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線搜查|土瓜灣垃圾站變「私家停車場」 街坊丟垃圾遭拒 清潔工:冇位

社會事

一線搜查|土瓜灣垃圾站變「私家停車場」 街坊丟垃圾遭拒 清潔工:冇位
社會事

社會事

一線搜查|土瓜灣垃圾站變「私家停車場」 街坊丟垃圾遭拒 清潔工:冇位

2025年06月13日 13:30 最後更新:15:03

有土瓜灣居民向《一線搜查》投訴,指貴州街的垃圾站長期被車輛霸佔,清潔工更拒絕居民丟大型垃圾,問題已持續至少兩年,居民甚至三度向當局投訴,但情況仍沒改善。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垃圾站變停車場 居民棄垃圾受阻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貴州街的垃圾站位處民居及工廈密集的地區,附近設有停車位,使用率極高,惟有居民投訴該垃圾站長期被車輛佔用,質疑有人公器私用。更令街坊不滿的是,當街坊想丟垃圾時,職員竟以「沒位置」拒絕。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報料人Peter(化名)表示,問題自2023年他搬入土瓜灣時已存在。他憶述,當年新居入伙需丟棄舊傢俬,卻被垃圾站職員以「無位置」為由拒絕,要求他前往土瓜灣室內運動場的垃圾站,甚或更遠的牛棚垃圾站。惟眼見有私家車停泊在垃圾站,Peter認為不合理,遂與對方理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數月後,Peter要棄置沙發,事件再次重演。Peter直言:「有冇搞錯,垃圾站唔可以丟垃圾,咁垃圾站用嚟做乜?我哋又係見到呢幾架車,又係泊喺嗰度,你垃圾站攞嚟泊車呀?」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攝製隊於5月中一連四日到垃圾站視察,發現每日均有車輛停泊,當中一輛貼有清潔承辦商標誌的白色輕型貨車更是常客。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Peter指出,停泊的車輛基本上每日早上9時便會出現,有時停泊至傍晚5、6時才駛走,有時甚至同時有三、四輛車霸佔垃圾站。他質疑車主與清潔工相識,「我之次見到佢哋都係著便服,次次經過時,都見到清潔工見住佢哋泊㗎車入去,所以其實職員完全知道呢件事發生。」

居民投訴無門 

Peter無奈說曾三度致電1823投訴,案件轉介至食環署跟進,惟問題未有改善。他先後五次嘗試棄置垃圾均失敗,每次均與清潔工爭吵收場。他氣憤地說:「垃圾站唔可能公器私用,垃圾站唔係用嚟做你私人停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清潔工態度惡劣

攝製隊事後再到場視察,再發現同一輛白色輕型貨車停泊,於是上前表明身份查詢,未料司機未有回應,急忙駕車離開。攝製隊嘗試與負責人聯絡,一名自稱負責「寫字樓」的女職員起初迴避問題,後突然發怒,阻擋鏡頭並以手機反拍攝製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至於在場其他多名清潔工亦情緒激動,不斷高聲指責攝製隊,又聲稱「喺垃圾站拍攝要申請」,甚至要求刪除拍攝內容,又稱「你哋影響我哋工作」。

食環署:作書面警告 承辦商稱已訓示場地主管

食環署接受《一線搜查》查詢時,確認由2023年至今年5月22日,共接獲2宗有關車輛停泊該垃圾收集的投訴,署方經調查後發現涉事車輛為承辦商的車輛,曾停泊在垃圾站內約25分鐘。由於有關情況已經影響垃圾收集站的運作,已向有關承辦商作出書面警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發言人又指,一般而言,承辦商在不妨礙垃圾收集站運作的情況下,會因應工作需要短暫停泊車輛,但強調前提是不會對公共服務構成影響。署方有機制進行巡查及突擊檢查,如發現承辦商工作表現未符合合約規定,會按合約作出懲處,包括口頭或書面警告,以及扣減服務月費等。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承辦商則回覆指,由去年10月1日起為上提供外判清潔服務,期間沒有收到任何相關投訴。公司已經就事件訓示場地主管,強調任何工作用途車輛只允許在垃圾內進行必須的工作程序及作短暫停留。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身處烈日當空,很多人都會買冰凍飲品消暑,但樽裝飲品通常含有較高糖份,除了令身體吸收糖份超標外,還有機會變「危險品」!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飲品閒置時間過久隨時變「危險品」

本港近日持續受到高溫天氣影響,早前天文台還錄得6月最高紀錄的35.6度,不少市民會選擇買冰冰涼涼的樽裝飲品消暑。但大家未必會一次性飲完一樽,有可能將飲品閒置數小時,甚至是數天,但卻容易因為不小心存放,隨時變成「危險品」。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細菌與糖份發生反應

有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放在家中兩個星期的膠樽裝甘蔗汁竟然突然間爆炸,威力還非常驚人。浸會大學生物系講師余英傑指出,基本上所有飲品,只要裡面有糖份,遇到細菌都有機會發生爆炸,「當我們打開瓶子,口腔、皮膚上的細菌、酵母菌就會順勢掉下去,扭緊瓶蓋後細菌和糖份就會進行發酵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樽身就會谷起,扭開樽蓋時就會有機會沖出來。」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按壓樽身判斷可能炸樽情況

如何判斷可能會炸樽情況?余英傑指,可以通過按壓樽身的方法,如果樽身有些軟,就代表沒有氣體谷在裡面,整個樽蓋也平,樽身站得很穩固,應該沒問題;反之,如果樽身谷起,按壓下去感到很硬,樽蓋被谷起,很明顯已經有大量氣體谷在裡面,這時扭開就很危險。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避免室內打開 不要對著人

他表示,若已經知道可能會炸樽,首先不要在室內打開,要向空曠地方慢慢打開,注意不要對著人扭樽蓋;開蓋時慢慢扭開,將氣體慢慢釋放,當聽到「嘶」一聲再緊握樽身,讓氣體慢慢「嘶」出來才鬆開;也盡量不要喝剩一些便丟進回收箱,避免傷及無辜。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