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擴大強檢 必由之路

博客文章

擴大強檢 必由之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擴大強檢 必由之路

2021年01月18日 19:15 最後更新:19:32

上周四本地每日新增確診降至29宗時,有朋友問下個月農曆年有無機會放寛限聚,我話油麻地舊樓還在爆疫,農曆年放寛限聚真是想也不用想了。

話口未完,今天(1月18日)就公布新增107宗確診個案,當中102宗是本地

個案。昨天還只有55宗,今天確診又過百宗,這一波疫情根本並未遏止。分析香港的疫情走勢,有幾點觀察:

香港第4波疫情高踞不下。

香港第4波疫情高踞不下。

1.     冬季疫情,高踞不下。有時睇疫情走勢圖,如睇股價圖一樣,會看出走勢,睇到韻律。香港前3波疫情,特別是去年3月和7月兩波比較嚴重的疫情,都是快上急回。但這一波第4波疫情,高峰是11月19日的115宗,雖然仍低於歷史高位173宗(7月22日),但一則未知未來會否再上高位,二則是回落的走勢不爽快,11月尾12月初是見頂式回吐,但回得不急。如今突然又抽升上107宗,疫情高踞不下兼且突然大幅惡化,顯示這一波疫情根本並未受控。

新增107宗個案,只有28宗來自油麻地強檢,顯示加強強檢並非大量新增個案的主要來源,疫情仍在社區擴散。

2.     抗疫疲勞,控疫低效。政府不進行全民檢測,又不強制實行健康碼,只有加強限聚一招了,遇上天氣寒冷有利病毒散播,加上市民抗疫疲勞、再遇上聖誕、新年兩個大節,就令控疫效果再打折扣,這就解釋了為何7月時用類似的限聚措施有效,如今同樣的限聚措施不能快速生效。

3.     舊區爆發,風險大增。今次爆疫黑點在油尖旺,特別在油麻地舊區的唐樓,這些地區既多劏房又多少數族裔居住,環境擠逼,衛生條件極差,疫情本來已會快速散播。再加上油尖旺本身又是旺區,很多外來人進入,更易散播到其他地區。在這個地區爆發,簡直是完美風暴。

據說早前內地衛健委專家和本地官員和專家交流時,內地專家提到除了加強防控輸入性個案之外,有兩條路徑防疫,一條是全民檢測,另一條是大力加強發病案例緊密接觸者的追踪,以斬斷傳播鏈。

特區政府不贊成做全民檢測,所以加強追踪,抽調紀律部隊人手,在啟德社區會堂設立的個案追蹤辦公室,在1月11日開始運作。但如今每日確診個案過百時,確診人數太多,要追踪也不容易。

另一方面政府也加強了疫廈強檢。由過去大廈爆疫也不強檢,到最近改為一座大廈如有兩個不相關單位有人確診,全座都要強制檢測。再到油麻地區爆疫,在上周五(1月15日)再改政策,劃出一個地區(其實就是疫區),在這個地區內一座大廈如一個單位有人確診,全座都要強制檢測。這個強檢標準改變,令上周五當天在該區內原本只有2座大廈要強檢,變成有20座大廈強檢,等如其餘18座都有一個單位有人確診,分布非常之廣。

今日有28宗確診來自油麻地強檢,可以想像,若非改變標準,大多數大廈還不用強檢,可能有超過20宗個案因為不用強檢沒有去檢測,而測不出來。由此可見,在爆疫地區快速擴大強檢範圍,至關重要。

內地仍然以全民檢測作為快速清零的要手段,可以4天完成一次全市強檢,而且不止做一輪檢測,因為出現一些經過4、5次檢測才確診的長潛伏期個案,所以做多次檢測。最近河北省爆疫,石家莊、邢台兩市快速進行全民檢測,每次共檢測1300餘萬人,第一輪共篩查出364宗陽性個案。之後石家莊、邢台兩市再進行第二輪檢測,又檢出陽性病例265宗。而邢台市南宮更剛剛完成第三輪全民檢測。

