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會贊助50萬元 嶺大自製紫外光燈助劏房戶消毒

社會事

馬會贊助50萬元 嶺大自製紫外光燈助劏房戶消毒
社會事

馬會贊助50萬元 嶺大自製紫外光燈助劏房戶消毒

2020年05月07日 16:40 最後更新:17:02

至少1000個劏房戶受惠。

嶺南大學與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醫護行者及關注草根生活聯盟等社福機構合作,為至少1000個劏房戶免費提供家居紫外光燈消毒服務。

更多相片
高永賢希望以後可增加紫外光燈裝置數目至300部。

至少1000個劏房戶受惠。

每次消毒程序約需時30分鐘。

「紫『礙』線計畫」獲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資助50萬元,由嶺大創業行動自行設計及組裝30部紫外光(UV-C Germicidal Light)消毒器,屬本港首個在社區廣泛應用紫外光消毒技術的項目,採用253.7nm紫外光燈,每次消毒程序約需時30分鐘,能有效殺滅照射範圍內95%的病毒。

嶺大創業行動總監高永賢指,紫外光是十分成熟的消毒技術,但鮮有人於社區廣泛應用。因應計畫,已培訓約120名抗疫大使,團隊於4月底至今,已為150戶進行紫外光燈消毒,用戶及社區反應俱佳。

他希望以後可增加紫外光燈裝置數目至300部,並增加抗疫大使數目,為更多居住於狹小空間的家庭提供同樣服務,或為劏房戶提供重複經常性的消毒服務。

高永賢希望以後可增加紫外光燈裝置數目至300部。

高永賢希望以後可增加紫外光燈裝置數目至300部。

「紫『礙』線計畫」獲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資助50萬元,由嶺大創業行動自行設計及組裝30部紫外光(UV-C Germicidal Light)消毒器,屬本港首個在社區廣泛應用紫外光消毒技術的項目,採用253.7nm紫外光燈,每次消毒程序約需時30分鐘,能有效殺滅照射範圍內95%的病毒。

每次消毒程序約需時30分鐘。

每次消毒程序約需時30分鐘。

嶺大創業行動總監高永賢指,紫外光是十分成熟的消毒技術,但鮮有人於社區廣泛應用。因應計畫,已培訓約120名抗疫大使,團隊於4月底至今,已為150戶進行紫外光燈消毒,用戶及社區反應俱佳。

他希望以後可增加紫外光燈裝置數目至300部,並增加抗疫大使數目,為更多居住於狹小空間的家庭提供同樣服務,或為劏房戶提供重複經常性的消毒服務。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會舉辦 2023 香港國際慈善論壇 為建設更平等社會出謀劃策

2023年09月11日 21:45 最後更新:22:51

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慈善家和業界領袖於 9 月 11 至 12 日雲集香港,討論如何透過公益慈善的力量推動變革和造福社群,為應對全球不平等問題尋求出路,邁向更可持續未來和更平等的社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的香港國際慈善論壇致開幕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的香港國際慈善論壇致開幕辭。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的第三屆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今日(9 月 11 日)假香港西九文化區開幕,匯聚全球逾 1,600 名與會代表,包括近 70 位知名演講嘉賓和逾 180 名區域或國際基金會代表。與會者涵蓋公益慈善業界、學術界、商界、社會和政府領袖。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和馬會主席利子厚主禮。

馬會主席利子厚分享慈善事業必須在普惠社群的工作上擔任更重要的角色。

馬會主席利子厚分享慈善事業必須在普惠社群的工作上擔任更重要的角色。


馬會主席利子厚表示:「在過去三年,我們面對通貨膨脹高於工資增長、新科技取代固有職業、氣候變化威脅弱勢社群、加速城市化造成資源分配不均。上述皆為全球各地面對的挑戰,極需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加強跨國交流,學習東、西方知識,取長補短。我們期望本次論壇能夠就平均分配經濟、教育、醫療資源作深入討論,集思廣益,建設更平等社會,普惠社群。」

馬會音樂能量計劃和香港弦樂團學生以扣人心弦的音樂,為香港國際慈善論壇掀開序幕,亦為現場 逾 1,600 位與會者為期兩天的活動,提供啟迪心靈的序曲。

馬會音樂能量計劃和香港弦樂團學生以扣人心弦的音樂,為香港國際慈善論壇掀開序幕,亦為現場 逾 1,600 位與會者為期兩天的活動,提供啟迪心靈的序曲。


今日首場的主題演講,由 2019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Abhijit Banerjee 就「經濟增長與公平目標之間的平衡」分享其真知灼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Abhijit Banerjee(右)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上以「經濟增 長與公平目標之間的平衡」為題發表首個主題演講,並由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王 于漸教授主持(左)。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Abhijit Banerjee(右)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上以「經濟增 長與公平目標之間的平衡」為題發表首個主題演講,並由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王 于漸教授主持(左)。


