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介紹,本港去年共錄得33903宗科技罪案,損失金額達51.3億港元,其中勒索軟件案增逾倍,入侵系統升64.9%。
2025年首季錄得7680宗,損失金額14.3億港元。

網罪科出版首份網絡安全報告。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林焯豪表示,據一家網絡安全機構報告,2024年全球因網絡犯罪導致的全年經濟損失估計高達9.5萬億美元,2025年更可能達到10.5萬億美元,損失包括直接影響公司業務的經濟損失、大量客戶的訴訟賠償及高額罰款。
報告亦整合各種網絡攻擊形式和手法,包括網絡滲透活動、供應鏈攻擊、人工智能、社交工程、勒索軟件等。林焯豪說,面對威脅,香港不可掉以輕心,警方在2024年錄得33903宗科技罪案,其中網上罪案佔比超過八成。此外,網罪科去年處理超2500萬項網絡威脅情報,即每日處理超68000項情報,當中發現超過44萬項是針對香港的網絡威脅情報。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 (網絡安全、法理鑑證及訓練)高級警司梁靄琳(左)、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林焯豪(中)及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右)。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 (網絡安全、法理鑑證及訓練)高級警司梁靄琳表示,本港去年共錄得33903宗科技罪案,相較於2023年下降了0.6%,而損失金額上升至51億元,增加了6.7%。2025年首季本港科技罪案數字增至7680宗,較去年同期輕微上升1.1%,損失金額達14.3億元,較去年下降11.7%。

本港去年共錄得33903宗科技罪案,相較於2023年下降了0.6%,而損失金額上升至51億元,增加了6.7%。
2024年科技罪案中具破壞性的網絡攻擊案件,如入侵系統、勒索軟件及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分別錄得61宗、46宗及5宗,雖僅佔整體案件的0.3%,但其影響不容忽視,攻擊可導致服務中斷、敏感資料外洩、機構聲譽受損及重大財政損失。
在入侵系統活動案件方面,2024年錄得了61宗案件,2024年錄得61宗入侵系統活動案件,較2023年的37宗上升64.9%,損失金額由210萬港元增至2550萬港元,增幅達1114.3%。2025年首季則錄得14宗,較去年同期的13宗微升7.7%,損失金額由100萬港元大幅上升至1250萬港元,增幅達1150%。
勒索軟件案件方面,去年錄得46宗,較2023年的23宗增加一倍,受害企業未有支付贖金。2025年首季錄得15宗,較去年同期的13宗上升15.4%,受害企業同樣未有支付贖金。
分散式阻斷服務案件方面,2024年共錄得5宗,損失金額達460萬元。

2024年科技罪案中具破壞性的網絡攻擊案件,如入侵系統、勒索軟件及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分別錄得61宗、46宗及5宗。
梁靄琳續指,為應對嚴峻的網絡威脅,網罪科採取多項主動措施,提升香港整體網絡安全能力。轄下網絡安全中心24小時無間斷運作,提供不同級別的網絡防禦及行動支援;2024年成立網絡安全行動中心聯盟,通過分析各方情報,了解針對香港的網絡威脅,及時發出警示並採取相應措施。
此外,網罪科亦定期為重要基礎設施進行網絡資產安全評估,及早發現並修補系統安全漏洞,利用創新技術,應對不斷演變的網絡威脅。2025年3月立法會三讀通過的《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提升本港基礎設施的整體網絡安全水平。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表示,網罪科去年處理超2500萬項網絡威脅情報,即每日處理超68000項情報,當中發現超過44萬項是針對香港的網絡威脅情報,涵蓋可疑網站、IP地址、域名、攻擊手法及惡意軟件雜湊值等資訊。在針對香港的44萬項威脅情報中,超過六成(約28萬項)與網絡釣魚有關。而殭屍網絡、偵察活動和惡意軟件亦是香港較城建的網絡攻擊手法,分別佔比17%、9.4%和4.4%。

針對香港的44萬項威脅情報中,超過六成(約28萬項)與網絡釣魚有關。
陳純青補充,網罪科通過分析2024年網絡安全事件,發現受害機構常見三類系統安全漏洞,包括存取控制及配置不足、系統過時及未修補問題及欠缺威脅偵測機制。此外,網罪科亦定期對重要基礎設施進行評估,2024年共檢測了超90000個網絡資產,發現約5%存在不同程度的系統漏洞,其中89%為中低風險,11%為極高或高風險。

2024年共檢測了超90000個網絡資產,發現約5%存在不同程度的系統漏洞。
網罪科未來亦會採取多方面措施,包括首先促進國際合作,舉辦網絡安全演習。今年7月亦將舉辦「狩網運動2025」和「網絡攻防精英培訓暨攻防大賽」。

網罪科未來亦會採取多方面措施,持續強化本港網絡安全防禦能力。
林焯豪稱,要有效抵禦網絡威脅,個人與企業需從三方面提升防禦能力:消除人為因素影響、確保系統與設備安全及做好應變及補救準備。企業應完善備份、應變計劃及安全評估,優先保護系統安全。

網絡威脅將持續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