若香港在上月進行全民檢測,加快清零,應可避開這次第二浪爆發。如今即使不進行全民檢測,也應快速擴大地區檢測範圍。如油麻地舊區疫情仍未受控,應該將強檢範圍擴大到整個油麻地區。另外疫廈區民不止做一次強檢,而是每週一次,做至少兩次強檢。

擴大強檢,已是必由之路。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發展的道路不會平坦

 

我們回頭看過去的歷史,很多事物發展起來,都走過崎嶇的道路。我們未來回望,會發現國家的創科發展是這樣,香港的金融發展也是這樣。

港股過去半年受內地科技股帶動,表現良好,單是恒指從去年4月的低位16000點,到現在升穿24000點,升幅超過50%,已經相當厲害。如果再看全部由內地科技股組成的恒生創科指數,更是從去年低位3200點,升到5800點,升幅超過80%,更加驚人。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創科股票,估值長期被壓低。過去半年的上升,是一種價值的回復,但是也不要將事情看得太過一帆風順,未來還會有很多挑戰,主要有3個方面。

第一,來自內部的壓力。我們國家去年在內外重壓之下,在驚濤駭浪之中,仍然能夠保住5%的經濟增長,出現一個前高、中低、後上的形態,是既混雜了國內創新產業如電動車的爆發,亦有國家出力支撐,在去年9月26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推出大量提振經濟措施,全力將第4季的經濟推到增長5.4%的水平,保住全年5%的增長率。

今年國家再訂了5%左右的增長率,挑戰更大。來自美國的貿易戰,已累加20%的輸美關稅,再加上之前美國已經增加了的19%中國產品進口關稅,我國產品輸美的平均關稅高達接近40%,這無論如何會造成對美出口的影響。雖然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值已經降低只佔中國出口17%,但是影響還是有的。

更大問題是美國亦向主要貿易夥伴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增加關稅,這樣會觸發報復性關稅,拖累全球增長,這亦會影響到我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今年第一季度由於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措施仍然生效,經濟增長問題不大,但到第二、三季度開始,壓力就會到來,中央亦會大力應對。但我對國家推動經濟有信心,這部份風險較低。

第二,美國衰退的風險。對香港金融市場,來自外部的風險之一是美國自己的衰退風險。特朗普上台之前,華爾街本來炒作一個「特朗普效應」,認為他上台會把公司的利得稅由21%減至15%,削減政府開支,整體利好市場。但是特朗普對全世界大加關稅,幅度超乎市場預料之外,而裁撤聯邦部門的手法也相當粗暴,觸發市場擔心美國削開支會影響消費,疊加關稅的惡果要由消費者來承受,通脹會急升,導致經濟衰退。近日美股回落和美元下跌,就是這種「負特朗普效應」的結果,市場對特朗普上台帶來的影響,由正面變成負面。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惡化,可能會觸發美股大幅下跌,萬一出現股災,全球都會被美股拖累。此風險屬於中度,不可不防。

第三,美國惡意政策的影響。特朗普要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然後通過談判來大量索取利益,他的策略是虛張聲勢,先大幅增加對華關稅,不能排除打壓香港,亦會是他另一種增加談判籌碼的手段。特朗普在上一任的時候,已曾經大力唱衰香港金融市場,未來再唱衰香港甚至出招打壓,亦毫不令人意外,香港要做好準備。

特朗普現在的焦點,仍然是先和俄羅斯談判,結束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策略是先作拖延,讓俄羅斯全面收復被烏軍入侵的庫爾斯克洲領土,消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手上的籌碼後,才正式開始和談。而特朗普亦全力配合普京在和談上拉布的行動,所以烏克蘭的談判還會拖一段短時間,但相信今年上半年也可以收尾。當特朗普搞定了烏克蘭戰爭,分割了烏克蘭的利益之後,就會全副精力轉向亞洲,針對中國。

總括而言,香港現在的金融市場是危中有機,一方面在中國創科產業爆發和國家資金大力支持之下,香港的股市重新煥發生機。另一方面,在內外壓力之下,當中也隱伏風險。相信國家和特區政府對這些風險已經有充足的預計,有全盤的應對計劃。不過無論如何,香港在金融市場發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滿挑戰。港股上升過程中,仍然會有風險。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