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史之亂唐代盛衰分水嶺 安祿山為何起兵?

對安祿山來說,說不定反叛還有活路,只是在河南陷入苦戰......

中國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主角之一安祿山因此出了名。他被形容為禍亂天下,大奸大惡。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就是因為安祿山叛唐,令到唐代轉衰而滅亡。

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他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約15萬士兵。號稱20萬在薊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藉口,於范陽(今北京)起兵。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事實上,唐玄宗的天寶年間,明明還有高仙芝、封常清、哥舒弼、李光弼、郭子儀等名將健在,朔方、隴右之兵強盛,安祿山區區15萬人馬,為何敢於造反?就要看看他本身的多項條件。安祿山當時身兼盧龍、范陽、河東三個節度使,手下的軍隊二十多萬,對於他管理的節度使轄區,區中的軍事、行政和財政都能夠控制著,要說他是當時唐朝實力最強的節度使,也應該沒錯的。一旦朝早的安祿山要一點野心,有這客觀條件造反,乃人之常情。

-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