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922海員大罷工 觸發港英政府制定《緊急法》鞏固管治

歷史長河

1922海員大罷工 觸發港英政府制定《緊急法》鞏固管治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1922海員大罷工 觸發港英政府制定《緊急法》鞏固管治

2019年08月28日 11:00 最後更新:13:52

當年大罷工,最終英國駐廣州總領事代表出面調停。

1910年代尾至1920年代初,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通貨膨脹,很多工人生活相當困苦,有不少聲音希望能夠上調薪資,特別是華人海員,工時長達17至18小時,工資卻每月僅得二、三十元,而工資只是同工種外籍海員的四分之一,慢慢引起注視。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當年大罷工,最終英國駐廣州總領事代表出面調停。

網上圖片

1920年初,香港船塢的工人向僱主要求加薪被拒,華籍工人便在清明節時期以回鄉掃墓為由,集體請假,觸發了香港公共運輸停頓。由於華人海員多來自廣東,再配合當時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軍政府所提倡的振興中華、欲仿效歐洲推行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之下,他支持華人海員。1921年華人海員成立工會,爭取合理權益。

香港海員罷工的主要領導人與工會成員合影 (網上圖片)

雖然廣州各工會積極支持和協助香港海員,然而由於孫中山當時忙於護法北伐,怕港英殖民政府報復,阻礙軍用物資運上廣州,期間多次向媒體與港英政府表明他只是支持工人改善生活,而非罷工的發動者與領導者。當時香港海運癱瘓,150多艘船滯留維多利亞港內,但資方仍堅拒加薪。

網上圖片

港督司徒拔採取多種手段試圖解決罷工。1922年2月1日,通過戒嚴令武力封閉德輔道中的香港海員工會,強行拆去招牌。強硬手法引發香港其他行業同情海員工人,發動總罷工,人數達十多萬。

省港大罷工 (網上圖片)

總罷工期間,有不少工人北上返回華界,港英政府於是下令九廣鐵路停駛,引起約2000人的罷工工人步行上廣州,當隊伍途經沙田時,再遭副警司經亨利下令香港軍警開槍阻止,造成三死八傷,引起香港華人更大憤怒與恐慌。

然而到了1925年及1926年,港英政府又再面對省港大罷工引發的影響。也許面對連串因應勞資糾紛以及多種誘發的抵制等等,港府開始以勞工法,調整僱傭關係及監管工業安全等保障各方,但就未有順應社會要求制定勞工賠償法。相關法例工會法,要直至戰後才得到落實。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920年初,香港船塢的工人向僱主要求加薪被拒,華籍工人便在清明節時期以回鄉掃墓為由,集體請假,觸發了香港公共運輸停頓。由於華人海員多來自廣東,再配合當時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軍政府所提倡的振興中華、欲仿效歐洲推行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之下,他支持華人海員。1921年華人海員成立工會,爭取合理權益。

1922年1月12日,香港兩大英資公司渣甸和太古船務的公司海員向資方要求加薪被拒,於是工會領導舉行大罷工。工會向罷工海員派發每人每日4毫5仙到1元的生活費,短短一周內罷工規模迅速擴大,參加海員多達6000人。至1月底,其他公司的海員以至碼頭起貨工人和煤炭工人也相繼嚮應,人數達三萬多。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雖然廣州各工會積極支持和協助香港海員,然而由於孫中山當時忙於護法北伐,怕港英殖民政府報復,阻礙軍用物資運上廣州,期間多次向媒體與港英政府表明他只是支持工人改善生活,而非罷工的發動者與領導者。當時香港海運癱瘓,150多艘船滯留維多利亞港內,但資方仍堅拒加薪。

港英政府為了解決罷工,港督司徒拔採取多種手段,包括通過戒嚴令,以及制定條例來鞏固政府權力。

事實上,港英政府早在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後,因應香港出現的反殖民動亂,通過立法加強控制社會,包括先後兩次修訂1886年的《維持治安條例》,制定《社團條例》、《防止抵制條例》、《教育條例》以及《煽動性刊物條例》,務求禁止發動抵制運動、管制教育機構、對付三合會等黑幫組織等。到了1922年的海員大罷工,還特別制定《緊急規例條例》(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

根據現今香港政府將之保留下來的特區法律所指,條例是授予政府在緊急或危害公眾安全情況時所訂立規例權力。在合乎公眾利益之下,可檢查、管制及壓制包括刊物、文字、地圖、圖則、照片、通訊及通訊方法;有逮捕、羈留、驅逐及遞解離境的權力等等。雖然1922條例條文與現今可能有別,但因應當時港英政府制定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條例,鞏固政府以及警方權力。

香港海員罷工的主要領導人與工會成員合影 (網上圖片)

香港海員罷工的主要領導人與工會成員合影 (網上圖片)

港督司徒拔採取多種手段試圖解決罷工。1922年2月1日,通過戒嚴令武力封閉德輔道中的香港海員工會,強行拆去招牌。強硬手法引發香港其他行業同情海員工人,發動總罷工,人數達十多萬。

到了2月中,海員代表與港府官員、船公司代表等談判破裂。這時,港府派人到外地招募新工人,由英軍派人駕駛因罷工而停航的天星小輪。罷工海員於是封鎖香港,禁止廣東各地糧食運港,同時得到廣東等華界嚮應,引起香港殖民政府恐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總罷工期間,有不少工人北上返回華界,港英政府於是下令九廣鐵路停駛,引起約2000人的罷工工人步行上廣州,當隊伍途經沙田時,再遭副警司經亨利下令香港軍警開槍阻止,造成三死八傷,引起香港華人更大憤怒與恐慌。

事後勞資對立不斷,香港政府也參與調停卻未果。最終英國駐廣州總領事代表出面調停,勞資及香港政府達成協議,資方同意加薪15至30%。另外,港府解封工會、釋放被捕人員,並發放撫恤金予以沙田慘案受害者,大罷工歷時56天,至3月8日結東。

省港大罷工 (網上圖片)

省港大罷工 (網上圖片)

然而到了1925年及1926年,港英政府又再面對省港大罷工引發的影響。也許面對連串因應勞資糾紛以及多種誘發的抵制等等,港府開始以勞工法,調整僱傭關係及監管工業安全等保障各方,但就未有順應社會要求制定勞工賠償法。相關法例工會法,要直至戰後才得到落實。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