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進駐中東,在沙特開了旗艦店,店主是90後,開業首日獲捧場,營業額5萬人民幣。
沙縣小吃起源於福建省三明市的沙縣,是具有當地特色的一系列小吃的總稱,屬於閩菜,現為中式小吃的一個重要分支,並成為了中國廉價小吃的代表。
內地澎湃新聞報道,5月11日,沙縣小吃沙特阿拉伯旗艦店在首都利雅得國際會展中心開業,成為了首間在中東開張的沙縣小吃加盟連鎖店,標誌著這一「國民小吃」正式進軍中東市場。
沙特當地食客為沙縣小吃讚好。沙縣區融媒體中心圖片
通過店主張世超的攝像頭可以看到,招牌上經典的「吃豆人」官方商標清晰可見,半開放式的廚房搭配橙色餐椅與白色餐桌,簡潔明亮,整個店內座無虛席,不少華人華僑和沙特市民進店品嘗。開業當天,營業額突破5萬元人民幣,多款手工現做的傳統沙縣小吃全部售罄。
來自江蘇的周巍在沙特已經工作13年了,聽說沙縣小吃開業,早早就趕過來了。
「剛嘗了一口拌麵,和國內的味道一模一樣!在異國他鄉吃到這麼正宗的中國美食,一下子就感覺回到國內了。希望以後能有更多中國美食開到沙特來!」周巍說。
據介紹,在菜品上,店內不僅提供熟知的「四大金剛」——拌麵、扁肉(雲吞)、蒸餃和燉罐(燉湯),更有湯粉麵、套餐飯、炒粉麵飯等12類60多種菜品可供選擇。此外,為迎合當地消費者口味,店鋪在菜品上進行了精心調整。
沙縣小吃進駐中東,在沙特開了旗艦店。福建日報圖片
「90後」張世超是土生土長的沙縣人,過去主要從事工程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與中東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越來越多企業、項目和建設者來到這裡,由於看好當地廣闊的發展前景,他原本計劃來沙特考察工程項目,在此期間他意外發現,當地的中餐選擇性較少,於是萌發出了開一間沙縣小吃店的想法。
店內座無虛席,不少當地人捧場。沙縣區融媒體中心圖片
據介紹,近年來,沙縣小吃借助共建「一帶一路」契機,積極推動「沙縣小吃」走出去。一方面依托「沙縣小吃及圖形」集體商標,已先後在日本、美國、英國等77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商標注冊申請工作,並在多個國家落地。另一方面,加大海外小吃人才培養和儲備力度,先後舉辦沙縣小吃海外培訓班15期,為法國、日本、印度尼西亞、加拿大等國的合作公司培訓技術骨幹。如今,沙縣小吃已輻射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開設海外門店229間,成為傳播中華美食與文化的窗口之一。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廠,一直在開拓海外市場。有台媒稱,台灣也是其下一目標。這讓民進黨當局相當緊張。
環球網引述台灣《財訊》雙周刊報道,比亞迪已經制訂全球計劃,預計在2030年前實現全球銷售「一半來自大陸以外市場」。該公司也將台灣視為「重點戰略市場」。報道稱,業界傳出,比亞迪已委托港商太古汽車為台灣總代理,並開始招募經銷商。據已接觸的業者透露,比亞迪集團最快今年年底以騰勢品牌登台,並以豪華MPV車型D9為首發產品,車輛從泰國進口,售價只要100多萬元新台幣(約合27萬港幣),「同級產品根本無法招架」。
新華社圖片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台灣業界引起廣泛關注,並引發當局的高度警惕。台經濟部回應稱,依據台交通部「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管理辦法」規定,所有進口整車進入台灣市場,都要取得台交通部核發的車型合格證明書;經查,「本案BYD並未取得車型合格證明書,故並不能在台銷售」。至於比亞迪通過第三地轉運來台,台經濟部稱,此舉可能構成違規轉運,經濟部對違規轉運採取四項措施,包括監測進口量、從嚴處罰等,違規者最高罰300萬元新台幣,甚至停止其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輸出、輸入貨品。
有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如此「敏感」,暴露出其經濟政策的深刻矛盾。根據台財政事務主管部門的數據,2024年台灣地區貿易順差達806.08億美元,其中對大陸與香港的順差高達699.96億美元。電子零組件等台灣優勢產業,高度依賴大陸市場。然而,民進黨當局卻一面享受大陸市場帶來的巨額順差,一面又在產品進口上大搞政治操弄。根據商務部貿易壁壘調查,截至2023年11月,台灣共禁止2509項大陸產品進口,包括疫苗、麻醉劑、荔枝、太陽能電池片、風力發電機組等。分析認為,這種「逢中必反」的心態,不僅損害台灣消費者利益,更會讓台灣產業在貿易保護主義下逐漸喪失競爭力。
事實上,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北京車展上,台媒對大陸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讚歎不已。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等也多次呼籲加強兩岸產業融合。台灣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杜震華撰文稱,台灣禁止從大陸進口整車和底盤,並違反世貿規則要求車廠逐年提高本地供應鏈比例,因此比亞迪若以泰國製造模式避開台灣禁令,是合理的商業行為。若因為用了對岸零件,就對其特別刁難,會抵觸世貿組織的「非歧視原則」。文章認為,這原是好事一樁,也是台灣廣大用車人引頸以待的更多選擇,但台經濟部卻「聞陸色變」,連對一間法律上屬於泰國公司的比亞迪泰國廠也想強加「洗產地」之名加以歧視或禁止,恐怕只會引發台泰間的貿易糾紛,既不利於台灣廣大消費者,也不利於台泰間關係的發展。
台灣《中國時報》今年1月曾披露,去年台灣大選前,比亞迪就曾探尋與台灣各大車廠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有業者表示,比亞迪非常開放,任何合作模式都不排斥,「這對台灣車廠的吸引力非常大」。有車廠主管表示,台灣車廠過往依賴美日,但都無法取得關鍵技術,等於「幫人打工」,而比亞迪主動接觸,不管是合資、合作,多少能從比亞迪身上學些什麼,如果跨入商業模式,還能分食電動車商機,「這對受限台灣市場規模的車廠,是不可多得的機會」。車廠主管還說,台當局亂撐特斯拉,其實分不到什麼,還得看特斯拉臉色,動不動就要求把供應鏈移出台灣。台灣《風傳媒》刊登的一篇評論稱,台灣鴻華汽車和日本車業合作生產電動車,日本也沒高喊要保護勞工,因為早就有國際化經驗;反觀今日台灣,特別是民進黨執政後,竟擔憂害怕比亞迪落地設廠後,會被貼上「賣台」標籤。文章質問道,台灣製造若是精品,何懼比亞迪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