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美貿談成果超預期 人民日報:好的起點 但仍需美方徹底糾正單邊加稅錯誤做法

博客文章

中美貿談成果超預期 人民日報:好的起點 但仍需美方徹底糾正單邊加稅錯誤做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美貿談成果超預期 人民日報:好的起點 但仍需美方徹底糾正單邊加稅錯誤做法

2025年05月13日 10:05 最後更新:10:27

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日內瓦結束兩天閉門會談後,當地時間星期一(5月12日)發布措辭一致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在90日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中方將對美國商品反制關稅從125%降至10%,美方則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自145%降至30%,其中各有24%關稅在90天內暫緩實施。消息讓國際社會鬆一口氣,外界普遍認為,今次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會談成果出乎市場預期,避免了一場全面貿戰易戰,歐亞股上揚,美股高收。

市場反應積極的同時,有分析人士提醒,目前仍是暫時性的成果,對於中美經貿關係中的分歧和摩擦,雙方尚未找到解決方案。不過,今次的經貿會談為後續的接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起點。《人民日報》文章同樣形容這是一個好的起點,但要根本解決問題,仍需美方徹底糾正單邊加稅錯誤做法。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形容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 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形容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 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一步。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分析師亦認為,不應指望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能輕鬆解決,但中美雙方達成共識緩和了貿易緊張局勢,創造了一個良好起點。

CNBC引述德意志銀行策略師分析,儘管很難說90天以後情況將如何發展,但對市場的影響顯然是積極的。丹麥南方銀行高級分析師Mikkel Emil Jensen)表示,消息消除了與全球貿易有關的很大部分不確定性,可能對全球貿易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增加對貨櫃貨運的需求。

春山浦江(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William Xin指,會談結果遠超市場預期, 現在有了更多確定性,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將在一段時間內處於上漲狀態。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亦發表聲明指,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的積極成果,標誌著向前邁出重要一步,希望預示美好的未來。在當前全球緊張的局勢下,這一進展不僅對中美兩國非常重要,而且對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最脆弱的經濟體,也至關重要。

但荷蘭合作銀行外匯策略主管Jane Foley指出,目前僅暫停期限90天,美國宣布的10%「基準關稅」依然存在,對關稅問題將如何解決,對世界經濟增長和央行政策的影響,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外界普遍認為,中美貿易會談取得暫時性成果,但仍看90日後的解決方案。

外界普遍認為,中美貿易會談取得暫時性成果,但仍看90日後的解決方案。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亦表示,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市場正等待有關協議的更多細節。

香港Pinpoint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表示,投資者對短期內全球供應鏈受到損害的擔憂大大降低,但只是三個月的臨時關稅減免,所以這僅是一個漫長談判過程的開始,認為中美可能還需要花費數月才能確定解決方案,但這次經貿會談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另外,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即使中美經貿會談取得進展,中方不會取消多種稀土的出口管制,不過可能加快審批相關的出口許可;報道指,稀土出口管制作為一藍子措施的一部分,確保中國在開採及加工部分關鍵礦產上維持主導地位,全面取消限制措施的機會不大,但因應中美經貿形勢緩和,北京當局可能會加快審批相關的出口許可。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美在會談中一致認為雙方都不想「脫鉤」。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美在會談中一致認為雙方都不想「脫鉤」。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美兩國在會談中一致認為,雙方都不想「脫鉤」,雙方進行了非常熱烈的討論,並表現出極大的尊重,得出的結論是有共同的利益,都對貿易平衡感興趣,美國將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當被問及90天暫停期結束後能否避免關稅回升,貝森特回應「就像我們所有其他貿易夥伴一樣,只要有真誠的努力、參與和建設性的對話,我們就會繼續推進。」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日表示,會談達成了聯合聲明,是雙方透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認識到雙邊經貿關係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並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係的重要性,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將定期或不定期輪流在中國、美國開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國開展磋商。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進行工作層面諮詢。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國際輿論對中美會談成果高度評價,證明維護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永續發展,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也有助於全球經濟成長。

