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飛機起降時段最易發生事故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生還機會

生活事

飛機起降時段最易發生事故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生還機會
生活事

生活事

飛機起降時段最易發生事故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生還機會

2025年07月06日 07:00

內地媒體報導指出,飛機在起飛及降落時段屬事故高發期,航空專家建議乘客必須熟記6大逃生要訣,把握事故發生後「黃金90秒」作出果斷應對,提升生還機會。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飛機起降時段空難風險最高 旅客須保持警覺

更多相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飛機作為現代高速交通工具,雖然安全系數高,但一旦遇上突發事故,若乘客未能掌握正確逃生要訣,後果往往不堪設想。近日有調查顯示,有8成空難事故發生於起飛後3分鐘及降落前8分鐘內,機艙環境和飛行狀況於這2個時段最不穩定,因此旅客應保持警惕,切忌登機後就呼呼大睡。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逃生「黃金90秒」 正確反應決定生死

《健康時報》報導指出,飛機一旦發生事故,90秒內是逃生的「黃金時間」,如何把握這短暫的關鍵時刻,往往決定生死存亡,因此乘客需要掌握快速反應的方法,以增加生還機率。以下是航空專家建議的緊急應對措施: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6大逃生要訣

1. 確認最近的緊急出口位置,並繫好安全帶,以防飛機顛簸或突然衝擊。

2. 應在起飛及降落時收回小桌板,並將座椅椅背調整至豎直位置,這樣能確保自己這一排及後方乘客的逃生通道暢通無阻。

3. 應將座位旁的遮陽板完全打開,有助保持良好視野,以便在事故發生時快速判斷逃生方向。

4. 旅客應摘下眼鏡、頸鏈、戒指及假牙等可能造成傷害或阻礙逃生的物件,同時脫去高踭鞋,取出口袋內的尖銳物品,以避免在逃生過程中受傷。

5. 一旦機艙內出現煙霧或濃煙,應盡快戴上防煙頭罩。如無頭罩,亦應立即用濕毛巾或濕手絹遮蓋口鼻,盡量降低姿勢,以彎腰或爬行的方式快速移動至出口處。如遇到機艙突然減壓,則須即時戴上氧氣面罩。

6. 在飛機即將迫降或撞擊地面時,專家建議旅客採取特殊的自我保護姿勢,即雙手交叉放置於前排座椅靠背上,頭部伏於雙手之上,以減低撞擊對頭頸部的傷害。此外,旅客亦可將身體蜷縮起來,儘量彎腰至膝蓋位置,雙手緊抱腳踝,藉此降低衝擊力,保護骨骼免於嚴重損傷。

有專家進一步解釋,乘客若在海洋上空遇險時應立即穿戴好救生衣,務必等待飛機完全停止後,迅速從緊急出口逃離。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航空專家教6大逃生要訣提升空難中生還機會。資料圖片

掌握逃生技巧助提高生還機率

近年來,多起航空事故的生還者都表示,正是由於自己或機組人員及時掌握了這些逃生方法,才能在短短數10秒內化險為夷。因此,航空專家再次呼籲,公眾應主動了解並牢記緊急逃生技巧。

醫生指出,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敏感族群尤須留意。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醫生提醒新衫未洗即穿存健康風險

不少市民購買新衣後往往會迫不及待即時穿上,殊不知這一習慣存在衛生隱患,對健康構成風險。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出,衣服在製作及運輸過程中易殘留化學物質,或受細菌及病菌污染,建議市民養成「先洗再穿」的良好習慣,以預防皮膚過敏及其他健康問題。

衣服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可致皮膚過敏

劉醫生解釋,衣物生產過程中經常會進行防皺、防縮及定型等化學處理,常見殘留添加物包括甲醛及各類染料。雖然上述物質有助提升衣服外觀,但若是直接接觸皮膚,尤其對於過敏體質人士,則有可能引發紅腫、搔癢以及皮疹等過敏反應。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多重污染及交叉感染風險高 嬰幼兒、敏感及免疫力弱人士需留意

除了化學物質外,新衣在工廠、倉庫、運輸及上架期間,也可能沾染灰塵、細菌以及黴菌孢子,且有機會被多人試穿,進一步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劉醫生提醒,嬰幼兒、皮膚敏感及免疫力較弱人士更須加倍留意。

貼身及嬰兒衣物穿前宜徹底清洗

劉醫生強調,貼身衣物以及嬰兒服裝應於穿著前以清水或中性洗劑徹底清洗,既可去除化學殘留及異味,也能令布料更柔軟、穿著更舒適。部分天然纖維製品於首次清洗時或會出現輕微縮水或甩色情況,預先清洗有助避免污染其他衣物或皮膚。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網民留言表示共鳴

相關建議引起網民廣泛共鳴,不少網民表示,「正確!我從事服裝業,一定會跟客人說衣服買回去,洗過再穿」、「新衣會先洗過再存放」、「真的是要先洗過後再穿較好」、「只有外套不用先洗喔。不會和皮膚直接接觸」、「我會過敏,所以一直是先洗後再穿」。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新衫未洗直接穿超污糟 醫生警告:化學殘留及細菌感染恐損健康。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