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歷史長河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2023年10月30日 10:00 最後更新:11:56

儒家「至聖先師」孔子在英文著作中,都被譯作「Confucius」。當初創造這個英文單詞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歐洲人撰寫的孔子傳記以及孔子畫像插圖(網上圖片)

歐洲人撰寫的孔子傳記以及孔子畫像插圖(網上圖片)

"Confucius"本是拉丁文,後來被用至英文。16世紀,歐洲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前往遙遠的東方,踏入明朝的國土,向中國人傳教。他們驚訝發現當時的中國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受過一些教育的人,都會信奉一位2000多年「哲學家」的教誨,並把他的教誨運用到治國安邦和日常生活中。

這位西方傳教士口中的「博學的偉大哲學家」就是孔子。面對孔子以及當時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來自意大利的利瑪竇神父為代表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抱著一種尊重甚至熱忱的心態去接觸並學習。他們學習複雜的漢字系統,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並希望將這種哲學介紹給歐洲人。在將古代儒家經典著作翻譯成歐洲各種語言時,難免要創造一個詞來指代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

利瑪竇神父(左)(網上圖片)

利瑪竇神父(左)(網上圖片)

當時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是繼承自羅馬帝國的拉丁語,拉丁語以前在歐洲的文化界和學術界,一直都是各國通用的語言。利瑪竇在翻譯孔子的名字時,選取了當時中國人對他較為流行的一個稱呼「孔夫子」,然後音譯成「Confuci」。

在拉丁語中,一個名詞有「陰性」、「陽性」和「中性」之分。一般「陽性」名詞,特別是人名,都會以「-us」結尾,所以孔子的拉丁文名最終就定為「Confucius」。在所有的歐洲語言中,孔子的名字都來自於拉丁文的Confucius,其中英語、法語中依舊沿用Confucius的拼寫。

利瑪竇與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共同發明世界首套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拼音體系,記載於《西儒耳目資》中。(網上圖片)

利瑪竇與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共同發明世界首套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拼音體系,記載於《西儒耳目資》中。(網上圖片)

而在另一些語言中,Confucius根據這些語言詞彙的拼寫和發音規律有所變化,如德語中的 Konfuzius,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的 Confucio,瑞典語中的 Konfucius,波蘭語中的 Konfucjusz,以及俄語中的 ΚοHфyций(Konfucij)。

事實上,明清時期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還將中國歷史上很多重要人物的名字譯成專屬的拉丁文,如孟子的拉丁文名字Mencius,這個名字更曾在被譯回中文時,被誤解為一個叫「門修斯」的人。另外,明清時期不少皇帝都有專門的拉丁文名字,如明朝天啟皇帝Thienkius,崇禎皇帝 Zungchinius,以及清朝順治皇帝Sungteius。

往下看更多文章

漢武帝寵小人 汲黯以「後來居上」暗諷之

2023年11月27日 20:00 最後更新:11:51

「後來居上」這個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當中《汲鄭列傳》中有言:「始黯列為九卿,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及弘、湯稍益貴……或尊用過之。黯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上默然。」

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汲黯的官員。此人剛正不阿,敢說敢言。每次漢武帝怒火中燒,把文武百官罵得低頭縮頸時,就只有他敢站出來向漢武帝提出勸諫,因此此人也被時人稱為「直諫之臣」。

汲黯像(網上圖片)

汲黯像(網上圖片)

身為九五之尊,漢武帝自然會因為汲黯那不留情面的勸諫而感到不悅。有次漢武帝在朝中提出施政要以人為本,以彰顯儒家之義時,百官無一表示讚同和敬佩,就只有汲黯在一旁說:「雖說陛下嘴上說實施仁政,但所做之事無一不是與民爭利。既然陛下心中貪慾無數,又何必辛辛苦苦地偽裝呢?這不是在為難自己嗎?」漢武帝看自己的心思被人看穿,也不免得有點惱羞成怒。不待數日,他便把汲黯發配到東海去。雖然被貶為東海太守,但汲黯卻沒抱怨,反而把東海治理得井井有條。後來時間久了,漢武帝也忘了當初被汲黯當眾揭穿的羞臊,所以他便下了一道聖旨,把理事出色的汲黯調回京城當官。

漢武帝為增加財政收入,任命商人出身的桑弘羊為主要財政官員。當中的鹽鐵專營政策,即百姓不能再私下產鹽,而是由國家把扯鹽、鐵、茶、酒等關鍵資源的開採和售賣。這一政策使眾多百姓失去一大謀生法寶,而為人所詬病。(網上圖片)

漢武帝為增加財政收入,任命商人出身的桑弘羊為主要財政官員。當中的鹽鐵專營政策,即百姓不能再私下產鹽,而是由國家把扯鹽、鐵、茶、酒等關鍵資源的開採和售賣。這一政策使眾多百姓失去一大謀生法寶,而為人所詬病。(網上圖片)

不過從東海回來後,汲黯對漢武帝的規諫也沒有絲毫收斂。他並不擔心自己會得罪漢武帝犯,他只在乎百姓的福祉。對於漢武帝來說,他一方面很討厭汲黯這麼嚴苛的對待自己,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汲黯每次提出的建議都是非常正確的。因此,兩人總是維持着微妙的關係。

當時汲黯有兩個年輕的同事,一個叫張湯,另外一個叫公孫弘。因為兩人很會討好武帝,所以哪怕兩人毫無政治建樹,也能身居高位,其官位甚至都要比汲黯高。眼見及此,汲黯自然心有不憤。因此有天上朝,汲黯很不客氣地對漢武帝說:「皇上用人,就像堆柴一樣。總是把後來的柴放在上面,卻根本不管哪一根柴才是真正的好柴。」漢武帝一聽就知道汲黯這是在暗諷他任用張湯和公孫弘這兩個愛拍馬屁的小人,所以也不敢吱聲,滿臉通紅地走了。

漢武帝像(網上圖片)

漢武帝像(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引申出「後來居上」這個成語,原意是指一些資歷淺的人反而位居於資歷長的人之上;現在多用來比喻後來的人和事,進步很快,趕上或超過了前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