Abhijit Banerjee 教授亦聯同前泰國總理Abhisit Vejjajiva、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在第二場主題演講中就東西方新興的福利體制,以及區域性福利體制如何應對當今世界不斷變化的需求進行討論。

首個座談演講「疫情後的反思‥通過公益慈善事業推動全球協作」,由亞洲公益創投網絡行政總裁 Naina Subberwal(中)主持,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榮休主席陳致和教授(右二)、淡馬錫基金會總 裁黃文雄(左二)、洛克菲勒基金會高級副總裁(健康倡議)Naveen Rao 醫生(右一)、Wellcome 信託基金暫任行政總裁 Paul Schreier 博士(左一),共同探討全球公益慈善事業的協作潛力,以防 止及防範未來公共衞生危機的爆發。

首個座談演講「疫情後的反思‥通過公益慈善事業推動全球協作」,由亞洲公益創投網絡行政總裁 Naina Subberwal(中)主持,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榮休主席陳致和教授(右二)、淡馬錫基金會總 裁黃文雄(左二)、洛克菲勒基金會高級副總裁(健康倡議)Naveen Rao 醫生(右一)、Wellcome 信託基金暫任行政總裁 Paul Schreier 博士(左一),共同探討全球公益慈善事業的協作潛力,以防 止及防範未來公共衞生危機的爆發。


多個國際基金會領袖亦參加今年的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當中包括洛克菲勒基金會、淡馬錫基金會、Wellcome 信託基金等,他們在座談演講中討論了關於「疫情後的反思:通過公益慈善事業推動全球協作」。

第二個座談演講 — 「『信任為本』的慈善捐贈作為傳統捐款的替代模式」,由利希慎基金總裁何 宗慈(中)主持,洛克菲勒基金會亞洲區副總裁 Deepali Khanna(左一)、印第安納大學 Lilly 家 族慈善學院慈善研究教授 Michael Moody 博士(左二)、佳通集團副主席林美金(右一)、北京師 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王振耀教授(右二),一同討論信任為本慈善捐贈的利弊,同時分享 經驗和啟發對未來捐贈模式的思考。

第二個座談演講 — 「『信任為本』的慈善捐贈作為傳統捐款的替代模式」,由利希慎基金總裁何 宗慈(中)主持,洛克菲勒基金會亞洲區副總裁 Deepali Khanna(左一)、印第安納大學 Lilly 家 族慈善學院慈善研究教授 Michael Moody 博士(左二)、佳通集團副主席林美金(右一)、北京師 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王振耀教授(右二),一同討論信任為本慈善捐贈的利弊,同時分享 經驗和啟發對未來捐贈模式的思考。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開幕典禮的致辭中介紹馬會一項重大新猷: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院結合 「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目的是在本地、區域和國際層面,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馬會已承諾撥款 50 億港元作為研究院的初始基金,助力研究院履行使命。

Abhijit Banerjee 教授(左一)聯同前泰國總理 Abhisit Vejjajiva(右二)和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 究院院長及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左二)為第二場主題演講「創見與討論:東西方 新興的福利體制」擔任演講嘉賓,並由香港青年協會高級顧問及亞洲國際學校有限公司主席王䓪鳴 博士(右一)主持。

Abhijit Banerjee 教授(左一)聯同前泰國總理 Abhisit Vejjajiva(右二)和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 究院院長及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左二)為第二場主題演講「創見與討論:東西方 新興的福利體制」擔任演講嘉賓,並由香港青年協會高級顧問及亞洲國際學校有限公司主席王䓪鳴 博士(右一)主持。


論壇第二日將探討更多議題。演講嘉賓包括節目「Outrage+Optimism」聯合主持人及前聯合國氣候變化總幹事 Christiana Figueres,得獎作家(Jnanpith 及 Dan David 等獎項)Amitav Ghosh 博士和奧斯卡金像獎得主關繼威。

在題為「普惠弱勢社群」的專題討論中,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馬會董事陳智思 (右一)主 持,兒童投資基金會(非洲)執行總監FaustinaFynn-Nyame(左一)、Piramal 基金會行政總裁Aditya Natraj(左二)、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 Uta Schönberg 教授(中)、Bridgespan 集團合夥人兼聯席主 管(亞洲及非洲)Pritha Venkatachalam(右二)一同討論城市政策如何確保邊緣社群把握經濟機會。

在題為「普惠弱勢社群」的專題討論中,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馬會董事陳智思 (右一)主 持,兒童投資基金會(非洲)執行總監FaustinaFynn-Nyame(左一)、Piramal 基金會行政總裁Aditya Natraj(左二)、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 Uta Schönberg 教授(中)、Bridgespan 集團合夥人兼聯席主 管(亞洲及非洲)Pritha Venkatachalam(右二)一同討論城市政策如何確保邊緣社群把握經濟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