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現在不斷向中國施壓,希望打壓中國的發展,但效果正好適得其反,這正正在刺激中國的發展。
中美在倫敦新一輪的貿易談判結束。會後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中美雙方原則上就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共識以及日內瓦會談共識達成了框架,但他未有透露框架內容。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會後的吹風會上表示,需將相關問題帶回美國,與總統特朗普溝通後,才能確定是否能夠回應中方的要求。由此可見,此次對話的主要目的在於構建雙方互信機制,為下一階段更具實質性的談判奠定基礎。
外界估計雙方接近達成某種協議,美國放寬部分芯片限制,以換取中國有限度放鬆稀土出口。中美慢慢會形成一種「打打談談」的格局。
其實美國的態度,早已由美國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透露出來,哈西特在中美倫敦會談前接受訪問,認為雙方有機會握手言和,美方會放寬部分芯片出口管制,但並不是「非常、非常高端」的英偉達芯片,英偉達的H20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亦非考慮中的選項,他特別澄清「我指放寛的是其他對中國也很重要的半導體」。
美國借芯片打壓中國,不遺餘力。早在2019年就開始對華為實施制裁,禁止華為購買高製程的芯片,華為一度找不到芯片廠代工他們自己設計的5G芯片,導致手機停產,到兩年前才突破瓶頸,重新復產。美國也限制對中國輸出先進的芯片製造設備極紫外光(EUV)光刻機,以及限制對中國輸出高端的人工智能芯片,英偉達的H200、H100芯片不能輸往中國,就特別設計閹割版調低算力的H20芯片賣給中國,但最近美國政府下達指令連H20芯片也斷供中國。
哈西特的說法是,即使中美達成協議,也不會有H20芯片供給中國,或許這樣會對中國的人工智能開發者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其實華為早已做出可以替代英偉達芯片的「昇騰 910C」芯片。從對手的打壓就知道,中國這種產品有相當高的水平,因為美國政府近日要發指引到處向人提示昇騰芯片不安全,就知道華為這種芯片是英偉達芯片的主要對手。
英偉達CEO黃仁勳大力反對美國要限制他向中國供應H20芯片,他5月21日在台北Computex2025大會上表示,美國對華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是失敗的,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從拜登執政初期的95%降至目前的50%。再加限制的話,他們的市佔率只會進步降低。
英偉達人工智能芯片的主要對手、華為的創辦人任正非,最近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持表示,國產芯片雖然落後美國一代,但是「華為用數學補物理、用非摩爾補摩爾、用群計算補單芯片,結果又能達到實用狀況」。他說「芯片的問題其實沒有必要擔心,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計算結果上與最先進水平是相當的」。
芯片業的發展有所謂摩爾定律,兩年就換一代,而換代的芯片電晶體倍升,算力越來越高。任正非說的疊加和集群,其實就是突破美國技術封鎖的方法,中國買不到EUV光刻機,很難做到5納米或以上的高製程芯片,就可以用疊加的方式,將沒有那麼先進的芯片疊加起來,就可以達到類似高端芯片的算力水平,例如把兩枚昇騰910B處理器整合至單一封裝,變成910C,不僅提升算力與記憶體容量,還加強支持人工智能多樣性任務。
另外,製造芯片時用重複曝光的方式,亦可以用DUV光刻機做到EUV光刻機蝕刻的效果,雖然造出來的產品良品率較低、成本較高,但都不是無可克服的困難。
至於任正非亦提到的集群方法,本質是通過系統創新彌補單塊芯片的性能不足,集群計算是將多塊性能稍遜的芯片,通過高效網絡連接,協同完成複雜的任務,形成強大的算力,華為的昇騰910B芯片,就是一個集群產品。
美國越是對中國技術卡壓,中國越是要謀求創新,過去中國科技公司大量使用美國的芯片,主要因為美國芯片質量高,而且由於大量生產價格相對便宜。但在美國的打壓之下,國產替代已經成為一條繞不開的路,美國逼出中國公司對國產芯片的要求,就大大推動了國產芯片的研發。未來中國會在芯片業上面對美國從追趕到超越,先由中低端芯片開始,再進一步發展到高端芯片領域。
美國知名戰略研究專家、預言中「難免一戰」的艾利森認為,美國的科技卡壓阻止不了中國的發展,以芯片業為例,中國的半導體產量已經超過美國,佔全球的產量從1990年不到1%上升到今天15%,而美國的半導體製造份額就從1990年到37%下降到今天的12%。由1990年至2020年,中國建造了32個大型半導體工廠,而世界其他地方只合共建造了24個工廠,而美國的一個工廠都沒有建立。估計10年之後,中國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由現在15%的份額,再進一步上升到24%的全球市場份額。
有困難就有方法,中國要感謝美國,要感謝「川建國」總統,就是在他的努力打壓下,讓中國再次偉大。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