文章指,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的成果表明,平等對話協商是解決雙方分歧的正確道路,符合中美繼續探尋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的需要。今次會談為雙方後續談判奠定基礎、明確了前提、設定了條件,是一個好的起點,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美方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和中方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文章認為,會談的意義不僅在於達成的具體成果,更在於中美雙方重新確認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路徑,未來之路也許並不平坦,但中方願同美方一起,以今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為良好基礎,繼續以解決問題的務實態度,保持對話勢頭,深挖合作潛力,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造福兩國和世界人民。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廠,一直在開拓海外市場。有台媒稱,台灣也是其下一目標。這讓民進黨當局相當緊張。

環球網引述台灣《財訊》雙周刊報道,比亞迪已經制訂全球計劃,預計在2030年前實現全球銷售「一半來自大陸以外市場」。該公司也將台灣視為「重點戰略市場」。報道稱,業界傳出,比亞迪已委托港商太古汽車為台灣總代理,並開始招募經銷商。據已接觸的業者透露,比亞迪集團最快今年年底以騰勢品牌登台,並以豪華MPV車型D9為首發產品,車輛從泰國進口,售價只要100多萬元新台幣(約合27萬港幣),「同級產品根本無法招架」。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台灣業界引起廣泛關注,並引發當局的高度警惕。台經濟部回應稱,依據台交通部「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管理辦法」規定,所有進口整車進入台灣市場,都要取得台交通部核發的車型合格證明書;經查,「本案BYD並未取得車型合格證明書,故並不能在台銷售」。至於比亞迪通過第三地轉運來台,台經濟部稱,此舉可能構成違規轉運,經濟部對違規轉運採取四項措施,包括監測進口量、從嚴處罰等,違規者最高罰300萬元新台幣,甚至停止其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輸出、輸入貨品。

有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如此「敏感」,暴露出其經濟政策的深刻矛盾。根據台財政事務主管部門的數據,2024年台灣地區貿易順差達806.08億美元,其中對大陸與香港的順差高達699.96億美元。電子零組件等台灣優勢產業,高度依賴大陸市場。然而,民進黨當局卻一面享受大陸市場帶來的巨額順差,一面又在產品進口上大搞政治操弄。根據商務部貿易壁壘調查,截至2023年11月,台灣共禁止2509項大陸產品進口,包括疫苗、麻醉劑、荔枝、太陽能電池片、風力發電機組等。分析認為,這種「逢中必反」的心態,不僅損害台灣消費者利益,更會讓台灣產業在貿易保護主義下逐漸喪失競爭力。

事實上,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北京車展上,台媒對大陸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讚歎不已。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等也多次呼籲加強兩岸產業融合。台灣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杜震華撰文稱,台灣禁止從大陸進口整車和底盤,並違反世貿規則要求車廠逐年提高本地供應鏈比例,因此比亞迪若以泰國製造模式避開台灣禁令,是合理的商業行為。若因為用了對岸零件,就對其特別刁難,會抵觸世貿組織的「非歧視原則」。文章認為,這原是好事一樁,也是台灣廣大用車人引頸以待的更多選擇,但台經濟部卻「聞陸色變」,連對一間法律上屬於泰國公司的比亞迪泰國廠也想強加「洗產地」之名加以歧視或禁止,恐怕只會引發台泰間的貿易糾紛,既不利於台灣廣大消費者,也不利於台泰間關係的發展。

台灣《中國時報》今年1月曾披露,去年台灣大選前,比亞迪就曾探尋與台灣各大車廠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有業者表示,比亞迪非常開放,任何合作模式都不排斥,「這對台灣車廠的吸引力非常大」。有車廠主管表示,台灣車廠過往依賴美日,但都無法取得關鍵技術,等於「幫人打工」,而比亞迪主動接觸,不管是合資、合作,多少能從比亞迪身上學些什麼,如果跨入商業模式,還能分食電動車商機,「這對受限台灣市場規模的車廠,是不可多得的機會」。車廠主管還說,台當局亂撐特斯拉,其實分不到什麼,還得看特斯拉臉色,動不動就要求把供應鏈移出台灣。台灣《風傳媒》刊登的一篇評論稱,台灣鴻華汽車和日本車業合作生產電動車,日本也沒高喊要保護勞工,因為早就有國際化經驗;反觀今日台灣,特別是民進黨執政後,竟擔憂害怕比亞迪落地設廠後,會被貼上「賣台」標籤。文章質問道,台灣製造若是精品,何懼比亞迪落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