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代女子月事遭歧視 更入藥「以毒攻毒」極荒唐

歷史長河

古代女子月事遭歧視 更入藥「以毒攻毒」極荒唐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代女子月事遭歧視 更入藥「以毒攻毒」極荒唐

2019年09月21日 10:00 最後更新:09月25日 10:00

古代月事更比現代不便,所以衛生巾真是偉大發明。

對現代女性來說,每個月生理期是煩惱-情緒波動大、心情煩躁、肚子痛、各種不方便-至於古代女性,對於月經的態度不止是煩惱,由於原始社會茹毛飲血,無法解釋「流血卻不死」,故產生強烈恐懼。談論月經是禁忌,來月經的女性被視為魔鬼附體,需要單獨住在離部落遠遠,以免給部落帶來厄運。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古代月事更比現代不便,所以衛生巾真是偉大發明。

古代月事帶 (網上圖片)

據指,這個時期的女性只能就地取材,用粗糙乾草、樹皮、樹葉來擦拭血污,並需要將這些「污物」丟得遠遠,不能讓人接觸。到了奴隸社會時期,女子學會用獸皮和樹皮縫製內衣,來月經時候就在內衣上墊上乾草等乾燥物吸收污血。同時,她們會以清水清洗。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到了東漢造紙術發明普及以後,吸水的草紙和祭祀用的白紙就派上用場,夾在月事帶中間,乾淨衛生。但是當初紙價高昂,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負擔,貧寒女子仍然用廉價易得的草木灰。女性在古代本身地位就很低,遇到這類幾乎不能啟齒之事,很多窮家女子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有的直接用棉花作為「塞子」塞下體,阻止血污外流。

清代焦秉貞《仕女圖冊》局部 (網上圖片)

月經禁忌一直根深蒂固,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載:「女子入月,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為其不潔,能損陽生病也。」這時,男子應該遠離,否則會染上惡疾甚至死亡。所以不少男子結婚幾十年,均對月事布一無所知。

民間有「騎馬拜堂,家破人亡」之說,即是說說結婚前一天女性月經來了,墊著衛生巾結婚,給整個家族帶來厄運,說法當然愚昧無知。明代劇作《牡丹亭》中有一段,杜麗娘侍婢說了「做的按月通經的陳媽媽」,可見民間將「姨媽巾」委婉地以「陳媽媽」說過去了,加上在古醫書中稱女子下體為「馬眼」,所以,明清時期月經帶,也被稱作「騎馬布」或「陳媽媽」。而現代人說的「姨媽」到,也許就是這樣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指,這個時期的女性只能就地取材,用粗糙乾草、樹皮、樹葉來擦拭血污,並需要將這些「污物」丟得遠遠,不能讓人接觸。到了奴隸社會時期,女子學會用獸皮和樹皮縫製內衣,來月經時候就在內衣上墊上乾草等乾燥物吸收污血。同時,她們會以清水清洗。

封建社會時期,紡織業發展,原始粗糙的樹皮乾草逐漸被摒棄,出現可反複使用的「月經帶」。它們是將草木灰、絲麻等吸水材料裝進小布條,兩頭用細線繫在腰間,也叫「月事帶」或「月事布」。一些富有人家製作月經帶,會用較為乾淨的棉花替代草木灰。而大多數女子貧寒,「月事帶」自己製作,一條伴終生。這些「月事帶」可反復清洗,一般用清水加明礬去污,風乾後使用,急用時可火烤乾。

古代月事帶 (網上圖片)

古代月事帶 (網上圖片)

到了東漢造紙術發明普及以後,吸水的草紙和祭祀用的白紙就派上用場,夾在月事帶中間,乾淨衛生。但是當初紙價高昂,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負擔,貧寒女子仍然用廉價易得的草木灰。女性在古代本身地位就很低,遇到這類幾乎不能啟齒之事,很多窮家女子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有的直接用棉花作為「塞子」塞下體,阻止血污外流。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網上圖片)

月經禁忌一直根深蒂固,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載:「女子入月,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為其不潔,能損陽生病也。」這時,男子應該遠離,否則會染上惡疾甚至死亡。所以不少男子結婚幾十年,均對月事布一無所知。

中國古代醫學有「以毒攻毒」之說,所以古醫書也有以經血經衣煉丹入藥的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寫道,以女孩月經衣和血燒成灰,用一湯匙的酒服下喝掉,可以治療霍亂。趙學敏的《本草拾遺》載,用母猴的經血煉丹,可治療幹血癆。甚至有記載指明代嘉靖帝,還下令採「純陰經血」煉丹。這些在現今當然是無稽之談。

清代焦秉貞《仕女圖冊》局部 (網上圖片)

清代焦秉貞《仕女圖冊》局部 (網上圖片)

民間有「騎馬拜堂,家破人亡」之說,即是說說結婚前一天女性月經來了,墊著衛生巾結婚,給整個家族帶來厄運,說法當然愚昧無知。明代劇作《牡丹亭》中有一段,杜麗娘侍婢說了「做的按月通經的陳媽媽」,可見民間將「姨媽巾」委婉地以「陳媽媽」說過去了,加上在古醫書中稱女子下體為「馬眼」,所以,明清時期月經帶,也被稱作「騎馬布」或「陳媽媽」。而現代人說的「姨媽」到,也許就是這樣來。

如果女子來了月經,想委婉告知丈夫,如何表達?貴族女子會麵點硃砂、手戴戒指,以此來隱晦暗示。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一詩,就描寫一名宮女在清理月事:「禦池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所以現代衛生巾真在是偉大發明,被選為「二十世紀影響人類的十大發明」之一實至名歸。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