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政商代表大灣區考察團下午參訪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晶泰科技及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英國駐港澳總領事戴偉紳說,親眼見證了「粵港澳大灣區」從概念變為現實。

參訪團到訪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巴士的報記者攝
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戴偉紳約15年前曾任英國駐廣州總領事。此次重返舊地,親眼見證「粵港澳大灣區」從概念變為現實,他認為對前海和河套開發區將香港的高端人才、科研資源(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from Hong Kong )與深圳的產業化能力(solutions here in Shenzhen)結合得非常成功。

陳百里。巴士的報記者攝

參訪團到訪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巴士的報記者攝

參訪團到晶泰科技。巴士的報記者攝

參訪團到訪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主席查毅超。巴士的報記者攝
他指出,這次參訪讓他更清楚如何協調香港和領事團隊,為英國企業提供最佳建議。無論是通過香港還是內地其他城市進入中國市場,都能利用深圳和河套的大規模投資機遇來拓展業務,「英國與香港有深厚歷史淵源,許多英國企業在疫情後都希望重返亞洲尋找商機(a lot of British companies now post COVID are looking to come out to Asia and see where the opportunities are)。」

參訪團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巴士的報記者攝
晶泰科技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雲計算等方式驅動藥物研發,亦與劍橋大學開展重要合作。他認為,英國大學雖擁有頂尖研究能力,但在「快速收集海量數據並加速實現從實驗到解決方案轉化」方面,晶泰科技的發展模式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晶泰科技。巴士的報記者攝

晶泰科技智能自主實驗室。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晶泰科技智能自主實驗室,參訪團見證了機器人如何重塑創新藥和新材料的研發工作。巴士的報記者攝
參訪團晚上出席晚宴,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表示,今年正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5週年。45年來,深圳已發展成為創新、創業、創意的熱土。他強調,深圳不僅是奮鬥的城市,其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同樣值得關注,期待與更多外國企業、機構和各界開展合作。

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巴士的報記者攝
韓國駐香港總領事柳泂喆表示,今日的參觀令人深受啓發。他表示,深圳以開拓精神推動科技創新創意發展,將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相互理解的加深,雙方合作必將譜寫新篇章。

韓國駐香港總領事柳泂喆。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Iñaki Amate認為,此次參訪恰逢其時,肯定了開放、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大灣區各城市各具特色,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橋梁。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Iñaki Amate。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外,參訪團一行晚上還欣賞了大會準備的煙光匯演。

煙光匯演。巴士的報記者攝

煙光匯演。巴士的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