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化傳統實體展覽為個體「掌上展覽館」

博客文章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化傳統實體展覽為個體「掌上展覽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化傳統實體展覽為個體「掌上展覽館」

2020年06月17日 11:00 最後更新:11:05

由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工作室」)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看得見的記憶」),為配合第二階段主題──「建築」,原擬定於各大公眾場所及校園舉辦展覽,鑑於疫情影響,考慮公眾及參與者安全,工作室靈活變動,轉化實體展覽為「掌上展覽館」各界反應正面積極。除了獲50所學校參與外,為接觸更多不同的社會階層,計劃同時成功推廣至逾20家非牟利慈善機構,一共接觸超過35,000名學生及市民大眾,與學界及社會各界分享藝術文化的趣味。

 

更多相片
Photo 1-min

Photo 1-min

Photo 2 惜字亭-min

Photo 2 惜字亭-min

Photo 3

Photo 3

Photo 5

Photo 5

Photo 1-min

Photo 1-min

「掌上展覽館」以「校園」為題,透過紙本模型與多媒體形式,回顧昔日與教育相關的建築,發掘當中收藏的意義,啟發今天的教育空間。項目包括:

1)掌上建築模型:共計5款與傳統教育相關的建築模型,包括:藏書閣、惜字亭、祠堂、文昌塔及書室,所有參加同學均可獲贈一款模型。模型附有相關的人物、陳設和解說,配合附設的二維碼(QR Code),認識建築盛載的教育意義:累積知識、敬惜字紙、立定志向等傳統文化知識及價值觀,讓同學隨時隨地享受學習樂趣。模型尺寸約成人手掌大小。

 

Photo 2 惜字亭-min

Photo 2 惜字亭-min

2)桌面展覽套裝:計劃亦向參與學校及非牟利慈善機構送出一套桌面展覽套裝,透過一套5款的立體裝置(Pop Up Device),展示不同教育空間的價值:「自然教室」鼓勵我們向自然學習,只要用心,山水花鳥是好老師;「高舉價值」介紹傳統書院建築,除了傳授知識,更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與態度;「舊課室的記憶」從傳統教室佈置和陳設出發,思考教與學的關係,認識昔日的學校生活;「成才法則」解構傳統建築構件,原來磚瓦木石中收藏着成才的道理;「時光隧道」回顧香港從傳統私塾教育走向西式教學模式以至今天的網上教學。立體裝置配合AR多媒體互動元素應用,有趣生動,啟發參與者對教育空間的認識和思考。

「看得見的記憶」並於本學年內,舉辦外展教育工作坊網絡教育工作坊合計錄得逾15,000名學生參與。其中網絡教育工作坊更於短短三個月內累計超過一萬名學生參與。

 

Photo 3

Photo 3

除了教育工作坊外,「看得見的記憶」亦於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分別在大埔林村許願廣場及元朗錦田盈匯坊舉行《築福》展覽,配合AR互動遊戲、利是封創作活動及充滿知識和趣味性的展板,與市民一起認識中國傳統建築對家人祝福的寄意。

 

Photo 5

Photo 5

「看得見的記憶」即將推出教師培訓工作坊網上短片,包括:教材套簡介會以及專題短片,後者將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拍攝,內容涵蓋中式住居、園林、保育及建築風格。

詳情請關注以下多媒體平台:

Facebook

@看得見的記憶How Memory Sticks

Instagram

@howmemorysticks

YouTube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UncleBus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泰國廢除1975年頒佈的有關在校學生髮型及化妝的規定,學生實現「髮型自由」。

50年前規定被廢止

據外媒報道,泰國最高行政法院作出一項重要裁決,撤銷了泰國教育部1975年頒佈的有關在校學生髮型及化妝的規定,這項曾引發泰國教師、學生和家長爭議的規定就此廢止。

觀看影片

舊法規對學生髪型諸多限制

根據舊法規,在校男生禁止燙髮或留長髮,禁止留鬍子;女生禁止留長髮或必須紮髪,也不允許化妝。

示意圖

示意圖

學生認為舊法規侵犯人格尊嚴

據報導,此訴訟由13名公立學校學生發起,他們把學校管理層和教育部官員列為被告。學生們表示,1975年的規定侵犯了他們的人格尊嚴,剝奪了學生對其身體的決定權,損害了基本權利。最終,法院經審理認定,1975年的舊法違反《憲法》應即刻廢除。

規定已不合時宜

法院還強調,該規定已不合時宜,不符合當下社會背景,且與《兒童保護法》有所重複,因此1975年的法規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