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清平樂》劉太后史實 龍袍聽政十多年為何沒稱帝?

歷史長河

《清平樂》劉太后史實 龍袍聽政十多年為何沒稱帝?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清平樂》劉太后史實 龍袍聽政十多年為何沒稱帝?

2020年05月08日 10:00 最後更新:05月31日 00:21

相信她是想稱帝的。

一部以北宋為背景的古裝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劇中有位皇太后權傾朝野,就是北宋的章獻皇后劉氏,野史稱她為劉娥,《宋史》稱其劉修儀。在歷史上,劉太后垂簾聽政十幾年,掌握北宋王朝命運,甚至已穿上龍袍,但最終沒有像武則天般稱帝。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相信她是想稱帝的。

《宋真宗后坐像軸》(網上圖片)

劉修儀早年經歷悲慘,自幼父母雙亡,長大後嫁予一名銀匠龔美,後來龔美將劉娥賣掉,卻因禍得福,邂逅當時還是皇子、宋太宗趙光義之子趙元休。趙元休繼位,改名趙恆,是為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劉修儀家境雖不是富貴,但她長得漂亮,聰明機靈,深得宋真宗寵愛,還被立為皇后,卻受到部分大臣阻撓,劉氏也有推辭。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宋真宗在多年後終於如願以償,冊立劉氏為皇后,更允許她參政。宋真宗一向體弱多病,劉修儀「漸預朝政」,在朝中擁有很強的勢力。宋真宗臨死前,劉修儀除掉了寇準、丁謂等人,「軍國事兼權取皇太后處分」。

網上圖片

從劉修儀的種種舉動來看,她應該如武則天那樣君臨天下,做一代女皇,可是她沒有這樣做。原因要從北宋政治說起。北宋推行「重文輕武」國策,宋太宗更提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北宋士大夫擁有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劉修儀雖然能夠掌握朝政,但她必須通過士大夫集團去治理天下。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後來,劉修儀又想穿龍袍去太廟祭拜,引起朝野大臣激烈反對。到最後,雙方達成妥協:「禮官議皇太后宜準皇帝袞服減二章,衣去宗彞,裳去藻,不佩劍,龍花十六株,前後垂珠翠各十二旒,以袞衣為名」。隨著宋仁宗成年,朝中一直有大臣上書要求劉太后歸政。劉修儀直接下旨將這些人貶官,但依然無法控制輿論。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劉修儀早年經歷悲慘,自幼父母雙亡,長大後嫁予一名銀匠龔美,後來龔美將劉娥賣掉,卻因禍得福,邂逅當時還是皇子、宋太宗趙光義之子趙元休。趙元休繼位,改名趙恆,是為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劉修儀家境雖不是富貴,但她長得漂亮,聰明機靈,深得宋真宗寵愛,還被立為皇后,卻受到部分大臣阻撓,劉氏也有推辭。

宋真宗作為皇帝,當時無力收復被契丹奪去的燕雲十六州,還與遼國達成「澶淵之盟」,以歲幣換取和平。劉性情機敏,通書史,熟知朝政。宋真宗每每在退朝批閱奏章至深夜,多次參考劉修儀的意見,日益為真宗所倚重,文獻亦稱讚劉氏本性簡樸:「衣不纖靡,與諸宮人無少異」。

《宋真宗后坐像軸》(網上圖片)

《宋真宗后坐像軸》(網上圖片)

宋真宗在多年後終於如願以償,冊立劉氏為皇后,更允許她參政。宋真宗一向體弱多病,劉修儀「漸預朝政」,在朝中擁有很強的勢力。宋真宗臨死前,劉修儀除掉了寇準、丁謂等人,「軍國事兼權取皇太后處分」。

劉修儀之後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長達十一年,及至宋仁宗趙楨長大成人,二十多歲時還無法親政。臨朝稱制中,劉修儀有很多僭越行為。「出入禦大安輦,鳴鞭侍衛如乘輿」,出行完全按照皇帝標準,使用帝王儀仗。後來甚至穿上皇袍,去拜謁太廟,「服袞衣,冠儀天冠」。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從劉修儀的種種舉動來看,她應該如武則天那樣君臨天下,做一代女皇,可是她沒有這樣做。原因要從北宋政治說起。北宋推行「重文輕武」國策,宋太宗更提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北宋士大夫擁有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劉修儀雖然能夠掌握朝政,但她必須通過士大夫集團去治理天下。

劉修儀有許多超越禮制的想法,但都遭到士大夫集團強烈抵制。比如劉修儀計劃單獨接受群臣朝賀,就遭到大臣反對。《宋史》記載劉修儀還試探宰相,她有一次說:「唐武后何如主?」參知政事魯宗道當場答道:「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后默然。」聞聽此言,劉太后默然不語,十分尷尬。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來,劉修儀又想穿龍袍去太廟祭拜,引起朝野大臣激烈反對。到最後,雙方達成妥協:「禮官議皇太后宜準皇帝袞服減二章,衣去宗彞,裳去藻,不佩劍,龍花十六株,前後垂珠翠各十二旒,以袞衣為名」。隨著宋仁宗成年,朝中一直有大臣上書要求劉太后歸政。劉修儀直接下旨將這些人貶官,但依然無法控制輿論。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太后 (網上圖片)

士大夫集團一直有人站出來要求劉修儀還政,包括范仲淹。《宋史紀事本末》記載,公元1033年3月,劉修儀病重,臨死前已不能說話,但她不斷用手拉扯自己的衣服,好像還有什麼話要說。宋仁宗對此不解,於是詢問大臣,參知政事薛奎答道:「其在袞冕也,服之豈可見先帝於地下!」說的是劉太后臨終仍對自己穿天子袞冕耿耿於懷,怕死後無面目見真宗,故她不想死後還穿著龍袍。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