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美國「獨立日」前夕,法國送上大禮。一幅自由女神像羞愧掩面的壁畫作品在法國魯貝市揭幕,作品題為《自由女神像的無聲抗議》,畫中自由女神像雙手掩面,呈現出羞愧的姿態。還有人說,點止咁簡單,14億中國人正在笑你。
網上圖片
笑緊你係法蘭西是,又關14億中國人嘢事?話分兩頭,美法友誼深厚,《環球時報》報導,「自由女神像是法國政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贈送給美國的禮物,於1886年10月28日落成,矗立在紐約自由島上。自由女神右手高舉象徵光明和希望的火炬,左手抱著一本象徵美國《獨立宣言》的書本。」何以自由女神此刻無地自容?畫家解釋,這幅壁畫反映了她對特朗普強硬移民政策感到「羞恥」,政策已導致數千名移民被驅逐出境。當然,「美國優先」份子對此大罵出口。
何解中國躺著也中槍?始作俑者是《地球是平的》作者弗里曼在《紐約時報》最新撰文,無中生有的說,特朗普的錯誤政策,破壞美國新能源發電的能發展,尤其是太陽能、電池和風能。——儘管如今這些能源是促進我們的電網發展以滿足人工智慧數據中心激增需求的最快捷、最廉價的方式。——如此這般,引起風涼的中國人嘲笑。
弗里曼在文章吹捧與特朗普為敵的馬斯克︰「毫無疑問,馬斯克是美國最偉大的製造業創新者之一,他創立了全球領先的公司,製造電動汽車、可回收火箭、電池存儲和通訊衛星」。不過,馬斯克一手捧了特朗普上位,還當上「政府效率部」,反覆無常地裁撤政府工作人員,令馬克斯大失民心。
注意了,說到美國的糾纏不清的政爭,擺14億中國人上檯,不單只是糊塗,更加係靠害。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通過之後,關稅問題馬上有大動作。外電稱,特朗普在加征關稅最後期限前,突然宣佈簽署了一系列「貿易信函」,即是說,美國對外高達70%的新關稅即將生效。歐盟或將首當其衝。中國又怎樣呢?在貿易戰氣氛加劇之際,特朗普在7月4日表示,「可能會訪問中國與習近平會晤,同時邀請習近平訪問美國。」中美緩和是接近完成的可能,但美歐矛盾就不是那麼樂觀,除非歐盟對美國要求言聽計從。
歐洲藝術家不為歐洲貿易受到美國不公平施壓而感到憤怒,反而為美國移民仗義執言,教我們認識到歐洲的價值觀不是什麼普世價值,更多是一種情緒價格。什麼是情緒價值?我的定義直接可以寫成一個故事︰某個家道中落的多情公子,失去了可供揮霍的父蔭,本身又無太大本事之下,面對有財有勢的不同競爭對手,想突圍而出,唯有靠扮暖男來哄哄異性,以保個人存在感。
論恕我直白,三十幾以來,目睹自由神像搬來搬去,覺得她已經道具化。但,無論如何,學學川普口頭禪︰「我依然好尊重你,I love you!」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天公造美,中山沒有滂沱大雨,順利去到翠亨村參觀孫中山故居,也不忘關注中美關係發展。朋友說務必進入「孫中山紀念館」一遊,該館於是今天5月1日經過全面改造升級,開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翔實展示孫中山先生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孫中山肖像
當然啦,上次復活節我參觀三鄉雍陌村的鄭觀應故居,還買了他的《盛世危言》翻閱,須知道,中山先生最早受鄭氏影響,如今我怎會錯過中國現代化的第二集——孫中山革命?
走入孫中山的世界,恍如在歷史的時空穿梭;打開手機,全世界最關注的外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這次罕見的會面,怎麼了?西方媒體一致「報喜不報憂」,說︰「除了公佈一張正在會談的照片,沒有公佈合影,看不到有沒有握手。但北京的書面聲明卻與以往不同,沒有提及任何摩擦點,甚至沒有提及台灣。」是嗎?
兩岸的時評觀察大不同,台灣賴岳謙教授說得透切。他描述魯比奧到了會場但不先進入,門口兜了一個圈,似乎想製造「我不是先來等你啊」的氛圍,點知沒有中國代表團不是跟著後面來,點算好?總不能在一眾中外記者面前兜圈又兜圈兜多幾轉,結果輸了第一陣,王毅計準了才「後發而至」。
主持人問賴岳謙接下來還有亮點嗎?魯比奧身體靠前,王毅就有如坐北向南,坐在對面,還要把左手一抬,擺出氣場完全不同的坐姿。相比起來,代表美國而來的「有史以來第二個基辛格」(魯比奧身兼國家安全顧問)怎會這樣子?輸人又輸陣。
賴岳謙總結稱,魯比奧已說不出「從實力地位出發」之言,特朗普渴求玉成到訪中國之行,偏偏中方強調美國先釋出善意這個大前提,魯比奧這位「外交新丁」面對如此重大壓力,不荒腔走板已屬難能可貴。然而,中方的高姿態也令他十分難受,你看過大國之間的會晤可曾有過「不握手、不微笑、不寒暄」的場面嗎?
回到孫中山的時空裡,當年世界激烈動盪,「戰亂頻發,民生凋零,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忠的災難深淵。」激起了先生「上下求索,立志救國」的決心。1912年,孫中山將「維護國際和平」定入在其黨綱之內,強調中國是世界的和平力量,要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而且「希望通過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或建立亞洲大同盟的方式,在維護地區和平的基礎上團結一切愛好和平的力量來,共同維護世界和平。」中國當時善良有餘,力量不足,先生曾嘆息︰「蓋今日國際,惟有勢力強權,不講道德仁義」。
王毅結束馬來西亞行程,向記者表示︰「中國—東盟的10+1外長會氣氛十分友好、融洽,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的背景下,中國和東盟國家展現了相互支援、團結合作、共迎挑戰的強烈願望。會議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果。」關於中美關係,重點是「確保中美兩艘巨輪,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這次的會晤是建設性的,雙方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進行了平等對話。」
當我走出園區時,毛毛雨都過去了,感覺舒暢涼快。對了,中山的空氣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