停車場,單是石澳道就至少有三個地方是入油大本營。而《一線搜查》記者實地視察,發現這些地點經常有多輛輕型貨車停泊,車窗全被封閉,部分以報紙或遮光板遮擋,車內物品難以窺探。而多輛車尾印有「南無阿彌陀佛」字樣,識別度極高。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街坊張先生表示,自今年年初起發現非法私油活動,每逢周五便有多輛輕型貨車停泊在停車場,星期一始駛走,當中不少車尾印有「南無阿彌陀佛」字眼,有街坊更發現車內載有20至30個藍色桶。他又說,自己曾親眼目睹兩名男子使用電泵入油,質問對方時卻遭粗言穢語辱罵。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明目張膽路邊入油 政府外判車疑涉案

記者於傍晚6時許到達歌連臣角道西灣墳場對出,當時已有八、九輛輕型貨車列隊停泊,無司機在場。當中兩輛車甚至懷疑是政府租用車輛,一輛車身印有外判清潔公司標誌,車頭放置「漁護署合約承辦商」字樣的紙張;另一輛則放置「水務署」標示的紙張,疑為政府徵用的外判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至傍晚7時,一名男子駕車到場,行徑可疑。他手持多輛車的鑰匙,逐一檢查車輛,約一小時後從貨車尾箱搬出油桶,地上堆放三桶油,並使用膠泵開始入油。記者見狀隨即上前查問,該男子否認從事非法私油活動,聲稱來源合法,惟言行閃避,反覆要求記者「不要問、不要放上新聞」。他更表示:「你咁樣即係上晒新聞,焗住佢哋(消防)查我」、「咁搞法即係大鑊,唔好趕盡殺絕,咁樣嚟報新聞,唉。」最終他停止入油,搬回油桶並迅速駕車離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安全隱患成「定時炸彈」

據街坊觀察,這些私油站由同一團伙操控,背後疑有一名「老闆」指揮,涉及六、七輛貨車。雖然未見現金交易,但團伙運作有條不紊,入油活動遍布白天、假期及夜晚。居民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張先生:「佢哋都好明目張膽,下午又有(入油)、假期又入,夜晚又入,好誇張。」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街坊對非法私油站的安全隱患尤為憂慮。張先生指出,這些載滿私油的貨車長期停泊在烈日當空的地方,油桶在高溫下隨時有爆炸風險。「一架車擺20、30桶油喺度,烈日當空,我唔知佢會唔會著火爆炸,係一個危險存在,好似炸彈咁。」

街坊屢次投訴不果 

街坊多次向1823熱線及警方報案,甚至聯繫海關,卻未見有效跟進。張先生表示,消防處曾派員到場,但稱無法處理,只能轉交警方。警方到場後聯繫車主未果,最終無奈離開。他質疑:「佢哋(相關部門)話上限500升,一桶都30升,嗰度十幾廿桶,都超過晒(規定)啦。佢哋冇做到嘢就走咗,本身我打去海關投訴,佢就講咗一大輪,話淨係管電油,唔管油渣,跟住轉介唔知去邊,到而家都冇行動做過。另外1823有人打嚟,佢係郵政署,聽到我都一頭霧水,唔知點解轉介去郵政署。」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