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三國戰神呂布麾下擁文才武將 為何敗亡如此迅速?

歷史長河

三國戰神呂布麾下擁文才武將 為何敗亡如此迅速?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三國戰神呂布麾下擁文才武將 為何敗亡如此迅速?

2022年01月05日 11:30 最後更新:14:02

被譽為「戰神」的呂布是東漢末年著名武將,他曾是丁原和董卓的部將,後來又在陳宮等人的擁戴下,先後佔據兗州和徐州,成為中原名震一方的諸侯。然而,呂布當諸侯時間並不長,並在曹操連續打擊下,迅速走向敗亡殞命之路。

其實呂布成為諸侯後,帳下有智士陳宮,也有張遼、高順等大將,按照道理,敗亡不會如此迅速。那麼究竟有甚麼原因?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呂布 (中) (網上圖片)

被譽為「戰神」的呂布是東漢末年著名武將,他曾是丁原和董卓的部將,後來又在陳宮等人的擁戴下,先後佔據兗州和徐州,成為中原名震一方的諸侯。然而,呂布當諸侯時間並不長,並在曹操連續打擊下,迅速走向敗亡殞命之路。

影視中的呂布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載:「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製御其黨,但信諸將。」這句話已形容呂布驍勇善戰,但沒謀略又性格多疑容易猜忌別人,令他難以將自己身邊的人團結起來。

裴松之為《三國志·呂布傳》作注 (局部) (網上圖片)

另一個例子見於《三國志注》引述漢末王粲的《英雄記》指,呂布一直壓制大將高順。據了解,高順人品端正、治軍有方,是個很有能力的將軍:「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當時高順帶的兵僅有七百餘人,但這支為數不多的部隊卻有「陷陣營」之稱。打仗時,高順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立,下了不少功勞,呂布儘管知道高順對其忠心耿耿,但還是對其不放心,於是解除了高順的兵權,將高順的兵交給了和自己有親戚關係的魏續統領。」

影視中的呂布與部下 (網上圖片)

呂布猜忌身邊人,導致部下離心離德,在《英雄記》記載呂布部下郝萌的叛變上可反映出來。據載,呂布入主徐州後引起袁術不滿,於是袁術便向郝萌施計令他倒戈。當時,郝萌策劃發動兵變襲殺呂布,後來被高順鎮壓。事後據郝萌的部將曹性交待,陳宮也是郝萌的同謀,但呂布因為陳宮是自己所倚重的人,也沒追究了。到了曹操圍困呂布時,呂布及陳宮均被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人生擒獻給曹操,足以說明呂布部下貌合神離到那一個地步。

影視中曹操生擒呂布,曹操旁為劉備 (網上圖片)

呂布除了內部管理不善,忽視盟友也是他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呂布傳》載,當初呂布在徐州時,本來打算與袁術結盟,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呂布本已答應與袁術聯姻,與其結為盟友,但誤信陳珪及陳登父子的話,為了接受曹操的授命詔書,擅自取消與袁術聯姻,將袁術派來的使者押送給曹操。

影視中的呂布 (中)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呂布 (中) (網上圖片)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載:「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製御其黨,但信諸將。」這句話已形容呂布驍勇善戰,但沒謀略又性格多疑容易猜忌別人,令他難以將自己身邊的人團結起來。

呂布猜忌有兩個明顯例子,據南朝宋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引述魏郎中魚豢所撰的《典略》指:「乃從呂布,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指出智士陳宮計策,往往不被呂布採用。記載又表示,在呂布和陳宮被曹操俘虜後,曹操為了羞辱陳宮於是便對他說:「你一向自詡自己是個聰敏人,怎麼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陳宮恨恨的指,可惜呂布不用我的計策:「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 

影視中的呂布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呂布 (網上圖片)

另一個例子見於《三國志注》引述漢末王粲的《英雄記》指,呂布一直壓制大將高順。據了解,高順人品端正、治軍有方,是個很有能力的將軍:「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當時高順帶的兵僅有七百餘人,但這支為數不多的部隊卻有「陷陣營」之稱。打仗時,高順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立,下了不少功勞,呂布儘管知道高順對其忠心耿耿,但還是對其不放心,於是解除了高順的兵權,將高順的兵交給了和自己有親戚關係的魏續統領。」

裴松之為《三國志·呂布傳》作注 (局部) (網上圖片)

裴松之為《三國志·呂布傳》作注 (局部) (網上圖片)

呂布猜忌身邊人,導致部下離心離德,在《英雄記》記載呂布部下郝萌的叛變上可反映出來。據載,呂布入主徐州後引起袁術不滿,於是袁術便向郝萌施計令他倒戈。當時,郝萌策劃發動兵變襲殺呂布,後來被高順鎮壓。事後據郝萌的部將曹性交待,陳宮也是郝萌的同謀,但呂布因為陳宮是自己所倚重的人,也沒追究了。到了曹操圍困呂布時,呂布及陳宮均被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人生擒獻給曹操,足以說明呂布部下貌合神離到那一個地步。

影視中的呂布與部下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呂布與部下 (網上圖片)

呂布除了內部管理不善,忽視盟友也是他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呂布傳》載,當初呂布在徐州時,本來打算與袁術結盟,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呂布本已答應與袁術聯姻,與其結為盟友,但誤信陳珪及陳登父子的話,為了接受曹操的授命詔書,擅自取消與袁術聯姻,將袁術派來的使者押送給曹操。

事後袁術大怒於是與呂布大動干戈。儘管事後呂布和袁術又重新結盟,但兩人因為積怨太深,早已同床異夢,因此在曹操攻打呂布時,「盟友」袁術一直不見其積極救援。

影視中曹操生擒呂布,曹操旁為劉備 (網上圖片)

影視中曹操生擒呂布,曹操旁為劉備 (網上圖片)

講回呂布被曹操擒住後,並沒有放棄掙扎,《呂布傳》載:「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英雄記》也,當呂布向曹操表明忠心後,曹操一度被打動,「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不過,當時曹操身邊的經人劉備,之前被呂布搶過地盤,這時說提醒曹操,想一下丁原和董卓的結局,用一句話葬送了呂布的性命。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