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CY話打黑先打保護傘 政府要提告誹謗行為

博客文章

CY話打黑先打保護傘 政府要提告誹謗行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CY話打黑先打保護傘 政府要提告誹謗行為

2021年02月27日 12:56 最後更新:13:12

昨日(26日)《巴士的報》舉辦「政制研討會」,邀請了各方專家討論香港政制的初心和路向,幾個環節都有嘉賓提到,香港回歸以來,政制不斷開放,社會民生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惡化,發展效率越來越低下。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就提出,當中除了政制和政府官僚問題,還存在一個「政治陀地」的問題,炮轟教協及大律師公會等同「黑勢力保護傘」,認為政府要敢於出手,例如針對誹謗性指控,應該告上法庭。

梁振英話香港「政治陀地」太多。

梁振英話香港「政治陀地」太多。

梁振英舉例話,在一些比較亂的地區,雙黃線不能停泊車輛的法律規定很清楚,但是就有貨車日日在那裡上下貨,有的交通督導員行到路口見到貨車司機正在上落貨,他就轉彎走了。他不是看不到,而是擔心去抄牌的時候,成班「陀地」起哄,就上咗新聞。

梁振英認為,打黑先打保護傘,要打「政治陀地」。什麼是政治陀地?梁振英指,香港有很多政治上的阻礙特區政府施政的黑勢力,要打這些黑勢力,首先就要打擊他們的保護傘。例如香港教育問題,教師背後就是有很多保護傘,無論是教師在學校裡宣揚港獨,或者個人方面出了問題,學校管理層一旦要處理,就有教協的人跳出來保護這個老師,導致沒法處理,因為他們和交通督導員擔心出事一樣。

跟住梁振英點明大律師是最早激化的專業群體,政治上比較活躍、激進的政治人物,大部分都是大律師,而大律師公會不是一般的專業團體,他們在法官任命等方面是有身份有角色。剛剛當選大律師公會的夏博義是英國政黨活躍黨員,在李柱銘等兩位大律師提名,無競爭的情況下當選,梁振英就質疑,大律師公會到底是專業團體還是政治團體?如果是政治團體,那和公民黨有什麼區別?

要打擊這些「黑勢力保護傘」,社會行動和政府帶動少不了。譬如個別傳媒因失實報道有很多誹謗官司,偏偏誹謗政府、警方的,政府卻不告,皆因有人話,普通法有這樣的判例,政府不可以告誹謗。

梁振英質疑,點解政府不能試下?「告到終審法院,睇下法官點講,睇下在香港的實際情況下,個別媒體因為有英國的判例有恃無恐不斷誹謗政府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做出有別於英國的判決?」除了政府,民間也可以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不要讓歪風歪理歪行繼續下去。

有建制派人士在睇完直播後同Ariel講,撐政府針對假消息和誹謗者,要大膽提告:「早幾日話特首唔係打科興疫苗,咪要告囉!」。

當然,無論是公眾還是傳媒界,都不希望政府過多採用行動去告媒體。不過梁振英就解釋,制度很保護傳媒和出版自由,香港誹謗案不多,上到法庭也要面對陪審員,並不會造成政府濫用,大家擔心的寒蟬效應無可能出現。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新一屆區議會上任一年多以來,屢屢以實際行動展現貼地形象,不僅協助政府收集民意完善施政,更致力解決民生難題與應對突發事件。民政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趁住復活節假期,在社交媒體分享暖心事例。

麥局長話,過去一年湧現不少暖心事例,其中一位「經常穿著白色運動衫和藍色馬甲」的深水埗區議員,於颱風夜化解停電危機的經歷尤其令佢印象深刻。

麥局長憶述,去年有一次颱風襲港,深水埗區議員深夜接獲居民求助,指大廈突發斷電。議員們立即組織起來行動,與民政專員冒雨趕赴現場視察。在發現停電源於大樓電力裝置零件損壞,具工會背景的議員隨即聯繫機電業工會尋求支援,不僅找到緊急零件,工會主席更親自頂著八號風球趕赴現場搶修,最終在當夜成功恢復供電。

李詠民經常穿著白色運動衫和藍色馬甲在社區服務。

李詠民經常穿著白色運動衫和藍色馬甲在社區服務。

翻查資料,去年超強颱風摩羯襲港期間,深水埗一棟三無大廈突然停電,當區議員李詠民、陳偉明第一時間聯絡電力工會工程師義務緊急搶修,最終深夜恢復供電,居民免於撤離至南昌社區會堂的臨時庇護中心。

八號風球下深水埗有三無大廈突停電,區議員DO搵埋工會搶修。

八號風球下深水埗有三無大廈突停電,區議員DO搵埋工會搶修。

麥局長讚好話,這位議員作風低調務實,平日經常穿著白色運動衫和藍色馬甲在社區服務,協助居民處理舊樓管理問題,幫助三無大廈成立法團,近日又協助緊急清埋一座三無大廈的垃圾。

委任議員串聯地區與工會力量,緊急搶修,讓居民免於撤離至臨時庇護中心。

委任議員串聯地區與工會力量,緊急搶修,讓居民免於撤離至臨時庇護中心。

她特別提到,該議員在危機中更憑藉委任議員的專業優勢,串聯地區與工會力量,讓居民不用摸黑渡過颱風夜或要搬遷至緊急庇護中心,得以在風雨夜安守家中。行動勝過千言萬語,「做實事、做到野」才是好議員。

麥局長又預告,未來將繼續分享一些地區工作點滴,俾大家更了解更多鮮為人知的地區故事。

高人話,這個暖心案例反映出區議會的參與多元化,能夠激發、串連更多地區不同力量,發揮積極作用,展現地區治理「做實事、做到野」的新氣象。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