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四渡赤水出奇兵 紅軍突破國民黨40萬重兵圍堵

歷史長河

四渡赤水出奇兵 紅軍突破國民黨40萬重兵圍堵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四渡赤水出奇兵 紅軍突破國民黨40萬重兵圍堵

2021年10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10:39
紅軍長征路線圖,四渡赤水在遵義會議之後。

紅軍長征路線圖,四渡赤水在遵義會議之後。

1935年1月,蔣介石調集40萬重兵,欲將紅軍圍殲於烏江西北的川黔地區。此時,中央紅軍雖然只有3萬多人,但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為擺脫險境,黨中央決定北渡長江,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會合。

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北進,預定奪取川黔邊境的土城、赤水縣城,相繼從四川的瀘州和宜賓之間北渡長江。蔣介石急調重兵布防於川黔邊境,封鎖長江。

更多相片
紅軍長征路線圖,四渡赤水在遵義會議之後。

紅軍長征路線圖,四渡赤水在遵義會議之後。

位於貴州赤水市的「丙安紅軍渡口紀念碑」。

1935年1月,蔣介石調集40萬重兵,欲將紅軍圍殲於烏江西北的川黔地區。此時,中央紅軍雖然只有3萬多人,但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為擺脫險境,黨中央決定北渡長江,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會合。

紅軍四渡赤水示意圖。

1月28日,紅軍在土城戰鬥中因敵軍不斷增援,再戰不利,乃奉命撤出戰鬥,1月29日凌晨從元厚、土城地區一渡赤水河,揮師西向進至川滇邊的扎西集中。川滇敵軍很快又從南北兩面向扎西逼近。這時紅軍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計劃,突然掉頭東進,擺脫敵軍,於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入貴州,奇襲婁山關,再佔遵義城。

紅軍搶渡烏江畫作。

這時,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身邊只有不足一個師的兵力,急調滇軍「保駕」貴陽。滇軍東調,雲南空虛,紅軍急行軍連克惠水、長順等縣城,渡過北盤江,於4月底佯攻昆明。5月3日至11日,在皎平渡渡口,利用7只木船,花了9天9夜,順利渡過金沙江,完全跳出國民黨蔣介石在雲、貴、川邊40多萬重兵的圍追堵截。

紅軍四渡赤水畫作。

「四渡赤水」歷時3個多月。紅軍共殲滅和擊潰國民黨4個師、2個旅另10個團,俘敵3600餘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川黔滇交界地區的計劃。

土城地處貴州西北,赤水河穿境而過,其東、南、北為險峻山嶺,急流湍嘯,是赤水東岸重要渡口,素有「黔北重鎮」之稱。赤水城地處川黔交界,東南部山高坡陡,西北部河谷開闊,有公路連接附近的川黔各縣,是中央紅軍北上入川必經之路。

位於貴州赤水市的「丙安紅軍渡口紀念碑」。

位於貴州赤水市的「丙安紅軍渡口紀念碑」。

1月28日,紅軍在土城戰鬥中因敵軍不斷增援,再戰不利,乃奉命撤出戰鬥,1月29日凌晨從元厚、土城地區一渡赤水河,揮師西向進至川滇邊的扎西集中。川滇敵軍很快又從南北兩面向扎西逼近。這時紅軍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計劃,突然掉頭東進,擺脫敵軍,於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入貴州,奇襲婁山關,再佔遵義城。

蔣介石在打了敗仗之後,調整部署,指揮多路敵軍向遵義、鴨溪一帶合圍。紅軍迅速跳出敵軍的合圍圈,再次轉兵西進,於3月16日至17日三渡赤水,重入川南。蔣介石以為紅軍又要北渡長江,急忙調動重兵圍堵。紅軍又突然揮師東進,折返貴州,於3月21日晚至22日四渡赤水。然後調頭南下,穿插行進在數十萬敵軍的縫隙之中。3月底,紅軍從梯子岩等渡口南渡烏江。中央軍委命令紅九軍團在仁懷馬鬃嶺鉗制敵人,掩護主力部隊通過遵義、仁懷大道,威逼貴陽。

紅軍四渡赤水示意圖。

紅軍四渡赤水示意圖。

這時,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身邊只有不足一個師的兵力,急調滇軍「保駕」貴陽。滇軍東調,雲南空虛,紅軍急行軍連克惠水、長順等縣城,渡過北盤江,於4月底佯攻昆明。5月3日至11日,在皎平渡渡口,利用7只木船,花了9天9夜,順利渡過金沙江,完全跳出國民黨蔣介石在雲、貴、川邊40多萬重兵的圍追堵截。

紅軍搶渡烏江畫作。

紅軍搶渡烏江畫作。

「四渡赤水」歷時3個多月。紅軍共殲滅和擊潰國民黨4個師、2個旅另10個團,俘敵3600餘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川黔滇交界地區的計劃。

紅軍從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由被動變主動的運動戰典範。毛澤東曾頗為自豪地說,四渡赤水是他平生得意之筆。鄧小平也曾說︰「毛主席軍事思想最光輝的一頁,就是長征中的四渡赤水!」

紅軍四渡赤水畫作。

紅軍四渡赤水畫作。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