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反詐騙聯盟一周年發表調查報告 指教育程度越高受騙風險越高

社會事

反詐騙聯盟一周年發表調查報告 指教育程度越高受騙風險越高
社會事

社會事

反詐騙聯盟一周年發表調查報告 指教育程度越高受騙風險越高

2025年07月05日 14:40 最後更新:16:06

反詐騙聯盟(教育)7月5日在香港警察學院舉行成立一周年典禮暨座談會,發表針對青少年的「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邀請不同界別嘉賓以有關數據為基礎,探討如何推動青少年防騙教育的跨界別合作。

反詐騙聯盟(教育)舉行成立一周年典禮暨座談會。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詐騙聯盟(教育)舉行成立一周年典禮暨座談會。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詐騙聯盟(教育)主席劉慧博士在典禮致辭時表示,聯盟的成立源於反詐騙教育必須奠基於「詐騙風險管理」的核心理念。她強調,聯盟不僅是宣導防騙,更系統性地識別風險、分析脆弱環節、預測趨勢,並設計針對性的干預策略,致力打造一個具備「識騙、防騙、抗騙」能力的教育生態圈。劉慧博士認為,「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反映教育界在防騙支援方面仍有巨大空間,聯盟將積極聯繫跨界別機構,探索進一步合作方向,以加強青少年防騙教育及支援。

更多相片
反詐騙聯盟(教育)舉行成立一周年典禮暨座談會。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詐騙聯盟(教育)舉行成立一周年典禮暨座談會。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詐騙聯盟(教育)主席劉慧慧博士致歡迎辭及開幕辭。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詐騙聯盟(教育)主席劉慧慧博士致歡迎辭及開幕辭。巴士的報記者攝

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博士。巴士的報記者攝

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博士。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詐騙聯盟(教育)主席劉慧慧博士致歡迎辭及開幕辭。巴士的報記者攝

反詐騙聯盟(教育)主席劉慧慧博士致歡迎辭及開幕辭。巴士的報記者攝

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博士在典禮致辭時表示,是次活動對幫助年青人提高防範意識及警覺性非常重要。作為教育界的一份子,他認為反詐騙教育是整體教育重要的環節,也是教育的基礎,因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明辨是非、分辨真偽。

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博士。巴士的報記者攝

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博士。巴士的報記者攝

活動上,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該調查於2025年3月至5月期間推行,涵蓋小學四年級至研究生,共收集了約10000份有效問卷,為全球首個同類型的大型地區性研究。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主要研究發現包括:一、騙案報案率偏低,受訪者之中,50.9%未曾向人透露,26.4%曾向家人透露,12.9%向當局報案,僅5.7%向學校求助;二、青少年在面對常見詐騙時,對資訊的信任程度及決策的急促性與受騙風險有高度關聯;而在涉及金錢損失的詐騙中,風險承擔傾向亦是重要因素之一;三、教育程度越高,受騙風險亦隨之上升。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榮譽教授林國輝代表研究團隊發表「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調查亦發現3.1%的受害者曾多次受騙,當中以男性、小學生及對資訊過度信任者為高危群體,最年幼的裸聊勒索受害者只有九歲,反映過往受騙經驗未能有效建立「自然免疫力」,社會需加強公眾教育以提升防騙意識。

就「詐騙易感性評估」調查結果,聯盟舉行了主題為「數據驅動的反詐騙生態系統:連結教育、政策與執法的跨界對話」的座談會,探討如何將相關的研究結果轉化為具體的風險緩解措施,包括:一、教育介入策略:設計針對性的防騙課程與校園活動;二、政策制定參考:以調查結果作為制定青少年網絡 安全與防騙政策的依據;三、執法與支援機制:優化舉報與及早介入機制及改善支援系統,以減低青少年受騙風險及提升受害後的求助率與復原力。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座談會由劉慧博士主持,參與嘉賓包括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博士、警務處副處長(行動)葉雲龍、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及副數字政策專員(數字基建)張宜偉。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務處副處長(行動)葉雲龍致謝辭時特別感謝劉慧博士及其團隊。他指出,「詐騙易感性評估」由反詐騙聯盟(教育)聯同多間大學的教授團隊、教育界團隊及警隊共同合作完成,展現了教育界與學術界在防騙工作上的高度承擔與專業精神。他期望未來反詐騙聯盟(教育)繼續與各界攜手合作,推動防騙教育、加強通報機制、提升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識騙及防騙的能力,以建立一個更安全的社會。

是次活動共約有20位來自教育界、政策制定部門、執法機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領袖與夥伴,以及家長和學生參與。

警方在過去1個月,共接獲超過140宗涉及社交媒體帳戶及即時通訊軟件被騎劫的騙案,涉款超過1000萬元,當中涉及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佔整體超過九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警方表示,社交媒體與即時通訊軟件有個人資料及親友聯絡電話等資料,黑客可能會冒認身份向親友行騙,以至盜取帳戶資料和密碼,強調社交媒體帳戶保安十分重要。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