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鍾南山:香港疫情出現社區傳染 正處於一個拉鋸戰 香港應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博客文章

鍾南山:香港疫情出現社區傳染 正處於一個拉鋸戰 香港應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鍾南山:香港疫情出現社區傳染 正處於一個拉鋸戰 香港應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2020年07月30日 10:54 最後更新:11:10

香港疫情爆發,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廣州就近期的香港疫情發展及防控措施等問題回答內地記者提問,鍾南山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關鍵要看接下來的防控情況。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鍾南山:目前香港疫情還在發展 已出現社區傳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香港的患病率大概是37/10萬,死亡率是0.7/10萬,所以這個數據不算多。

現在香港的疫情的情況還是在發展。2月份、4月份那個時候我們覺得香港是做得很漂亮的,做得很成功。6月下旬到7月8日,這個時間也就是每日不到30個。7月8日到18日,確診病例多一些了,一般時候不多於60個。7月18日以後,10天裏除了個別的一天兩天,日新增是超過100個,最高的是140多個。所以看起來疫情在發展,說明什麼?這個疾病已經發展到社區了。就是說原來有些外來輸入的源頭等等,之後傳給別人、在社區傳染了;社區追蹤不了的話,就會再傳給二代、三代……

但是它增長的態勢還不完全像一個連鎖反應的模式,也就是說幾何級數的增長,它的增長還像是在一個平面上算數的級數的增加,從20多個到30多個、60多個、現在到100多個。說明政府的干預,還有社會的干預還是起了很大作用。

應該說現在疫情在香港,已經在社區進行傳染。但是它不像西方國家是以幾何級數或者是連鎖反應式的指數級增長,說明在一定意義上,現在正處於一個拉鋸戰拉鋸戰的關鍵是要看防控情況。

鍾南山:香港應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進一步落實防控

在談到香港目前採取的防控措施時,鍾南山院士表示,雖然目前的防控措施產生了一定的干預作用,但仍應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比如對堂食以及聚集性活動進行限制,同時建議在香港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鍾南山:我想香港現在還是要抓住了兩個很主要的問題,一個在慈雲山黃大仙區,那個地方是聚集的地方,採取了整個區域的核酸檢測;另外一個措施是,一旦發現有陽性,不管有沒有症狀都要隔離。

如果是內地的話,採取的措施會比香港更強。但香港有自己的特點,地方太小了、人口密度非常高,完全採用同樣辦法的話,對經濟發展等各方面會有一定影響。所以都有自己該要採用的辦法:一是要強化檢查,去發現無症狀的患者。因為症狀是一個主觀的因素,無症狀實際上有一部分就是潛伏期的,特別是在出現症狀的前5天和後5天傳染性最強。所以我覺得整個香港,也就7、800萬,充其量1000萬,應該全檢查一遍,檢查出來以後就趕快隔離。

據我瞭解,香港市民是自願去檢測,但我的看法是,假如這個病還有發展的話,應該是行政上要求大家都要檢測。另外要增加檢測的材料、檢測的人員、強化簡易醫院建設等還是非常需要的。

現在有個很大的好處是,政府提出不允許堂食。因為香港一般的家庭里自己做飯吃的很少,大家都在外邊吃,所以食肆是很重要的傳染源。不允許堂食是很重要的。

鍾南山:從檢測和人力方面積極支持 堅決打擊非法集會

針對內地如何對香港疫情防控提供支持,鍾南山院士表示,應從檢測試劑及人力方面提供支持,對於香港來說,主要問題不是醫療問題,而是公共衛生防控的問題。

鍾南山:我認為任何一個地方,我們從來的態度都是積極支持,那麼香港更是這樣了,因為是自己的家人,當然應該積極的支持。比如說試劑方面的支持、檢測的人的支持、建立方艙醫院的人手支持等。因為香港的醫療力量還是不錯的,病死率也就0.7/10萬,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不錯的。

現在香港主要的問題不是醫療問題、而是防控問題。公共衛生的防控工作做好還是很重要的。我要提醒的是,香港在最近出現感染人數劇增的情況下、也出現了一些很不好的現象。香港在困難時期、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要堅決打擊那些故意出來搗亂、搞聚集集會的人,因為這涉及到香港的這上千萬的生命安全問題。

內地在爆疫城市都進行全民核酸檢測,以追踪無症狀感染者,減少病毒在社區散播。

內地在爆疫城市都進行全民核酸檢測,以追踪無症狀感染者,減少病毒在社區散播。

鍾南山:建議香港進行免費核酸檢測 加強與內地交流

鍾南山:有幾條建議,一是對防控的措施要特別加強。我非常贊成在香港有一個全民的核酸體檢,在私立醫院還是不便宜的,恐怕從政府的角度應該進行免費的(核酸檢測),我相信已經這麼做了。

第二,我希望香港搞防控、搞醫療的要跟中國內地有更多的交流。我們對新冠肺炎的態度、以及防控是完全一致的。一旦香港在哪些方面有需求的話,那一定是毫不猶豫、全力以赴。我們應該在預防、治療各方面都要有一個更多的交流。

最後,現在主要的矛盾是在上游,不讓他感染,所以在公共衛生以及防控方面的交流非常重要。因為畢竟中國內地是比較早出現病例的,經驗、教訓都不少,如果我們互相交流,肯定會對提高防控等方面是有幫助的。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原本計劃8天的太空之旅,卻變成9個月的意外旅程。在海豚圍觀、全球關注下,兩位美國太空人終於結束了漫長的太空「加班」。

