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周公旦攝政打好基業 成康之治成為西周黃金時期

史空穿梭

周公旦攝政打好基業 成康之治成為西周黃金時期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周公旦攝政打好基業 成康之治成為西周黃金時期

2020年02月22日 10:00 最後更新:10:36

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周公旦「攝政」,不過此舉引起管叔和蔡叔不滿,更聯合武庚叛亂。周公旦出兵平定三監之亂後,待周成王長大後才正式掌政。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周成王遵從周公旦教誨、政策以及「禮樂制度」,加上召公奭輔助,天下太平,社會安定。至於繼位的康王繼續推行成王政策,討伐邊境為患的外族。二人都繼承文王和武王功業,務從節儉,克制多欲。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另外,在周公旦掌權之時,所創立和推行王朝各種典章制度,例如大規模開展及確立周武王時開始的分封制,建立起周天子統轄下的地方行政系統,都加強周王朝統治,而分封制還為維護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等級序列的禮制的產生,提供重要前提。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除了對內,成康二王對外方面亦加強控制,由於周室分封的諸侯均由中央直接控制,康王曾命諸侯征討淮夷、東夷,加強控制異邦。成康時期是周代最強盛的階段,《史記》:「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成王、康王相繼在位40餘年,皆能以禮治國,崇尚道德教育,實施惠民政策和嚴格執行法制,經濟及政治安定強盛,後人稱為「成康之治」。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