SpaceX太空船濺落。AP圖片

SpaceX太空船濺落。AP圖片

北京時間3月19日清晨5點57分,由SpaceX「龍」飛船負責運送的返回艙準時降落在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附近海域,兩名滯留太空超過9個月的美國太空人——59歲的威廉姆斯和62歲的威爾莫爾,終於安全回到地球。

威廉姆斯在執行太空任務前。AP資料圖片

威廉姆斯在執行太空任務前。AP資料圖片

威爾莫爾出發太空前。AP圖片

威爾莫爾出發太空前。AP圖片

等候多時的載回船和直升機迅速抵達濺落位置,協助太空人出艙並進行初步的身體檢查。‌同時,這一行動也吸引到一群好奇的海豚在周圍繞圈圍觀。两名宇航员接下來將由直升機運送前往NASA位於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太中心進行更詳細的體檢,家人已經在那裡等待迎接他們。在得到醫生批准後,兩人才能回家。

四名太空人一齊返回地球。AP圖片

四名太空人一齊返回地球。AP圖片

這次代號「Crew-10」的航太任務是「龍」飛船第10次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輪換太空人。與他們一同返回地球的還有美俄的另外兩位太空人。從離開國際空間站到濺落到海洋,整個過程持續了17個小時。

AP圖片

AP圖片

「星際客機」問題頻發,滯留事件暴露多重問題

有美國媒體直言,去年6月搭載這兩名太空人升空的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問題重重、最後不載人返回地面,反映出波音公司存在「系統性質量控制問題」。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梳理的時間線表明,早在2014年,波音公司就從美國航空航天局獲得了一份價值42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建造「星際客機」,不過2019年才進行首次試飛。

試飛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在2019年的首次試飛中,由於機載時鐘設置錯誤,導致「星際客機」的推進器在錯誤的時間啓動,最終未能到達預定軌道。2022年再次發射時,「星際客機」上的兩個推進器未能按預期點火,最終通過備用推進器停靠在空間站。

首次載人發射任務原計劃於2023年發射升空,但因飛船降落傘等存在問題,推遲到2024年春。2024年5月6日,任務工程師發現星際客機正在洩漏用於給推進系統加壓的氦氣,發射再次推遲。經過美國航空航天局數周的檢測後,最終於6月5日發射。而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洩漏等問題,直接把兩名美國太空人困在國際空間站,無法按時返航。

美國媒體稱,「星際客機」和近年來多次的民用飛機事故表明,波音公司存在系統性的質量控制問題未得到解決;公司管理層更注重的是股東回報,而不是公司的核心工程業務。

太空人返回地球的過程包括脫離空間站、制動減速、姿態調整、再入大氣層和著陸回收等,每一步都需要精確控制。今年3月16日凌晨12點04分,此前被反復推遲發射的「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美國的政治亂象也嚴重干擾了航天活動的正常進行。在第二任期開始一周後,特朗普公開要求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迅速接回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同時指責前總統拜登「拋棄了」他們。

滯留女太空人承認健康出問題,太空行走時間創紀錄

在太空中生活數月會對人體產生多方面影響,包括肌肉萎縮、視力損害。經過9個多月的太空生活,女性太空人威廉姆斯在國際空間站的照片出黑眼圈明顯,讓各方對她的身現了明顯的消瘦,體健康狀態產生擔憂。但她表示自己在太空中規律「做gym」,以最大程度防止肌肉流失。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都曾在海軍服過役,愛好橄欖球、長跑和游泳等高強度運動。

AP圖片

AP圖片

此前,威廉姆斯瘦成「錐子臉」的照片在網絡流傳,照片中的她瘦骨嶙峋,面容憔悴,引發不少人對她健康狀況的擔憂。不過當時,威廉姆斯堅稱,自己的狀況良好,她和威爾莫爾也並沒有感覺被遺棄。

媒體報道威廉姆斯瘦成「皮包骨」。

媒體報道威廉姆斯瘦成「皮包骨」。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今年1月底報道,威廉姆斯在滯留太空大約7個月後,承認自己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受到一定影響。威廉姆斯在受訪時說:「我現在一直在努力找回走路的感覺,在太空我沒走路,沒坐下,也沒有躺下。」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1995年3月22日,俄羅斯太空人波利亞科夫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待了近438天,創下在太空連續工作時間最長的紀錄。而威廉姆斯在這9個多月里累計進行了62個小時的太空行走,創下「女性太空人太空行走時間最長」紀錄。

威廉姆斯。AP圖片

威廉姆斯。AP圖片

滯留太空超9個月,「加班費」總共1148美元

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兩人此次在太空中總共度過了286天。據悉作為GS-15級聯邦僱員,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每年工資在125133美元(約合97萬港元)-162672美元(約合126萬港元)之間,但286天的「加班費」總共只有1148美元(約合8920港元)。

但是,兩名太空人曾在與地面對話時表示,自己被迫「加班」不是政治原因所致,也並非像外界所聲稱的那樣「被困」在太空中,或是被「遺棄」,因為載人航天任務總是充滿意想不到的挑戰,同行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並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

為什麼中國太空人能按時回地球?

有網友好奇,中國空間站會不會發生類似的太空人「滯留」情況?

航太專家介紹,我國任何一個太空人乘組在軌期間,地面都有一枚運載火箭和一艘飛船處於待命狀態。如果遇險,可在極短時間內接回太空人。同時,神舟飛船具有自主應急返回能力。一旦發生嚴重威脅太空人生命的故障時,神舟飛船具備隨時緊急撤離空間站返回地球的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